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受台风“格美”影响,资兴市受灾群众达126825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8月8日,省直单位对口支援资兴市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部署会在资兴市召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湖南日报社、湖南钢铁集团等46个省直单位对口支持资兴市受灾严重镇村(据8月9日《湖南日报》)。
1、订票退票
8月6日,我正在休年假,人力资源部主任打来电话。
“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报社需派工作队去资兴援助。社领导决定派你去,请做好随时出发准备。”
“好!多长时间?”
“两三天,或者一周。”
能有多大灾情?好像都没看到怎么报道。我心里不以为意,应该是走个过场吧,至少不是什么特别艰巨的任务。
电话又响:请订好明天上午8点27的高铁票。
取消年假行程。订高铁票。和郴州分社联系。收拾行李。
晚上,突然通知:当地还没做好准备;退票,等候通知。
2、机要阅文
8月7日,小熊和熊妈按照原计划外出。为保险起见,我改变行程,打算在周边转转。
一早,送他们上了高铁,我开车到环线上。
突然,电话响起:到报社开会。
来到报社,领导宣布:明天出发,买好早上8:27的高铁票,上午11点赶到资兴。
散会后,想着这个周末可能没时间回老家,我决定回去看看熊娭毑。
还在路上,又接到电话:有两个文,省里两位主要领导讲话精神,你来阅一下。
下午从熊娭毑处返回,又到报社。
社长叮嘱了注意事项,尤其强调要做好吃苦准备。
我去机要室阅文,做了四页笔记。
回家,整理行李。
8月8日,一早,来到高铁站。
我和高伟、瀚文、赵持终于在站台首次集结。大家平时交往不多,瀚文是第一次见。四个人组成的工作队,一个70后,两个80后,一个90后,首次汇齐。
本来想一起说几句话,喊个“加油”什么的,来不及了,匆匆忙忙请路人拍了个合影。
10点45,到达资兴某酒店。
两位省领导和两大市领导,作了动员部署。没有特别仔细听,有两句话比较清晰:“让老百姓温暖过冬”“倒房户搬进新家过春节”。
宣传片介绍的灾情,看上去挺严重,航拍多处山体滑坡,如大地“斑秃”。
国务院总理视察,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大阵仗。
我竟然有点激动:要去完成的,是特别重要的工作。
匆匆忙忙吃了饭,大部队出发,纷纷奔赴各自对口的乡镇。
我们跟着车队到州门司镇,车窗外,天蓝山青水碧,屋舍俨然,一路如常。
下车与镇领导寒暄,然后分头跟随村干部的车继续前行。
车进入山路,车嘶吼爬坡,车颠簸起伏,车外可看到一些滑坡,车前后道路拐弯处可见被掏空的路基。还算平静的心里开始有一些不平静。
突然,前面河滩上出现一台小车残骸,破损不堪,一小半陷在泥里。车内本来在漫无目的交谈的几人,陡然安静。他们在想什么?无从知晓。我在想:这台车的主人、司机和乘客,当时在哪里?现在又在哪里?车内有人检查过了吗?这个场景,后续行程中又连续出现了几次。这些个问题,也连续出现几次。
到了大湾村。座谈,介绍,沿路查看后,领队的党组领导有事去市里。我们四个留下来,驻守。
郴州的媒体要采访我,想着配合一下同行,录了镜头。可是工作尚无头绪,记者的问题也有点飘,人很疲惫,鼻炎又犯了,还是狠狠心要他们别发稿。由是耽误了好多时间。
高伟买了床上用品,四件套。
晚上,凳子拼起来当床,会议室改成集体宿舍。队员们想睡到农户家,我没同意。才来,先要摸清情况,至少要看看灾民安置怎么样,睡在哪里。
睡在硬邦邦的木凳上,辗转,一晚上睡了四五觉。
醒着时,想起有一年到沅陵,在一个陌生人家的瓷砖地板上睡了一晚。那时瘦,瓷砖地板比这个木凳硬多了,180厘米120多斤的我一身骨头,硌得疼得不敢翻身,可是一觉睡到大天光。
4、农村味道
8月9日,到村部隔壁老乡家吃早餐。
有一大锅绿豆粥,还有一大锅米粉。
米粉味道还可以,可惜筷子夹不起来,要用勺子舀。米粉的码子是煎鸡蛋。村干部说:“这里吃早餐有一个好,都是土鸡蛋。”我夹起一块吃了,没说话。村干部补充说:“至少80%是土鸡蛋。”大家都乐了。
这时,老板娘走过来,把绿豆粥端走:“米粉都吃不完,绿豆粥就留着中午吃吧。”这才是我熟悉的农村味道:不浪费,不虚华,才不跟你商量,哪怕你是出钱,也没什么了不起。
这个味道很农村,我喜欢。
吃了早餐,分两组,准备去村民家走访,沿户核实灾情和灾损。
临上车时,村干部李杨辉嘀咕了一句:多带几瓶水,免得把他们的水喝掉了,他们也不多。
原来村民家的饮水目前还是瓶装水。
李杨辉是了解村民心思的。
这也是我熟悉的农村味道,喜欢。
到农田中间,看到好多稻穗上粘着灰白泥沙,让我吃惊。
更让我吃惊的在后面。农田前面有一大片沙滩,细软的沙,比较白,踩上去舒服。然而沙滩上间或有几穗稻谷,黄了,还比较饱满。一瞬间我明白了:不是沙滩,是稻田,就是他们口里说的“水冲沙压”,即将成熟的稻谷被水冲刷然后被沙“封印”,绝收。有的稻穗旁边,长出了小小青秧。本该收割的稻谷和不合时令的秧苗,生命在这几天完成了违背季节的转换。
他蹲在“沙滩”上,手掌抄起稻穗在掌心,眼睛盯着稻穗,表情专注凝重。
这也是我熟悉的农村味道:对粮食刻进血脉的宝爱怜悯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