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秋一个天高云淡的下午,我和一众同道来到了红色景区薛家寨革命旧址。
一提起革命旧址,我的脑海里马上闪现出那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简陋艰苦的工作条件等标志性的红色文物。但当我们一干人到达薛家寨景区门前时,却被眼前那壮美的丹霞红叶、晚秋金色震撼了。
薛家寨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田峪村秀房沟,这可是一个有历史故事的地方,因为她与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薛刚反唐”有关,而薛家寨名字的来历就是因唐代武则天时期平辽王薛仁贵的孙子薛刚曾在这里屯兵练武,从而得名薛家寨,后来薛刚为了洗清家族冤案,率领各路人马,反抗武则天暴政,最终恢复了李唐王朝。薛家寨因薛刚屯兵反唐而名动天下,又因风景壮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受到唐以后历代兵家、隐士高人的青睐,成为一座历史名寨。
站在山门前极目望去,满山红叶,灌木丛生,层林尽染,古道蜿蜒;丹霞奇景,石峰千仞,万壑交错,山环水绕;三面悬崖,峻岭巍峨,高峰如云,雄关虎踞,整个景区如一幅巨型油画徐徐展开,呈现出一场色彩斑斓的视觉盛宴,这就是国家级丹霞地质公园薛家寨在深秋时动人的壮美山色,这也是山势险峻、金秋金色的薛家寨,这里的烽火孕育了不朽的照金精神,照金因有薛家寨等旧址而成为蜚声全国的红色名镇。
我们依次进入山门后,经过与景区工作人员联系,一位身穿红军服,手拿一副快板,一口铜川方言,精神矍铄的老者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起了红色薛家寨的故事。
这位男性老者名叫杜天祥,可谓大名鼎鼎,“一身四职作奉献,一干就是十余年”“自编自演顺口溜,有说有唱不平凡”,他是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入选“陕西好人榜”。他出生于1955年,是铜川市陈家坡旧址管理所文保员、专职讲解员,照金干部学院特聘教师。自2011年杜天祥在陈家坡会议旧址展览馆担任讲解员起,13年来,他用一口流利、宏亮的铜川方言累计为几十万名观众讲解照金革命历史。
铜川薛家寨革命旧址与陈家坡旧址都位于照金镇,薛家寨与陈家坡地理位置邻近,陈家坡是著名的“陈家坡会议”所在地,一“寨”一“坡”,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共同见证了陕甘边革命历史的重要事件,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
今年69岁的杜天祥老人身着红军装,精神饱满地站在刚进景区的一片树荫下,前面放一张桌子,他身后虽有凳子,但老人说“既然大家站着听,那我也站着讲!”一开口,便吸引着我们顺着中气十足的声音看去,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那段峥嵘岁月。他绘声绘色地说:“古寨的故事说不完,先说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四日那一天,日落西山红霞飞,这里来了红四团······”老人一讲就是四十多分钟,代入感极强,语言鲜活生动,严谨中不失幽默,尽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家听后仍觉意犹未尽。
顺着“老杜”讲解的薛家寨烽火故事的脉络,我们开始沿山路步行进入薛家寨旧址,瞻仰那些充满悲壮色彩的红色遗物。
整个寨子处于乔山山脉南段,地势险峻,位置重要,“进可取泾原,退可受北山”。寨子背靠三面石峰,峭壁陡立,拔地而起;灌木乔木遍地,重连叠嶂,密林如海,树叶经过秋霜的浸染,满山红遍,“血色式的浪漫”美得令人心醉,山底仰视不见寨型,沟壑、密洞纵横交错,恍若进入“不觉山在走,却见水在转”的秘境。细看仅见一条奇限的悬崖吊桥,在冷兵器时代可真是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再拾级而上,又过两道石门,不远处,陡然出现大中型天然石洞4窟:大者能容二三百人,小者可容数十人。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革命危机时期,率领陕甘边党政军领导机关经多方辗转、考察,审慎分析评估照金一代的革命形势和风土地形,同时与国民党军队巧妙周旋,最终决定将革命大本营迁驻薛家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就这样正式开辟了。他们利用天然石洞修筑了红军支队驻地、被服厂、红军医院、军械厂、陕甘边特委驻地。又修建寨楼、堞墙、战壕、哨卡、碉堡、吊桥等。如今,这里还陈列着当年红军用过的枪支残件、刀具、军号等生活用具以及威力巨大、全国仅有的根据地独创的麻辫手榴弹等文物。
时间回溯到1932年秋,陕甘游击队、陕甘特委先后进驻一号红军寨,当年红军驻守的四孔崖洞至今保存完好,寨前悬崖上有修筑工事时所开凿的小路、石桥、吊桥及石砌寨门的痕迹,洞内清晰可见红军当年住过的土炕。二号红军寨位于一号寨北面,为当时的红军医院和被服厂。据介绍,红军医院当时有九名军医和若干护理人员组成,固定床位20多张,主要任务是抢救重伤员、防治地方流行病,保持红军战斗力。被服厂是我党我军最早建立的3个被服厂之一,当时有女工三四十人,都是当地贫苦农民,主要负担红26军的供给。女工们除缝制军服外还帮助医院浆洗纱布、照顾伤病员、帮助游击队站岗执勤等,她们的默默奉献为根据地建设做出了特殊贡献。
三号红军寨在二号寨以北,是当年的红军军械厂,现在仍能看见军械厂当年安装机床时的孔槽等。军械厂工人最多时达六七十人,技术人员多由陕西省委从西安派来,配制炸药、子弹、手榴弹等武器,在薛家寨保卫战和反“围剿”战斗中,这里研制出的具有根据地特色的麻辫手榴弹发挥了很大作用,打得敌人寸步难进。为什么叫“麻辫手榴弹”呢?是因为这种独特的手榴弹是将麻辫绑在弹壳上,用一段铁丝压上几根火柴头,使用时把手榴弹举过头顶抡数圈凭惯性再甩出去,落地才爆炸,等敌人回过神已命归西天,类似于今天的运动项目链球,投掷时需要反复练习,掌握熟练后才可使用,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间歼灭敌人,威力巨大,令敌人闻风丧胆。后来,麻辫手榴弹经过全面推广,在中国革命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麻辫手榴弹现虽已成为文物,但其中折射出的革命军队的伟大创造创新精神,也是照金精神的重要内涵,必将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代代相传。
四号红军寨为寨区的心脏,这里既是照金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又是当年红军、游击队反“围剿”的军事指挥中心,还是陕甘边特委驻地和供需仓库。我们看到的三个土炕,就是当年一些根据地领导居住过的地方,土炉旁边的巨石则是当年的会议桌。
“雁过留声知何处,睹物思人怀旧忆。”我的思绪随着讲解员的声音又回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薛家寨原是当地人朱吉祥和其父祭神修道的地方,在最险要的4号洞里曾常年供奉着山神泥像,寨民们祭祀的香火不断。当年红军在照金一带打游击时,朱吉祥的父亲已经去世,他见红军纪律严明、打富济贫,深受感动,便主动申请参加了游击队,并将石洞献给红军作为营地。红军上寨后加固了前后哨门,增筑碉堡,设岗放哨。又从3号洞开始,修建堞墙,还依山势修建了战壕、暗道等防御工事。1933年春,陕甘边党政军领导机关迁驻薛家寨后,这里就成为照金苏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1933年9月照金保卫战打响,10月由于叛徒出卖,薛家寨一度失守。1934年秋,红军和游击队返回照金,根据地重新恢复。从此,照金人民一直秉持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坚定信念,固守着这块红色根据地,直到全国解放。
照金根据地是共产党人在西北山区第一次建立根据地的尝试,是红26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中国北方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把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陕甘边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发展和保存了红军主力,使西北革命过渡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照金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诸多革命根据地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一块,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后来又成为八路军出师抗日的出发点,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因此,毛泽东才如此评价照金根据地:“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党史学界把西北革命斗争的伟大精神称为“照金精神”,它是中华人文精神在西北共产党人革命斗争中的伟大传承,红色照金因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党史上才有“南有瑞金、北有照金”之称;才有“照金精神得到了井冈山精神的孕育滋养,是伟大长征精神的支脉,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说!
陕甘边区领导人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赢得民心,领导群众走上了为生存而斗争的革命道路。群众亲切地叫刘志丹“老刘”,称习仲勋是“乡党书记”,根据地的日益强大,有效牵制了国民党当局,为中共中央和长征中的各路红军创造稳固的落脚点。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使西北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民族抗日的出发点。为了打通抗日道路和扩大西北根据地,红军先后进行了东征和西征,开辟了400余里的新根据地。由此,西北根据地进入鼎盛时期,其管辖区域东临黄河,西到六盘山,北起长城,南到黄龙山,先后设立了53个苏维埃县(市)政权。
我边走边回味着,思索着,仿佛又嗅到了当年那烽火连天的硝烟气息。当我们一行气喘吁吁地登上薛家寨的最高峰箭穿崖时,鸟瞰整个寨子,“日照锦衣,遍地似金”照金名字的由来我似乎瞬间就明白了。深秋金色的薛家寨,霜叶红似二月花,满山红遍的薛家寨,面积虽只百余公顷,但它的红色历史价值远远超过千万余公顷。薛家寨将永载史册,光芒万丈!
作 者 简 介
杨舟平,男,陕西凤翔人,高级法官,中国法官文联理事,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省国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宝鸡市苏轼研究会监事长、凤翔区作家协会主席,获市以上文学奖项数十次,首届中国丝路散文奖、第三届“六维”宝鸡市作家协会文学奖得主,《雍州文学》编委会主任、《都市文苑》副主编、《今日头条》等数家平台专栏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情关风月》《一城烟雨》《一树花开》等。作品多篇入选省级中学语文辅导教材、成为多省市中考语文试题解读文章。作品多次被《人民文摘》《海外文摘》《中国妇女》《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法制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陕西日报》《散文选刊》《美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凤凰网》《腾讯网》《中国作家网》等平面、网络媒体发表或转载,共计150余万字。
【联系方式】
《雍州文学》编辑部
欢迎您的关注和投稿。
微信ID:gh_fcf994b1b24a
联系邮箱:fxzxgwyx@sina.com
我们努力做到最好!
征稿启事
1.投稿人必须确定本人拥有作品网络版权的处置权,投稿文章产生的版权纠纷由投稿人自行负责。编辑部拥有对作品内容进行适当修订后发表的权利。
2.本平台原则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雍州文学》,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联系转载授权或注明转载自《雍州文学》。
3.散文、小说作品原则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单首诗歌200行以内。
4.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并在正文中留下联系电话。
5.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对简历有删改权)。请务必通过指定邮箱投递稿件,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如有图片,请注意图文分开,但指明图片位置和要求。
6.《雍州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已获得并将开通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欢迎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营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为作者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计算期按通用流式模式,返还期一般为自稿酬核算结束起10天。
7.投稿邮箱:凤翔区作协《雍州文学》fxzxgwyx@sina.com。
8.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责任编辑进行初审,编委会复审,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自投稿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时光捡漏》
您的读书笔记
《芳菲随笔》
欢迎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