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第158篇原创。喜欢请点上方蓝字关注。
【前言】6月26日,社领导率队到村调研,郴州市委宣传部领导一行陪同。领导们视察大湾桥、平塘桥施工工地,调研百亩洞水冲沙压农田,走访种粮大户,召开座谈会,在村中餐,返程。下午,我邀请村干部何兰去看大湾桥施工进度,一路上看见,大湾村人们正在以各种方式抹去伤痕。
15、灾后60天
出村部前坪,穿过两栋屋中间夹着的巷子,就是S345省道,往右拐往大湾桥。
出巷子时,我问何兰:“当时大水涨到地坪了吗?”
“您现在走的地方刚好漫水。那天我们抱着村里孩子进村部,只能从人家屋檐下绕过来。”何兰说。
“你当时害怕吗?”
“当时没觉得怕,但现在想起来后怕,尤其是营救永乐江中间沙场那两个做事的。”何兰说,“他们命大呢,晚上住沙场,涨水了出不来,爬到挖机挖斗里过了一夜,四周全是急流。我去帮着拉牵引绳,人被甩到水里了。要是再困两小时,真不知道会怎么样。”
下坡几十米,我问:“我们现在走的地方那时全在水里啊?”
“是啊!再前面一点,水完全没过头顶了。”何兰说,“这道路啊,那户人家房顶啊,远处稻田啊,都在水里。一眼看去,汪洋大海!”
我努力想象当时情景,脑海里也无法完整呈现左边山脚到右边山脚,1000多米宽水面,眼前的稻田、公路、房屋被水淹没的情景。路边树上,我们来时触目惊心的巨大悬空垃圾堆已了无痕迹。白色水泥公路上时有摩托、汽车、行人经过,稻穗饱满金黄延伸至山脚,鸭子在溪石间觅食戏水,秋天该有的样子都有,一切似乎都没有发生。
往前,左边是小学、敬老食堂,右边是一户曹姓人家,在江边。小学外墙灰黄色水痕3米多高,提示洪水不速之访。7名学生,下半年全部转到波水学校。
走进曹家地坪。8月份刚来时,堆满地坪的浸水沙发席梦思都不见了,墙面地面打理得干净。何兰说:“他家二楼淤泥都有好深。”一辆水泥罐车停在坪前,一根管子从水泥罐伸出,沿着新架在永乐江上的钢便桥,蜿蜒到江对面的电站,把水泥浆泵送到电站工地。原来的跨江大桥垮了,工人上下班也从便桥上走。浑浊的江水不疾不徐,从桥下淌过,碰到石头会激起漩涡和浪花。便桥上两排竹架板,踩上去吱吱作响,走上去脚有点发软。
电站许老板说,电站跨江桥、拦水坝、灌溉渠都毁了,内部设施也遭重创;一场天灾,企业承担太多,前池维修顺利动工,得感谢村民和政府;如果政府和村民支持,12月能重新发电。资兴小水电颇有名气,在2008年冰灾时,让缺电地区人们能用电照明,看春晚,但是目前尚有几十家不能复工复产。
回到公路,垮了围墙的敬老食堂院内收拾得整洁,成为大湾桥工程指挥部。因为一时没找到厨师,施工方财务杨总兼任厨师,正在择菜,招呼我们吃新出山的小籽花生。食堂后面,欧传兵夫妇俩在取檐沟里的流沙。檐沟狭仄,一个人转身都难。俩夫妇配合默契,一边搬砖头递工具,一边跟何兰搭话,笑容满脸。这样的深度打扫渐次铺开,较为彻底抹去洪水痕迹。
走过食堂,公路右侧下方,永乐江挨过来。路面两三米之下护坡边,一块两米宽方形黄色巨石醒目。“这里原来是菜土,与路面齐平。”何兰说,“菜土被洪水削低了两三米。那块石头原来没有见过,搬到村部地坪,可以做个大石桌了。”巨石前方,有两床席梦思床垫,泥黄色,不细看难以发现。一条数十米长公路金属护栏,一头连着路面,一头斜倒在堤面,隐没在疯长的狗尾草中。
路面左边,一排房子,村民们在自己坪里做事;路面右边,新开垦出来一片菜地,新种上白菜萝卜。70多岁的唐白平在挖菜土,老伴在旁边看着。他告诉我们,我把房间里的淤泥担出来,堆上来一两米高,做菜地。我问:这么多?都是房子里担出来的啊?蛮肥的吧?唐白平说,担淤泥都担了好多天。我提议到他家看看,进了他家,还有一个后院。老唐指着后面山梁:当时看到水漫过公路,很快涨到一楼,一下子一米多深,我赶紧叫老伴逃到后山,再涨就跑山顶。后来我们到村部了。幸亏是暑假,两个孙子都到儿子儿媳打工的城市去了。何兰说,有的村民一楼被淹,就躲到二楼,舍不得离开家。
(把房间里的淤泥担出来,堆上来一两米高,做菜地。)
六点了,我们往回走。碰上从大湾桥工地下工去食堂的村民陈方能。穿着反光马甲的老陈,劳动了一天,布满灰白胡茬的脸上堆满笑容:“工地包中餐晚餐,早餐在自家吃。工价还没说,先干着呗。”欧家组另外陈氏兄弟也在工地做小工。大湾桥工地上,大工来自永兴,小工都是村民。
是啊,没钱,也得先搞起来。
11处护坡,9座桥梁,450亩水毁稻田、倒房……所有项目,一个一个来。
大湾村,一步一步抹去伤痕,一步一步重启。
刚上幼儿园的小依依看到我们回村部,蹦蹦跳跳到我面前报喜:今天老师奖了我两个贴贴纸呢!
若干年后,关于这次大水,小依依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上期热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