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干扰身体的内政
文摘
健康
2024-10-07 10:09
浙江
人体会自我调整,顺应天地的节奏。中医讲究随形就势,在动态中帮助建立新的平衡。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如果对方欣然接受,才是好的。
前两天,有个学员在课堂上提问:老师,我经常觉得胃部、腹部冰凉,膝盖冰凉,后背冰凉。我想问这是气血的不平衡,还是自然状态?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大家要记住:人体其实会自动调节身体的寒、热、温、凉、平。所以,我们不要一直纠结于哪里凉或者热,也不是说热一定比凉好。只要你的思维流通,身体灵活,没有不舒服的症状,就可以了。就像一棵树,到了冬天的时候叶子掉了,变得光秃秃的,其实这个时候树是在蓄积能量,为春天发芽、长叶做准备,这是顺应天地的节奏。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的,有时候我们感觉无精打采,其实是身体内部的能量不够。所以,需要汇聚这个能量,从重点到次重点,有一个重新分配的过程。当身体感觉不够温暖,或者乏力的时候,我们是需要休息的,通过休息帮助它加快蓄积能量的过程。身体的感觉,寒也好,热也好,其实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提醒你该留意身体了。如果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也不需要刻意地让它保持温热,也不要轻易断定这就是病。如果身体有明显的不舒服症状,比如总是非常困倦或者酸痛,可以做一些处理;如果没有不舒服,那就是身体在自动调兵遣将,不用去干涉它。现在很多从医者都喜欢干扰内政,就觉得我看你不顺眼,就想动你一下。尤其很多做整脊的从医者,看到对方的脖子歪了,就想把脖子正一下。其实,有的时候身体就是需要脖子是歪的,不一定非要正回来。如果因为脖子歪而导致了一系列症状,才需要把它正回来。如果身体并没有出现异常状况,我们就允许脖子是歪的,这点很重要。有一种体位叫做“保护性体位”,在这个姿势下人是最舒服的。之所以会感到舒服,是因为人体的气血在这个状态下才容易流通,所以我们一般不会去破坏保护性体位。包括身体的寒热也是这样,不要因为手凉,就一定要把手弄热才行,未必是你想的这样。中医最重要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里面,最重要的是以气血为本。气血最主要的是升降出入的和谐,我们不要轻易去干扰。所以我很少对患者的身体做大幅度的调整,都是顺着对方当下的状态“随形就势”助一把力。随着对方的形,就着他的势,帮助他自己获得一个新的动态平衡。中医在任何时候都是活的,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与做法。如果你设定了应该要怎么做,这只是你内心的标准,未必符合当下的状态。很多从医者都很有主见,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或者扰乱对方的气血,这是我不太喜欢的状态。我觉得,只要一个人的身体能够维持自己的生命状态,就不需要去干涉。在做治疗的时候,如果我们触摸到患者的身体,感受到它需要我这么做,就可以这样去做。如果我的手一放上去,对方没有反抗、抵触,那就顺势进去了;如果对方躲闪、全身发紧,那这个方法就不能用。 我做所有的治疗,前提都是感受对方欣然接受,是喜欢我这样做,我才去动的。一旦对方躲闪、反抗、扭曲,继续做就违反了对方的意志。这个意志不单单是思维,也是身体的意志,所以要顺着对方身心的意志去做这件事。为什么只做十下呢?通过这十下,身体已经感受到这个信息和压力,自己就会调整了,就不需要再施加外力了,这就是把握合适的度。就像正在开车的人,当他全神贯注时是不太会出差错的。如果他走神,就可能会撞上石头或者掉进沟里。这时,只要有人在旁边提醒一下,他一激灵,反应过来了,马上就会躲开石头或者沟。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去抢对方的方向盘,否则就容易车毁人亡。我们给别人做治疗,手一按进去,感受到对方体内气血汩汩而来,我的手就松开了,不会继续再按。如果我们的手按进去,对方立刻躲闪,就说明这个地方不适合按。不论手法、中药、针灸,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如果对方欣然接受,就是好的。比如我们开一副中药,患者在煎药的时候,闻着很舒服,觉得这药就是我的,然后很开心地喝下去,这就是对症的药。如果对方强迫自己、捏着鼻子喝,还说良药苦口,这都是借口,药就不一定是合适的。我们见过太多的人,在那里熬药的时候就皱着眉头,喝完了就把药渣赶紧倒掉,当然并不是说带有恶意的,而是身体本能的反应,这是不对的。有一次,我的亲戚牙龈肿痛很严重,他儿子是一个当地很有名的牙医,按照常规的经验处理,什么抗生素、激素都用了,半个多月了不见好转,反而越肿越大。这位亲戚来找我,我给他开了中药,然后买回来要帮他煎药。他说,熬药我要自己来。他是有经验的,熬药的时候自己来,才知道药开得对不对。他一边煮药一边跟我说:“小杰,你今天的药开得很好,闻着就觉得这个药是我的。”他一边熬药一边闻着药香,药还没熬好,脸就开始消退。当他把药喝下去,半个小时之后就消肿了。熬药的时候闻药,取药之气,喝药的时候取药之味。当气和味都进入身体的时候,变化就发生了。现在为了方便,或者条件不允许,都是机器煮药,其实疗效已经差很多了。如果我们可以自己熬药,第一煎的时间不要太久,不论是补药还是泻药,叫取其气;第二煎可以稍微多煮一会儿,叫取其味。不一定要把两煎的药合在一起喝,这样的效果会差很多。第一煎就是要取气,用武火;第二煎就是要取味,文火慢煮,这点非常重要。中医治疗,吃药只是其中一个方法,但是不要拘泥于吃药。很多人吃药吃了半个月、一个月,甚至半年、一年,我凭良心说,是很反对的。如果药是有效的,就不需要服这么久。我们的胃是用来装粮食、美味的,不要用来装药。如果长期吃中药,我一眼就能看出你在吃药。因为经常吃药的人都会面有药色。如果已经面有药色,身体里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已经被药入侵,建议要停一段时间。如果应急用药是可以的,但是长期吃药肯定对身体不好。我们说“恨病吃药”,药都是有副作用的。哪怕每天喝茶,喝得太多都会有副作用。饭吃得太多都会撑肚子,一定要知道“过犹不及”。我们学中医,就要学习掌握中道的思想,把握好度,知道我在什么状态下需要停一停,需要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