宁世群|别梦依稀———难忘西藏岁月

文摘   文学   2024-11-25 06:00   陕西  


陕西省政府大院展出《三十年,雪域高原见证陕藏情深》的图片展,观后颇有感慨。作为一名曾经在藏工作过二十年的“老西藏”,那种情怀,更难一言以概之。因为,我所了解的陕藏情,远远超出了图片所展出的那些内容和范畴。


早在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时,党中央就提岀了“经营西藏”的方略,当时,从青藏线护送十世班禅进藏的西北支队,在陕西人范明将军的率领下,经青海、格尔木、通天河、唐古拉一线,不经战事而和平地顺利进入西藏。另一路从川藏线进军西藏的部队,是二野张国华将军率领的十八军,他们在甘孜、昌都一线,与阿沛阿旺晋美率领的藏军,进行过数场战役。据当时参战的十八军老战士回忆,颇有些像“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场景。阿沛阿旺晋美在被“屡抓屡放,屡战屡败”的情况下,最后心悦诚服,才愿意坐下来与我们签订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在和平解放西藏后,陕西人对西藏的发展和建设所做的贡献,仅从一件小事可见一斑。那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这些年轻学生进藏时,西藏还仍然保留着四个剧团,即秦腔剧团、豫剧团、藏剧团、西藏歌舞团。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如果当年陕西人对西藏的建设和贡献没有那么大,怎么可能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会在西藏保留着一个秦腔剧团呢?

中央对西藏的经营方略是以一贯之的,只是五六十年代,支援西藏建设的口号叫“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七十年代后期,长期援藏对一些老同志的身体确实造成了伤害,中央改变援藏策略,即规定“技术干部援藏期为三年,行政干部援藏期为五年”。这也被我们称之为“三五牌”援藏干部。那时候,陕西对口援助的地区为西藏日喀则地区,与陕西一起援助日喀则地区的,还有山东省。1980年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会召开至今,共召开过六次。陕西省政府大院展览的援藏成果展,其实仅仅局限在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之后,陕西省对口支援的西藏阿里地区的部分成果。

往事历历在目。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是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其时,我也从一个西藏地方的新闻工作者,成为了新华社记者,并走上了领导岗位。陕西第一批对口支援西藏阿里的干部,是由时任宝鸡市副市长、后改任阿里行署副专员的张宁岗率领。我陪同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郭金龙去贡噶机场迎接陕西援藏干部。当晚在拉萨迎宾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我感到是那么亲切,就像见到自家的亲人一般,至今记忆犹新。那一张张陌生而又亲切的面孔,至今令我难以忘怀。同时,我也为这些乡党捏着一把汗。阿里,那可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啊,乡党们受得了吗?

陕西人的优点是实诚,缺点是太实诚。

老实、憨厚、慢热,用这些词来形容陕西人,似乎都不为过。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上海和山东省对口支援日喀则地区、北京和江苏省对口支援拉萨市、广东省和福建省对口支援林芝地区……经济发达省市,那可真是两手抓,两手都佷硬。一手抓援藏力度,一手抓宣传力度。而陕西援助的阿里地区,除了闷头做事,似乎平静得像一潭水。有一次,大家议论起各省市援藏事宜,均有些夸夸其谈。作为中央主要媒体新华社在西藏的领导,我都有些不好意思,只是淡淡地说道:“阿里是世界屋脊的屋脊,我们陕西干部,呆在哪儿都能活下来,就算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了!”时任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和秘书长安七一,非常认同我的观点。事实上,并非陕西的援藏力度不够,而是没有上大厦广场之类沽名钓誉的大项目,而是做了许多足立实地、改善民生的小项目。要命的是,陕西人不爱宣传自己,不会宣传自己。可能像我一样,认为自己只要做了,做好了,就是实实在在的事。其他的,管他呢!

如今看,陕西举办这么一次摄影展,也算是一种进步吧。1997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三年后,中央和西藏均认为对此佷有必要进行总结。于是,授意我写一篇文章。我对各省市援藏情况进行梳理后,写出了《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的发展与进步》,发表在1997年《中国藏学》杂志的首篇,将此文推向国内外。时至今日,凡研究援藏方面的文章,大多引用我的文章的观点和事实,引用多达千次以上。

观看了陕西的援藏成果展后,突然有一种别梦依稀的情感涌上心头。乘势将毛主席的《七律.到韶山》篡改为《七律.梦高原》:

别梦依稀见高原,沧桑巨变业斐然。
后藏三秦谁连结?党的政策一线牵。
渭水长流狮泉吼,脉威武草原艳。
陕藏一家亲上亲,政通人和社稷安!


2024年10月26日于西安皇城

       


END


宁世群,1956年12月生于陕西省凤翔县,毕业于西藏民族学院语文系,曾任新华社西藏分社、河北分社副社长,陕西分社党委副书记,曾发表过各类文学、新闻作品及学术文章千余篇,计500多万字,曾多次在全国及西藏文学、新闻领域获奖,出版有散文诗集《藏边拾翠》(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岀版),散文集《后藏日喀则》(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学术论文集《藏族文化散论》(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人类文化学专著巜苦行与乐趣——藏传佛教僧侣生活》(青海人民出版社岀版)等著作。


【联系方式】


《雍州文学》编辑部

欢迎您的关注和投稿。

微信ID:gh_fcf994b1b24a

联系邮箱:fxzxgwyx@sina.com

我们努力做到最好!


征稿启事


1.投稿人必须确定本人拥有作品网络版权的处置权,投稿文章产生的版权纠纷由投稿人自行负责。编辑部拥有对作品内容进行适当修订后发表的权利。

2.本平台原则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雍州文学》,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联系转载授权或注明转载自《雍州文学》。  

3.散文、小说作品原则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单首诗歌200行以内。

4.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并在正文中留下联系电话。

5.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对简历有删改权)。请务必通过指定邮箱投递稿件,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如有图片,请注意图文分开,但指明图片位置和要求。

6.《雍州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已获得并将开通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欢迎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营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为作者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计算期按通用流式模式,返还期一般为自稿酬核算结束起10天。

7.投稿邮箱:凤翔区作协《雍州文学》fxzxgwyx@sina.com。

8.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责任编辑进行初审,编委会复审,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自投稿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雍州文学》等你来


 《时光捡漏》

您的读书笔记




《芳菲随笔》

欢迎你的关注


扫码关注
《雍州诗词》
微信公众号


雍州文学
凤翔区作家协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