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室,一楼第一间。这次一起去坐一坐,请苏老师给我们上一堂课。)
亲爱的:
最近都还好吧?
这么一句话,放在30年前,主要是问“学习怎么样”。
如今这么一问,内容可太多了:工作应该是很顺利的,你身体怎么样啊?心情每天都好好的吧?家里的孩子、伴侣、长辈都好吗?二宝呢,多大了……关心你飞得高不高,赚得多不多,更关心最关心的是你过得好不好。
关注点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人到中年,把吃饭睡眠作为非常重要的日常,难免絮絮叨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关心三餐四季,关注老的小的,也开始关注自己。事业啊工作啊,我们已经应付自如,岗位上的事情都能搞定了,搞不定的估计终归难搞定了咱也懒得太计较了。该得到的都在手心,该收获的肯定都在前路,该放下的都可坦然放下。但问耕耘无问西东,都能做到了,对吗?
30年,看过许多晴空彩虹,也看过许多风雨霜雪,有时候是热切看客,有时候是身在其中。
这个世界,就是一场梦,一场戏,一个过程。这像一个缥缈的比喻,更是一句朴素的陈述。
时间没有那么多的价值与意义。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去做自己最喜爱的事,才是价值与意义。某一天突然有这样的想法:人一辈子其实就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是过去,永不再来;明天充满未知,只有期待;唯一的最大的欢喜或者哀愁,都在今天,都在眼前,都在手心——多么重要的今天!活在当下。
梦也好,戏也好,我们尽管认真体会,放心本色出演。
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
如今快,车马邮件都快。
上一个十年聚会,欢笑畅饮热舞放歌,仿佛清晰如昨,又仿佛影像模糊。这个十年太不容易,我们从四十到五十,船到江心,滚石上坡。社会发展快得让人咋舌:移动支付智能手机拉近了时空,微信表情快捷表达却隔膜了人际,还有疫情来得猝不及防,留下了很多记忆。尤其记得某年初为武汉的同学保持微信群的热度,那也是属于我们班特有的温暖记忆吧,略微再现我们班亲如一家的班风。
这一次聚会,不知道你是否依旧会胸腔发热泪盈满眶,但我知道你和我一样,很多想法已经慢慢滋生:要和每一位同学紧紧握手,要和每一位同学热切拥抱,要和每一位同学忘情碰杯,要听听每一位同学的声音,也要告诉大家这些年的际遇与感悟,趁着酒意诉说曾经的悲与喜……那么多知心的话语,不说给你听那说给谁听呢?关于“我们”,别人谁又听得懂呢!
是的,开始思考许多问题,姑且称其为“感悟”,并且不再简单地用唯物或者唯心来界定,更不再简单地用对或者错来界定。笃定地相信努力可以改变未来,也笃定地相信缘分,相信惜福与积德并非空洞说教。回首走过的路,回首经过的事,回首交往过的人,有年少轻狂,有偶然巧合,有得失相伴……一切都是那么严丝合缝,归于机缘或者命运,都是最好的安排,都归于昨天。
“224”三个简单的数字,让我们如此眷恋,于我们的人生意义如此深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我们当初那么努力,只是为了逃离224,逃得远远的;而今,我们又多么努力地想回到曾经的224,回得真真的。这三十年,是渐渐远离,也是徐徐回归!我们还将远离,也还将回归!
三十年了,那就回来吧,我们见一见吧!
不如见一面。电话里的寒暄当不得面对面的吹牛,微信群里的热聊升不起火锅的温度,表情包里的干杯听不到玻璃杯碰撞的清脆。回来吧,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奔赴!
想说的,还有很多,见面再说!
附上亢余前几天送给大家的几句话:
短章(再聚首)
作者:杨亢余
时间不言不语
再聚首,惊觉已微霜
睽违三十载
少年的轻狂
代之以平静与包容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举杯邀明月,共话同窗情
你我还有三十年?
拆细着过,拆细着聊。
还有正波送给大家的
再聚之约
作者:何正波
再相聚
因为我们相逢在花样年华
再相聚
因为我们曾经同窗三载
再相聚
因为我们一别三十年
虽天各一方
但我们共有一轮明月
虽青春不再
但我们共有青春回忆
来吧
既是为了回望
更是为了展望
千万别错过
珍惜
珍惜彼此的缘份
珍惜难得的机会
期望
相聚时再见
我也写了几句,借用撒贝宁最近唱火的一首歌的标题:“简单爱,心所爱,所有景物都为了你安排”
再度重相逢
作者:熊小平
时间不言不语,再相聚,已是人到中年。
岁月有情有义,回首时,满眼四季山川。
三十年睽违,三十载征程,
晴和雪,云和月……
增长的是年龄与白发,
不变的是情谊与挂牵。
愿我们,彼此珍重!彼此珍惜!
还有上次聚会写给大家的信:一封家书——致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兄弟姐妹
(教学楼前坪基本维持原貌,不知道那几棵樟树是不是以前的,以前好像还有一棵苦楝树)
(图书馆)
(北山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