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上午六点十九分,今年的立冬交节了,挥别秋日,顺问冬安。
我想起一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突然觉得,原来冬天是可以用来励志的。
在养精蓄锐的同时,不但可以宁神定志,同时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和激情。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中国传统是以“四立”作为每一个季节开始的标志。此时,我脑海里忽然闪过歌曲《驿动的心》里的一句词“终点又回到了起点”,真是非常奇妙!“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然后到下一个“立春”,冬季才退出舞台。就这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转换是一个完美的小轮回。立冬是第十九个节气,其确定的依据是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准。所以,这个节气意味着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从表象来看,立冬代表着冬天伊始,万物进入休整、收藏状态,自然界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实际上,这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好机会,积蓄能量以准备来年的生发。虽然,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但是如果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的大部分区域还要过二十天左右才真正入冬。因为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进入冬季的时间跨度差别较大,有的甚至要到公历的十二月份才入冬。此时,虽然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辐射的量越来越少,但是由于此时地表所贮存的下半年的热量还可表达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算太冷。在我的家乡福州,有“十月小阳春”一说,因为从立冬至小雪之间,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经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宜人天气。这时候,种花种草都容易成活。尤其是移植一些大树,在这个时段和清明节前后都是正确的选择。初冬时节的南方一般不会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在冬至之后,随着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才会逐渐下降。
我们耳熟能详的谚语有“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立冬节气是中原地区的一种农耕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归属感。这个时候的东南亚,气温仍然在30度以上,人们完全不知道冬之将至,那状态犹如我们的立夏呢。立冬,在我们老家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要“补冬”,可以找些好吃的美食慰劳一下我们的胃。过去我国是个农耕社会,人们劳动了一年,立冬这一天就要好好休息,吃吃喝喝,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意思就是给自己一个理由,改善生活。 除了好吃好喝,在福州还有一个仪式感很强的汤:白萝卜煮青葱。就是把白萝卜切成块状,快煮熟时放入切好的小葱,小葱必须带着葱白。老一辈的人都认为这个汤有很强的通阳散寒、祛湿排毒的作用。用本地俚语翻译是“菜头灴葱,吃了会开通”。萝卜顺气化痰的能力强,而葱性温味辛,能散能行,甚至让人出汗。两者合用,使郁滞于体内的陈腐之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就更通畅了。老家人喜欢用糯米酿酒,过年时酒已酿成,此时酒体偏红。等过了一冬再过夏后,酒体在红色中多了一种幽幽的青绿,更加芬芳扑鼻,称为“青红酒”。这样的冬酿,酒不容易发酸,且味道更为醇厚,是时间带来的礼物。就像人生经历低谷,慢慢向内沉淀转化,积蓄力量,迎接下一个高峰。我们经过了四季更迭,岁月磨砺,才能酿就成熟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