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孟春(注册造价师、高级工程师)
近日读到茂姐的朋友圈:荷花、夏至、女人还有阳明先生,看似毫不关联的词却在我脑子里织了一张网。
【关于荷花】
2020年,菲姐在班上的”诗词云上会“成立,曾给她们做过一期荷花诗词的专辑,其中关于荷花的引导词与茂姐这条圈完美匹配,对这条圈的评论不用思考。
“人如花。
有人喜欢荷花因为她是安静的,有人欣赏时她尽展国色天香,无人留恋时也可以独自芳华。
有人喜欢荷花因为她是灵动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有人喜欢荷花因为她是完美的,就连凋谢的残荷也能获得摄影爱好者的青睐。
有人喜欢荷花因为她品质高贵,出淤泥而不染。
我喜欢你,因为你具备以上所有的喜欢。”
茂姐回复:“懂得,才是这世间美好的真谛,而你,恰恰是这文字的摆渡人,赏花的读心人。但无论如何,都不及,你,本就是环环相扣的万物可爱。”
去年,网上刷到这个题目,觉得有点意思,眼前有景、心中有影,应和接了几句。
“雨打藕池千伞撑,一家养女百家争。
柴米油盐十年悟,终须自强一伞撑。”
朋随即应和:
“雨打藕池千伞撑,小荷娉婷婀娜身。
待到秋来莲心苦,只留果实叶随风。”
语言是灵魂的载体,而灵魂是用青春、时光、困顿滋养出来的奢侈品!
【关于茂姐】
2019年,喜获茂姐新书《夏至》,写了下面的文字:
“初识茂姐大学刚毕业,从单位工会主席口中认识的,在那个女大学生是熊猫的工地,我自然是孤傲清冷的存在,我融不进别人的生活,别人也入不了我的世界,未曾谋面的茂姐似乎成了心底的知音。
后来见第一面,竟觉熟悉已久。
后来常读茂姐通讯稿,文稿。
后来我结婚茂姐是我的摄影师,与茂姐同住一栋楼。
……
后来我离开了四局
再后来我离开了中铁
……
近年常流连茂姐朋友圈,读到的全是温润如玉的图文。
我想那些年茂姐就像跌入尘埃的洁白柔软的豆腐,经历周而复始风霜雨雪的洗礼,吸取日月精华,如今蜕变成了一块琥珀豆腐,能包容尘埃却不染尘埃。
那温润如玉的图文便是见证,表面波澜不惊的岁月静好下,暗藏不念过往、不惧将来的气度。”
【关于朋和娇妮】
朋和娇妮是我的发小,幼时的玩伴,小学初中9年的同窗。
我们一起从那个小山村走出来,我们好像天生不属于那个小山村,我们又好像随时能融入那个小山村。
结婚之前,我们每年过年都会聚一次,三人躺一张床上聊到天明。
到娇妮家共宿的时间最多,娇妮与外公外婆同住,有自已独立的房间,老人家很随和,住她家最舒适,没任何心里负担。
结婚后,我们很少联系,都各忙各的事。
这些年偶尔在朋友圈互动一下,一如当年那般亲切。
时光淡忘了儿时的记忆,但并没淡化彼此那份熟悉。
月初整理《岁月如歌》系列文字,娇妮说:“文字真是奇妙!当然,更佩服能用好用活文字的人,比如你,还有朋。又勾起了我的记忆,美好而欢愉。”
【关于夏至】
很喜欢女科普博主璐璟的《一方见地》,她的每一篇文案都能入心,尤其去年关于夏至的文案,简直是一个来自上帝的视角。
“夏至,这一年中最长的白天,是不是能读懂夜的黑啊?正如动读懂了静,冷读懂了热,花开读懂了花落,悲伤读懂了喜乐,这世界好像总要给自己找一个对立面,才得以自洽。
白天会在黑夜的时候睡下,黑夜会在白天的时候醒来,我们因此有了明天。
只要有明天,增一点减一点,都是收获。只要有明天,是希望哪怕是失望,也还有机会希望。
从明天开始,黑夜会一天天变长,日追夜,夜追日,永远追不上,我们才有了一天,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也许这世间的对立,不过是彼此的休息地。”
这大概跟阳明先生:“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是异曲同工吧。
人世间只一个“懂”字,便是可以万物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