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志祥
一
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以淮西军叛之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戒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两处水军,亦宜遣发。如卿体国,岂待多言。付岳飞——《赐岳飞批剳卷》
上面这段历史文字来自宋高宗赵构,抛开身份和书法艺术而言,单看这封信,内容还是很具有感染力的,谁也不会想到,写下这封极具感染力信件的人,正是制造岳飞冤案最大的主谋。
这个结果算是世事无常,历史也不例外。
赵构能做皇帝,除了有不错的运气外,还在于他的能力,历史上的赵构绝对是一个聪明人,史载;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强,他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属于博闻强记的那种,骨子里也不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反而很英勇。
你没看错,很英勇。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春,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操作不当,引来了北方的豺狼金人,面对这个吞并了辽国的敌人,北宋似乎没有任何的应对之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繁华的汴梁城被金人大军团团围住。
作为大宋的皇帝,自然是金人猎取的头号目标。
有了他们既有了安全保障,又能索要一大笔精神损失费,一举两得,基于这个理由,金人看见了宋徽宗父子宛如狼看见了羔羊,一个个不要命地扑杀了上去。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固然很粗鲁,却很实用。
大把的金银财宝,名玩字画,图书典籍、大成乐器以至百戏所用服装道具都源源不断地送到了金军的营帐,这种空手套白狼的买卖,金人坚持了一年多才兵分两路返回自己的家乡。
其中一路包括宋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宋钦宗、朱皇后、太子赵谌、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几个不肯屈服的官员,沿郑州北行。
除了人,还有朝廷各种礼器、古董文物、图籍、宫人、内侍、倡优、工匠等等,被驱掳的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北宋王朝府库蓄积为之一空,存活了167年的北宋就此灭亡。
在这期间,身为皇家人员,赵构固然长得不起眼,却也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他曾以亲王身份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等金兵再次南侵时,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并被软禁了20余天才放他回来,只因金人不相信他是一个皇室成员。
一次被邀展示箭功时,他弯弓射箭,竟连发数箭皆中靶心,金人因此怀疑他是否是真的康王,答案是否定的,北宋的皇族没有这么好的身手,因此就将其遣返,找其他真正的皇子来做人质,他们不知道的是,赵构生母韦妃出身卑贱,姿色平平,不讨宋徽宗的喜欢,身为儿子,宋徽宗自然也是恨屋及乌了,为了获得宋徽宗的喜爱,赵构早年苦练骑射,精进诗画,练就了一身本领。
靠着金人的迟疑,赵构得以安全返回,在河北磁州(今属河北)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
这是他的运气,却也是他不幸的开始。
很快,赵构被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史·本纪》称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朝廷令其率河北兵马救援京师,但他移屯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今属山东),以避敌锋,迫于父兄的离开,他以皇子的身份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
皇位就这么到手了,局面却不容半分乐观。
父兄的命运,宛如一场噩梦永久地盘在他心头久久挥之不去,堂堂一国之君被人当做成俘虏捆绑一步一步送到了最寒冷的北方。
一想到这些,他内心就忍不住害怕,双脚忍不住哆嗦,唯一的潜意识告诉他,这里离金人太近了,太危险了,我得跑远一点,让金人打不着,抓不着,也看不着。
于是,从登基开始,他就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涯。
二
金兵追逐之下,他从登基的河南商丘逃到扬州,又从扬州到逃到杭州,期间,他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哀诉自已逃到南方后,“所行益穷,所投日狭”,“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要求金朝统治者“见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进军,给自己一个喘息之地,面对这个请求,金人置之不理。
狼一般的队伍死死追逐着赵构的脚步,不得已的赵构只能继续逃。
他的速度足够快,一路从越州(今浙江绍兴),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又从明州逃到定海(今浙江舟山岛),漂泊海上,最后逃到温州(今属浙江)。超长的距离以及南方湿热的天气,渐渐拖住了金人的脚步,而且密密麻麻的山丘和成熟地逃跑技巧,构成了赵构独一无二的安全屏障。
可即便如此,金人还是没打算放过赵构,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底,长驱直入的金人在和州(今天安徽马鞍山市和县)攻破了宋军的防线,一举攻下广德(今安徽省宣城市),并强渡长江,继续追杀赵构。
如此顽强的敌人,让赵构措手不及,为了避免重蹈父兄的境遇,他决定到海上去避难。
这个选择实属无奈,却也实用。
金人自小在马背上长大,并不善于水战,到了海上,都受不了,加上,金军受到宋朝海上水军的阻击,遇到了挫折,才不情不愿地退兵。
即便是如此,赵构还是害怕,金人宛如他心头的噩梦,稍微抬一下头,就能将他吓得浑身一个哆嗦。
这种哆嗦多了,就形成了一种潜在意识,金人我是打不过的,和谈是不二之选。
有了这个潜意识,赵构就开始了自己的内部部署。
对于这点,赵构似乎天生就是一把好手,一方面任命岳飞、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张俊等人分区负责江、淮防务,确保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解决内部的兵变、游寇等棘手的问题,稳定了政局,让刚刚注册成功的南宋王朝得以喘息。
三
随着内部局面的稳固,赵构渐渐发现,卧榻之侧的敌人才是最恐怖的。
这里面有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张俊、岳飞,其中以岳飞最让他不安。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公元1128年遇宗泽起到公元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最让他难以放下戒心的还在于岳飞的秉性。
精忠报国就是他的人生宣言。
一首《满江红》写满了热血和理想,其书法,更是纤浓符中,刚劲不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颇含文臣气质。
这样的人毫无破绽可言,最可恨的是他对着全天下的将士说出了那句让金人都胆寒的话:“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岳飞治军》
经他一手打造的岳家军,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立刻斩首示众。士兵夜里宿营,老百姓开门表示愿意接纳,可是没有敢擅入的。岳家军号称“宁可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屋子烧火取暖,宁可饿死也不抢老百姓的粮食充饥。”铁一般的纪律铸造了铁一般的岳家军,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
这样的岳家军,名义上属于朝廷,事实质上变成了个人的军队,谁的威胁更大,更直接,不言而喻了。
况且,岳飞这个人,不贪财、不好色,严于律己,一心扑在抗金大业上,还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迎还“二圣”或者“渊圣(宋钦宗)”,试问你迎回了他们,我去哪儿,继续回去做康王么?
有人说,他和岳飞之间的裂缝就是从这个问题上产生的,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自己的老爹和兄长能否迎接回来,决定权不在岳飞而是在自己和金人,岳飞的战斗力越强,贴在自己身上的筹码就越高,试问一个已过气的皇帝拿什么和自己争。
有学者认为,岳飞和他之间的矛盾,就是从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开始逐渐加深的。
这个认知是正确的,任何裂隙都是一点点的变大的,这一年,岳飞入觐,向他提议立其养子赵瑗(即宋孝宗)为皇储,试问一个带兵的大将对皇家接班人指手划脚,这不免让人产生联想,而且,他很早就丧失了某种能力,其原因有很多种,据《朝野遗记》记载,“外传北风极劲,而汪、黄傲然谓无事,故上每不知虞。比江都宫中方有所御宰,而张浚告变者遽至……故明受殂后,后宫皆不孕。”
大白话就是被突如其来的金军给吓出了阴影,从而没办法生育。
人这东西,越是没有就也是在乎,越是在乎,就容易敏感。
皇储一直以来都是他内心深处最敏感的所在,岳飞丝毫不顾及自己,公然往自己敏感所在捅刀子,换成谁也受不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看岳飞的眼神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可爱和忠厚。
四
这种不可爱和忠厚,随着金人求和的意图,逐渐放大了。
其时,金太宗已死,完颜亶继承帝位,而军事首脑完颜粘罕(汉名宗翰)逐渐失势,于是年七月死去,完颜挞懒一派开始掌权,金人趁刘豫(金朝扶植的傀儡皇帝)借郦琼(叛金将领)叛降出兵攻宋之机,将刘豫抓获,正式取消存在了八年的伪齐政权,并向宋廷呼吁和谈,条件是归还黄河以南故宋地,并放还宋高宗的生母韦氏,归还已死的宋徽宗的梓宫。
这是赵构梦寐以求的信号。
早年的那个噩梦困扰了他好多年,让他坐也不是,睡也不是,如今好不容易获得了解决的方案,他自然是满口答应。
可岳飞还军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还在朝堂之上,说什么:“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这是丝毫没有配合的意思。
他当然不能让一名武将坏了自己的计划,只能逐步推进,为此他特意罢免了主战派人物的职权,这些人包括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铨等,或被罢官,或被贬谪;赵鼎也被罢相,将和自己心意相通的秦桧推到了人前代替自己完成合议大事。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跪在金使脚下,答应取消宋国号,作金的藩属,并每年纳贡,南宋与金的第一次和议达成。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正月,宋廷宣布大赦天下,以庆贺"和议"的成功。在这人人欢乐的场景下,岳飞发出了不合时宜的声音,先是让幕僚张节夫起草了一份《谢讲和赦表》,表明自己不趋附和议,誓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
紧跟着,岳飞对朝廷加封的开府仪同三司官衔,虽三诏而不受,在辞书中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夷狄。"——《宋史纪事本末·岳飞规复中原》
不得已赵构只能特下“温诏”,岳飞才不得已受之。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赵构已经对岳飞有强烈的不满,碍于金人的求和态度还不够明确,况且他也听说了,金人的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主战派的势力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基于这点,他才对岳飞一忍再忍。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金人的情况果然出现了逆转,开始掌权的完颜兀术废除对宋和议,亲统大军,以山东聂儿孛堇和河南李成为左右翼,取道汴京向两淮进军;右副元帅完颜撒离喝统帅西路军,从同州(陕西大荔县)攻陕西。
五月下旬,金军兵临顺昌(今安徽阜阳)城下,顺昌告急,这个节骨眼上,赵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岳飞。
说到底论打仗和忠心,没有人比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更可靠。
事实再一次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打仗岳飞始终是专业的,尽管敌人来势汹汹,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宛如南宋的长城一样,将敌人牢牢的抵制长城之外,岳家军大破金兵拐子马之后,敌人只得拿出看家本领铁浮图,这是敌人的精锐部队,面对这样的精锐,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战力暴涨,个个不畏死,愣是杀得完颜兀术落荒而逃。
此战历史上叫郾城大捷,经此一战,金人元气大伤,再没有大规模南下的实力。
得知这个消息,赵构很是高兴,特意下了一道诏书。
敕岳飞: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万,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于平原旷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盖卿忠义贯于神明,威惠孚于士卒;暨尔在行之旅,咸怀克敌之心,陷阵摧坚,计不反顾。鏖斗屡合,丑类败奔。念兹锋镝之交,重有伤夷之苦。俾尔至此,时予之辜!惟虏势之已穷,而吾军之方振,尚效功名之志,亟闻殄灭之期。载想忠勤,弥深嘉叹。降关子钱二十万贯,犒赏战士。故兹奖谕,想宜知悉。——赵构诏书
表扬是一方面,潜在的目的,还是希望岳飞见好就收,不要破坏和议大计。
事情总那么不尽人意,巨大的胜利给了岳飞收拾山河的雄心和底气,他对部属说:“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与诸君痛饮!”
这个想法太危险了,赵构不得已遂降诏,令岳飞班师。
并发出了著名的十二道金牌,让岳飞回来。
面对自己的命令,岳飞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大军返回。
至此,合议条件成熟。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双方多次协商洽谈,最终第二次和议在秦桧的主导下进行——这次和议真正取得了停战言和的效果,史称“绍兴和议”。
合议的内容很简单: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随后以“莫须有”罪名杀了岳飞,向金称臣赔款,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为代价,签定和议,其次;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这个做法,多少有些不地道,赵构心知肚明。
五
从内心深处上说,赵构对岳飞还是带着几分愧意的,毕竟岳飞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他避免了和父兄一样的下场,从这点上说,岳飞他是信任的。
大概有悔意,56岁的赵构传位给养子赵昚,养子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血液里带着和岳飞一样的血性,不像他那么害怕金人。
养子上来就想北伐,恢复先祖的疆土,岳飞作为金人的噩梦,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舆论上都需要用一用,给后者平反就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只是,这个工作,需要顾忌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宋高宗自己。
这次赵构没有发表意见。
没有意见,往往就是最好的支持了。
有了赵构这个态度,宋孝宗在即位的第二个月,就为岳飞案平反,还在诏书中给了岳飞最高的评价:“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俊)、韩(世忠)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应岳飞之子岳霖的要求,宋孝宗还了高宗写给岳飞的全部“御笔”、“手诏”(秦桧为陷害岳飞,曾将其从岳家抄走)。
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就此展开,本以为会是一场泼天的胜利,却不想以灰头灰脸的收场,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十月,金军再次渡淮攻宋,陈兵长江,宋孝宗被迫与金议和。
对这个结局,不知道已经做了太上皇的赵构,有没有想起过那个精忠报国的岳飞呢?
注释:宋高宗生育的问题:建炎三年二月间,完颜宗翰派兵奔袭扬州,攻陷天长,前锋距离扬州城仅有数十里。一天深夜,赵构正与一位宫女作乐,突然宫外大呼“金兵渡江了”,高宗慌忙带领少数随从乘马出城,急驰至瓜洲渡江逃跑。这次突如其来的惊吓,使得高宗患上了严重的内疾,并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铁浮图:属于具装重骑兵,即人马俱披重型盔甲,对敌阵发起冲击的骑兵,与拐子马一起随同完颜宗弼(金兀术)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完颜兀术率领手下十万大军和一万五千名拐子马、五千名铁浮图一起浩浩荡荡直奔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大军遭到了顺昌守将刘锜的重创(消灭了五万大军和一万拐子马、三千铁浮图),后来又碰上了岳飞的拦截,两千铁浮图与五千拐子马、三万大军被剿灭,铁浮图因而覆灭。
岳家军:岳家军是当时习惯的说法,不是官方名称。因岳飞所统领的抗金军队的习惯称呼。当时诸军多以主将姓氏称为某家军,如韩世忠部称韩家军,张俊部称张家军等。岳家军番号先后为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行营后护军。系以牛皋、董先等人所部义军为主干,吸收和改编两河忠义民兵及杨么等农民起义军所组成,岳飞被冤杀后,岳家军被陆续拆散、改编或易将。
刘豫:金朝扶植的傀儡皇帝,金朝废除伪齐就后,就派兵捉住他废为蜀王,刘豫哀求,说:“我们父子没有什么对不起大金的地方。”完颜昌说:“从前赵氏少帝离开京城,百姓有自焚赴死的,号泣之声远近都能听到。现今你被废,没有一人可怜你,你怎不自责呢?”刘豫无以回答,强迫他走,他表示愿住在相州韩琦宅第,允许。后来,他和他的儿子刘麟一起被迁到临潢,金封刘豫为曹王,赐田使他居住。关于刘豫的去世时间,《宋史》《金史》记载不同,《宋史》记载刘豫于绍兴十三年(1143年,金皇统三年)六月去世,被废时六十五岁。 《金史》则记载刘豫死于皇统六年(1146年)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宋朝荷尔蒙》《宋史》《中国通史·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宋史纪事本末·岳飞规复中原》《宋史纪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