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医之所以为“中”,是在一种全局的关照和视野下,在当时当下的具体情况里,找到灵活变通之中道。
1
我有一个朋友,经常告诉我说,这个东西不能吃,那个东西不能吃。
我就问他:“为什么不能吃?”
他:“这是某某教授说的,不能吃。”
我:“教授他自己吃不吃啊?”
他:“不知道。”
我开玩笑地说:“也许他自己想吃这个东西,他告诉你不要吃,这样他可以多吃一点。”
“或者也许,他自己从来不喜欢这个东西,他就说不能吃了。”
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听从谁,也不是猜测对方在想什么。
说任何一件事,都应该有相应的背景和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当时当下,你需要。
我打个比方:黄金很重要,很珍贵吧?
曾经有个故事,有两个人在一个荒漠里面赶路,一个人背着一袋红薯,姑且叫他“甲”;另一个人背着一袋黄金,姑且叫“乙”。
甲说:“我给你一块红薯,你给我一点黄金。”乙说好,因为他实在已经饿得受不了了。
......
结果一路走下去,乙吃了对方的红薯就活下来了,甲背着黄金,最后饿死在了沙漠。
最后走出那个荒漠的时候,活下来的乙拿起一袋金子出去了。这就是一举两得,别人替他背了一路的黄金。
我们做人,就是要学会在各种各样的状态下,明晰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还能根据当下的情况做出取舍,能伸能屈,灵活变通。
2
中医学了老半天就三句话,一个叫做“不执两端”,一个叫“不偏不倚”,一个叫“守中用中”。
我们开车的时候,如果中间有一条路,一边叫左,一边叫右。
如果往左偏呢,就会碰到左边的栏杆,如果往右偏,可能就掉到沟里去了。
我们只能沿着中间的道路开,那这个中间才是我们要坚持的路线,这是不执两端。
那我们中间可以偏左一点点吗?肯定可以的。中间可以偏右一点点呢?肯定也是可以的。
中间可以拐着弯开吗?肯定是可以。但是呢,我们不要超越这两个边界。
我们学中医,也不是说一定要站在一个最中间的五五分的位置上,而是可以忽左忽右,又不执著于左右,这个就是叫不偏不倚。
所以说,我们要走在“中道”上。
“中”并不是一个五五平分的状态,而是一个灵活变通的不超越两边的一个状态。
儒家讲的叫中庸。佛家讲的叫什么?中道。
我们中医也是用了这个道理,就是懂得去守住自己内心的一个坚持,但是又不执着于这个坚持。
守中用中才是重要的,否则就叫执着了。
这个里面讲的道理,包括我们思想上的执着,包括我们行为上的过激。
这个很重要——思想的执着要不得,行为上的过激也不可取。
所以,当我们真正学会中医的时候,就不会说,我盯住一个点不放,认死理。
3
如果有人一直都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那就有失中道了。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叫“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当一个人认为天下只有这个才是标准的话,就是在钻牛角尖了。
当一个人告诉你:这个是唯一的标准,这个是唯一的答案。他自己已经陷入一种困境。
如果你跟着他,只有一起钻进死胡同了。
我们学习,就是要学会不拘泥于某个点,不去认死理,不去钻牛角尖。
我们要懂得华丽转身,这点非常重要。
● 气血是最好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