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志祥
01
东魏时,有个名将叫高敖曹,又名高昂,是东冀州刺史高翼第三子,司空高乾之弟。高敖曹小时候为人很豪迈,所有朋友很多,到处都吃得开,长大后,能力更是出类拔萃,其父高翼一看这是个有前途的好苗子,就让老师对其严加捶挞。高敖曹不遵师训,到处惹是生非,还常常大言不惭地说:“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当一个老博士。”
可以说,在搞文学研究还是叱咤战场这两条路上,高敖曹选择了后者。这个选择也给父亲高翼增添了不少麻烦。
随着父亲年迈,高敖曹彻底放开了自我,经常随兄长高乾四处劫掠,并倾尽家产,召聚剑客,让当地的百姓很畏惧,他们不敢对兄弟两动手,可老父亲高翼就没那么可怕了,该出手时丝毫不手软,所以高翼经常被关在监狱里,只有遇到大赦才能得以出来。
对此高翼倒也能坦然接受,他曾对人笑着说:“我四个儿子都是五眼(五眼,佛教用语,此处形容不知忌惮),我死后也不知还有没有儿子给我添土?”高翼死后,高敖曹为父亲大起坟墓,道:“您生前就怕死后没人给您添土,现在你知道我的本事了吧。”
事实上,高敖曹不光有给父亲添土的本事,还有领兵打仗的本事,建义元年(公元528年),高乾与高敖曹在河济聚众起事,并接受葛荣的官爵,屡次击破北魏军队。
从这一刻,高敖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属性,并且迅速脱颖而出。期间因兄长高乾和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有旧交,便投降了朝廷。高敖曹因军功被任命为通直散骑侍郎,封武城县伯。
02
本以为就此安身立命,但高敖曹忘记了一点,人在乱世,既是机遇也是束缚,很多时候你会有一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觉,想要打破这种感觉,唯独跳出江湖。
显然,高敖曹没有做到这一步,他能做的唯有叱咤沙场,这个是他的专业,因此他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他屡破前来平乱的北魏官军,并趁机投奔了高欢(东魏的掌权者,也是北齐的奠基者),为高欢击败尔朱家族立下大功,一跃成为了当时最为出色的汉人猛将。
其时,战场是属于鲜卑人的,他们起源于辽东塞外鲜卑山,天生就善于骑马纵横,这种优越感,让他们骨子里对舞文弄墨的汉人多少带一些鄙视。
时鲜卑共轻中华朝士,唯怿昂。神武每申令三军,常为鲜卑言;昂若在列时,则为华言。——《北史·高敖曹传》
但这个鄙视里不包括高敖曹,高敖曹用他的能力,让优越感爆棚的鲜卑人意识到,汉人也并非都是无能之辈。高敖曹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充分向鲜卑人展示了这个看法,一次,他和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鸿胪卿,北豫州刺史郑严祖下棋,勋贵刘贵(可能是个匈奴人)让人来找郑严祖,正下得顺手的高敖曹并没有放人的意思,见高敖曹迟迟不放人,使者有些不满了,说了什么话,历史没有准确的记录,唯一知晓的是,高敖曹让人给刘贵的使者上了枷锁,那使者并不是一个聪明人,见人给自己戴上了重重的枷锁,冷笑了声威胁地说:“这枷戴上去容易,脱下来就难了。”
此话一出,正在下棋的高敖曹勃然大怒,大骂了几声,上前一刀就把使者的脑袋给砍了,如此一来,重重的枷锁自然而然地顺着断掉的脖子落下来了,想取下来就容易多了。
03
似这样的事自然不会只有一次,下面这件事后来者采用了一种史料记录的方式给载入了史册,说是高敖曹跟刘贵坐在一起把话家常,恰逢有人来报告说治理黄河的民工被大水淹死了不少,不知道是说习惯了,还是刘贵骨子里都带着轻蔑的意思,随口书了句:“一个汉人只值一个钱,死多少都无所谓。”
这句话算是触动了高敖曹的底线,勃然大怒,当场拔刀要杀刘贵,刘贵跑回军营,高敖曹还集结部队要攻打刘贵的营寨,后来被侯景和与冀州刺史万俟洛拉住劝说了一番才收兵回去。
明日,贵与昂坐,外白河役夫多溺死。贵曰:“头钱价汉,随之死。”昂怒,拔刀斫贵。贵走出还营,昂便鸣鼓会兵攻之。侯景与冀州刺史万俟受洛解之乃止。——《北史·高敖曹传》
高欢虽然是汉人,但他出生于渤海蓨县,长期居住在鲜卑人为主的地区,不仅有一个“贺六浑”的鲜卑名字,还娶了一个鲜卑贵族出身的娄昭君之后为妻,其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受到了鲜卑文化的影响,平时向将士们发号施令时常用鲜卑语,只要高敖曹在,便改用汉语说话,高敖曹曾去丞相府凑事,去的时候太急,没有通报,守门人不让他进去,他当场就开弓把守门人给射死了。事情传到了高欢哪里,高欢只是笑了笑,并没有怪罪,我们可以这么说,在那个以鲜卑人为尊的时代,高敖曹用他独有的魅力给了汉人最好的体面。
可就这样一个猛人,结局多少有些让人惋惜。
据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四》记载;大同四年(公元538年)八月,京兆忠武公高敖曹,意轻泰,建旗盖以陵陈,魏人尽锐攻之,一军皆没,敖曹单骑走投河阳南城。守将北豫州刺史高永乐,欢之从祖兄子也,与敖曹有怨,闭门不受。敖曹仰呼求绳,不得,拔刀穿阖未彻而追兵至。敖曹伏桥下,追者见其从奴持金带,问敖曹所在,奴指示之。敖曹知不免,奋头曰:“来!与汝开国公。”追者斩其首去。”(把我的头拿去吧,给你换个开国公)。被敌人斩杀。)
这个记录着实有些让人难以接受,纵横沙场一生的高敖曹,因其轻敌大意,为西魏丞相宇文泰所败,逃到自家城门下,守门的是高欢的堂侄高永乐,这个人和高敖曹有些私人恩怨,什么恩怨,史料没有记载,在这人却在这个时候搞起了落井下石的勾当,让人关闭城门不让高敖曹进城,迫使高敖曹回头杀了敌人数十人后,说了一句著名的遗言:“来!与汝开国公。”(把我的头拿去吧,给你换个开国公)。随后被敌人斩杀。
04
事情到了这儿颇有些戏剧性的一幕,高敖曹被杀的消息传到了西魏时举国欢腾,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赏赐给斩下高敖曹首级的士兵布绢万段。这个赏赐可谓是极高的,可这个士兵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西魏地狭国贫,人口不满千万,加上西魏立国之初,关中即遭大饥,人心浮动,根本就没多少钱,所以宇文泰的这个赏赐并不能及时到账,可又不能不赏,为了兑现这份赏赐,宇文泰便采取每年分期支付,一直到四十年后宇文氏的北周灭亡(宇文泰儿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还没有付完。
而与之对应的是东魏方面就显得要大气得多了,愤怒的高欢把高永乐拉出去疼打了二百棍,发配边疆继续守城,并追赠高敖曹太师、大司马、太尉、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曰忠武,只不过这些高敖曹再也看不到了。
参考文献:
[唐] 李百药《北齐书·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三》 中华书局 2024年7月
[唐]李延寿《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中华书局1974年10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八·梁纪十四》中华书局
[唐]令狐德棻《周书》中华书局2022年11月
备注:东魏的国号本是“魏”,是北魏国号的延续。北魏分裂后,分为西魏和东魏,所谓“东魏”只是与西魏相区别的称呼,东魏领有北魏洛阳以东的土地,又建都于邺城,相对西魏位于东方以东,所以称东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