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的前世今生

文摘   2024-12-17 14:51   浙江  

文/景志祥

01

这几天读秦国商鞅变法的资料,在一堆旧书当中,竟读到了一侧十分有趣的史料,史料记录出自明代余邵鱼撰写的《列国志传》,写到秦国时,有那么一则记录:“鞅走至函关,天色将昏,扮为商旅投宿,店主求照身之帖验之。

鞅曰:‘吾无照身帖。’

店主曰:‘吾邦商君之法,不许收留无帖之徒,如有受者,与无帖之人同斩,决不敢留!’

商鞅叹曰:‘吾设此法,而今已及自身,所谓立法自毙耳!’

又投它家,皆要验帖,俱备不收,直叩关门,关吏曰:‘商君设法,黄昏闭关,鸡鸣放关,今已至二更,决不放关。’勒复走回,正遇公子虔,即活捉囚之,宿于馆驿……”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商鞅在逃走时,因为住宿没有“照身帖”最终被抓,这个店家所说的“ 照身帖”是一种打磨光滑的竹板制成,上面刻有持有人的头像及籍贯信息。类似我们今天的二代身份证,这么一说,你可能有些就惊讶,难道身份证的发明者是秦国的商鞅,从商鞅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的古人有这么聪明么?

首先,史料的记录那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身份证的发明者就是商鞅。

战国末期,秦国积贫积弱,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为了控制民众,商鞅发明了“照身帖”,并规定:”民众出行须携此帖,否则关口不放行,旅店不留宿,违者严惩。”

商鞅最终也死在了自己这个规定上,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继位,商鞅在变法时,因变法不能上行下效,曾用墨刑处罚太子的师傅,如今太子继承大位,想起昔日的种种,内心或多或少不高兴,加上此时商鞅威望极高,家家户户都知道商君之法,这让秦惠文王很是担忧。

这时,公子虔等人诬告商鞅“欲反”,秦惠文王令捕,鞅逃亡。最终因没有身份证,被抓了回来。

02

商鞅人虽死了,但“身份证”却得以延续了,只是持证人的身份略微有些变化,随着大一统时代的到来,“身份证”就仅限于官员阶层使用了,而且这个特殊的物件往往还伴随着身份、地位、财富,以及权力等等。

最先开始的是隋唐,其官员在执行公务或者出入皇宫时,都需要一种“鱼符”来验明身份。

这种“鱼符”就是隋唐时期的身份证了,发明者是唐高祖李渊,意外吧?这个鱼形符契的“鱼符”一般长约6、宽约2厘米。分左、右两半,中间有"同"字形榫卯可相契合,鱼符一分为二,左符放在皇帝处,右符由官员本人随身携带,上面刻有官员姓名、任职衙门及官居品级等。

据《新唐书·车服志》载,大唐初年,“鱼符以不同的材质制成;凡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所用“鱼符”以黄金铸制的,以显示其品位身份之高;五品以上四品以下官员的“鱼符”为银质;六品以下官员的“鱼符”则为铜质。所以,它也是当时官员身份高低的象征,有“附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之说。

到了武则天时代,“鱼符”的叫法稍微有些变化,武则天谋取了李氏江山后,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武后称圣神皇帝,以唐睿宗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

因担心“鲤”与“李”同音,怕人们看到鲤鱼会想起“李”氏江山,干脆改内外官所龟符”。

至此,鱼袋为龟袋。并规定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龟符”的使用,相比“鱼符”在历史存在时间不长,武则天一死就被废除了,唐中宗后又开始了“鱼符”使用,但大唐因“龟符”诞生了一个新的说法叫“金龟婿”。

据说这个美称来自大唐诗人李商隐的成名作《为有》: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诗人李商隐的是一贵族女子在冬去春来之时,埋怨身居高官的丈夫因为要赴早朝而辜负了美好时光的私事,却不想李商隐太过出名,诗写得讨好,“金龟婿”就此广为流传了。

03

唐代以后,“鱼符“”被逐渐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腰牌”。这种“腰牌”是官吏系在腰间证明其身份,常用作出入宫廷备查的通行证,其质地、款式、规格、铭文等宋代以后虽各有不同,但其"通行证"、"身份证"作用却是相同的.

根据史料记载,腰牌是从宋代开始使用的赵宋王朝规定;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配金腰牌,不同身份等级的人要佩戴不同材质、形状、图案的腰牌。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以及所在的衙门,和现在二代身份证很相像了。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来自底层,对于各种繁琐的程序上,以及实用上,对宋代的“腰牌”进行了修改,上下都用“牙牌”。而这种“牙牌”就是用象牙、兽骨、木材、金属等制成的版片,和宋代的除了材质上不一样外,其他布置差不多,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以及所在的衙门等等,其详细程度不亚于今天的“二代身份证”了。

明代史学家陆容撰写的《菽园杂记》就有专门记录了明代“牙牌”的作用。

“凡在内府出入者,无论贵贱皆悬牌,以避嫌疑。”从这几简短的几句话里可以看出,在“牙牌”地使用上,明代和隋唐、宋元还是略有区别的,不再局限于在朝官员,有向中下层阶层发展的趋势,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清取代明后,“身份证”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唯一不同的是,使用牙牌少了,腰牌变多了,其腰牌和宋元时又要精细得多了,随身携带的腰牌,除了记录了你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等外,还增加了一向特别功能,一些高级的腰牌上面居然还标记持牌人的面部特征,如此一来,即便是你的腰牌被丢了,有坏人捡到了,也无法冒用,其“防伪手段”堪称一绝了。

参考文献: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中华书局2006年
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12年

一景之月
散文、随笔、历史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