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林杰医师立秋手记

文摘   健康   2024-08-07 13:40   浙江  
              
   1   
“ 荷香销晚夏 菊气入新秋。”
北京时间2024年8月7日8时09分,我们迎来了立秋节气。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度。“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
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
立秋是个分水岭,代表着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过了立秋,一年过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与自然,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立秋,也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2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三暑”,即小暑、大暑、处暑,按进度分别为初暑、中暑、末暑。
“三暑”中间夹着一个“立秋”节气,处暑(末暑)之后才算真正出暑。正所谓“热在三伏”,每年的末伏都在立秋后第三日进入。
立秋虽然到了,但暑气一时难消,出门一看,仍然酷热难耐。“三伏”时期涵盖了大小暑与立秋、处暑四个节气。
我国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有秋老虎一说,此时仍宜避暑气,白天多静坐,早晚坚持活动筋骨。
立秋的热度仅次于大暑小暑,排名第三。
尤其是在我国南方,此节气内正处于夏暑之时,由于台风雨季渐去了,气温变得更为酷热,因而中国医学把从立秋到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为“长夏”。
立秋只是代表了一种趋向凉爽的势头,让我们的心里因此多了一份对凉意的期待,或者说多了一份宁静。
虽说心静自然凉,但其实离真正凉爽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3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季养生以养阴润肺为主要原则。可以适当多吃梨、百合、沙参、石斛、莲子、淮山等。
《医学衷中参西录》里有个方剂叫一味薯蓣饮,具有补肺肾,补脾胃,滋阴利湿,涩肠止泻的功效。
具体的做法是:生薯蓣洗净去皮,切片后放锅中,加水适量,以武火煮沸,文火再煎煮40~50分钟,捞出山药,留下汁水。
待汁水稍凉后,放入白糖,搅匀即成,日常当成茶喝即可。
张锡纯先生还指出,如果用薯蓣治腹泻,把薯蓣饮变为薯蓣粥,效果更好,可以养心气,健脾胃
将薯蓣去皮洗净,切为薄片,放入水中。加入大米或者面粉,一同煮烂,捣为泥糊状,再加入红糖或者盐、姜等,即可食用。
这里的薯蓣,指的是怀山药,一般产自河南省,形状较细长,表皮颜色较深,质地较硬,口感细腻,略带甜味。
中医讲“肺主卫外”,过度的悲伤会使肺气抑郁,降低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所以,秋季宜保持情绪乐观,舒畅胸怀,登高眺远,抛开一切烦恼。
不妨试试读伟人的《 沁园春•长沙》,可以荡气回肠,遐想联翩,暂祛暑烦: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医生要懂人性
● 借空间之势
 林杰医师2024年中医课程信息

       













阳明普济堂
弘扬中医生活理念,传递中医生活方式,推广中医医疗模式,培养中医人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