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大湾,环村皆山也,而西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罗霄也。没错,罗霄!我跟热爱地理的高三学生确认过,湘南赣西一带,是赫赫威名罗霄山脉,乃萧克将军笔下《浴血罗霄》金戈铁马连天烽火的战场。峰峦起伏,激荡英雄胆,抚今追昔,意气索霓生。
16、大湾淘沙
到村两月,借宿村部,灯下屏前,资深记者职业习惯使然,我推了60余期《熊猫散步》(含视频号),以个人视角记录灾情和灾后重建,带来30多万点击和数百条留言。大湾小村,不足2000人,名不见经传,地图上难见,首次被如此关注。这,算我送给大湾一份薄礼吧。
我早就留意到热心读者留言:淘沙是大湾人民的传统产业;永乐江边,夏日傍晚,夕阳西下,清风徐来,男女老少,手持木勺,水中舀沙;对大湾老百姓来说,这也叫老天赏饭吧……日常所见:大湾果然到处是沙。
有一次,去小坡冲走访受灾老屋住户,看到山脚田边路上,一大堆沙;沙堆另一侧,一汪水池,十数只麻鸭自在浮游,红掌拨水,池水清澈,池底白沙,层层荡漾。
有一次,大雨过后,村部前面小溪,水流激石,水花四溅,石下积沙,一位老农手持撮箕,一撮一撮,撮沙上岸。
有一次,去上坪村,过了波水大桥,路边屋侧,山水流过檐沟,檐沟宽约一尺,深约半尺,沟底部有一层白沙。一位老人须发皆白,体态龙钟,用锄头缓缓捞沙,堆在一边。
路边、田畔、屋角、山嘴,冷不防邂逅沙,大湾人积沙成堆。大湾为何这多沙?顺着村道,无论进高脚岭东甲冲,还是往茅草垅蔡家垅,时见边坡滑土塌方,花岗岩裸露,岩上土壤厚约一米,土上杉木丝茅根系发达如须,却无硕大主根,入土不深,猛一吃水,容易滑坡。曰:这次资兴受灾严重地区主要为花岗岩分布区,花岗岩风化后为砂质黏土,土厚质松,雨水下渗快,短时间内迅速增重,极易滑坡;加上山高坡陡、易崩易滑地层广泛分布等特点,是这次灾害形成内因。“花岗岩风化后的土”,含沙量当然极高。
(永乐江上秤钩湾。)
真正淘沙,在永乐江。村干部何兰说:我家建房,沙石都是我从永乐江里一担一担挑回。
“我们的沙好,硬度高,干净无泥,结构力强,四里八乡砌墙上梁,都讲究用大湾沙。”村干部杨辉说,江边人淘沙成堆,既作自用,也售外人,一卡车能卖个千把块;外人来淘沙,家用免费,外卖不行。
江中淘沙,有人捡到一块“腊肉”石,五花三层,栩栩如真,光照透亮,温润如玉,珍藏起来,轻不示人。村部办公室有一块,通体蜡黄,宝平支书说“这是黄皮石,没有玉化,也少见。”我素喜石,捡到两枚,纹路奇特,一枚筋络清晰如仕女舞,一枚点点红斑若梅花开,放在四人间卧室桌头,厮摩对谈,如与友酌。室友之侧有“石友”,野村千里快哉风。后为躲避室友雷鼾(详见文末《告别椅床》),几人帮忙搬到另室。隔日回去找“石友”,竟遍寻不见,怅然若失,心内痛呼缘止此耳——不敢大呼,怕室友笑我太痴颠,附雅矫情。有时候,人与石何其相类:有人一辈子视若珍宝者,有人视如糟糠,甚至弃如敝屣。各种因缘际会,书就各种人生。有次在江滩走,陌生打鱼人招呼:“在捡石头啊?有收获吗?”“捡石”果为当地一种日常。
江中淘沙,是体力活;建房修路,是家庭大事。我一直想见识一下,但是村中“精壮打工去,农活翁与姑”,久未得见。
9月27日,机会终于来了。
上午,我骑着摩托,从三乐返回村部,路过秤钩湾。远远看见,对岸山脚江滩,几点人影用长长竹篙在水里划拉。初始没在意,车过大湾桥,想起那应该是暌违许久的江中淘沙,可遇不可求。尽管是中午时分,立马打转回去,江滩上已空空如也。
下午,我问清路线,骑摩托直接从茅草垅到秤钩湾。运气好,茅草垅谢家树建、树清老哥俩与年轻人志勇正在淘沙,我都认识。这次暴雨前,老哥俩的母亲都独居在老屋。老屋同墙共垛,在暴雨中先后倒塌。屋倒了,想重建,先淘沙。
4米多长竹竿,粗的一头用铁丝绑一个箢箕形状的铁箕,底部4排小孔,与竹竿成30度左右夹角,是为淘沙专用神器。
(大湾淘沙专用神器。)
我学着他们样子,抬起竹竿,铁箕贴着水面漂向江心,任其下沉,握住竿尾往回拉。拉一两尺,再也不动分毫。谢家兄弟笑着说:你不能拿竹竿尾,要拿前部。我依言而行,果然轻了许多。竹竿与铁箕夹角,回拉时,握竹竿尾部,铁箕嘴朝下,一拉就满,扎进河沙,越扎越深;握竹竿中部,铁箕嘴往上,一拉就满,上漂。铁箕出水,其重如铅,顺势一甩,倒沙成堆。一铁箕沙,约50斤,拉七八回,手臂酸软,腰椎僵直,气喘如牛,汗出如雨。若一天淘沙1000斤,能练就铁臂铜腰。
行文至此,已是10月10日,一个特殊日子。宝平支书到镇里开会回来,传达因灾倒房户安置政策:原址建房、异地建房暂时都不批;可货币安置,奖励集中购房安置。谢氏老哥俩的母亲均年事已高,她们会如何选呢?他们仨淘的沙,能派上用场吗?
支书聊起大湾淘沙,确实由来已久,声名远播,确曾为村民带来收益。近年来,村中精壮多外出打工,淘沙不再是大湾人副业。但村人爱沙,懂沙之坚,爱沙之洁,将沙淘起,视若家珍。支书还说:沙在大湾若不捞起,随水直到大布江电站,水流变缓,淤塞积淀,难免后患。
大湾灾后重建需要大量河沙,村里疏浚河道,若能用好政策,开个沙场,既能自用,又能外销;既增收入,又增就业,好事。但开沙场,要诸多部门政策支撑,手续繁杂,审批极严。大湾沙场能否开起来?若如网友所言“老天赏饭”,大湾接得到这波富贵吗?有枣没枣,且打一竿。
看来,沙之于大湾,如石之于爱石之人,亦靠缘分。
热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