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时席卷四方,亡时一拨伶人

文摘   2024-12-31 16:33   浙江  

文/景志祥

01

同光三年(公元923年)晋王李克用长子,五代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大统帅李存勖(xù,一作“勖”)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并在这一年里李存勖灭了终极敌人后梁,一举取得了河南、山东等地,大唐的霸业在他手里得到了中兴。

三年后李存勖开始征讨蜀(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蜀国主王衍的养兄王宗弼暗地里向后唐主将郭崇韬投降,条件是加封自己为兵马留后。

这个请求获得了郭崇韬的赞同,许诺事成之后,给节度使之职。

不久,后唐大军至成都,前蜀后主王衍自知抵挡不住,上表乞降。继岌(李存勖的长子,晋封魏王入成都时,前蜀后主王衍身穿白衣,衔壁牵羊,以草绳系颈,迎降道左。李存勖亲自赶往成都,并下诏让王衍和手下官吏全部迁往洛阳,为此还特意了一道诏书:固当列土而封,必不薄人于险 ,三辰(日月星)在上,一言不欺!”——《新五代史·卷六十三》接到诏书的王衍高兴,觉得李存勖是个很不错的君王,讲究以德服人,投靠他待遇应该还不错。

于是王衍亲自率领宗族和前蜀宰相王锴、张格、庾传素许寂、翰林学士李旻等人,以及一些将佐家族几千人向东而行。

事情似乎解决得很圆满,投降的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胜利的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疆域和不世功勋,一举两得,然而在一切安静的表象后,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危机。

抛开个人情感来说,五代时期的李存勖是个不错的君王,有气度,有能力,而且战功爆表,薛居正编修的《旧五代史》给出的评价是: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国祚中兴,虽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膺图受命,亦无以加也。”

史称“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

可这样一个几乎完美的人,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宠信伶人(戏子)

同光四年(公元924年),王衍一行人从四川出发一路翻山越岭,终于抵达了秦川驿(今天陕西,甘肃渭水平原一带)时,李存勖忽然接到了好兄弟李嗣源(李克用养子)在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叛乱的消息,李存勖慌忙调兵遣将去平定叛乱。

02

大军从洛阳出发时,伶官之首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景进走了过来对李存勖说:“李嗣源来势汹汹,陛下应该采取狮子搏兔,全力以赴,可如今太子还在成都,陛下现在去平定叛乱,带走了大军,这样一来,国内必然是空虚的,这王衍虽是亡国之君,但所带的臣子宗室不少,一旦发现国内空虚,机作乱,那将不可收拾,如其留着,不如将其杀掉,以绝后患。

从今天的视角来说,景洪的这一番建议并非全无道理,只是这么做多少有些不够仗义。

但这句话李存勖听进去了 ,特意派太监向延嗣下敕诛杀:“王衍一行,并宜杀戮。”

枢密使张居翰看了诏书后,觉得堂堂一国之君这样出尔反尔,亦失道德,便将诏书贴在柱子上将圣旨中的“王衍一行,并宜杀戮”,改成“王衍一家,并宜杀戮”。“行”字改为“家”字,一字之差,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擅改诏书在任何朝代都是要被杀头的,幸运的是,向延嗣没有想到张居翰胆大到去偷改诏书,加上王衍一行人和张居翰非亲非故,一个正常人都不会为了一个毫不相干的人,舍弃自己的身家性命,基于这个认知,向延嗣根本就没怀疑过自己手中的诏书被人动了手脚。

得益于这个认知,最终被杀者只有王衍及其近宗亲属,随行的前蜀降臣及其宗族千余人得免一死。

大概是没想到李存勖会出尔反尔,王衍母亲徐氏临死时高呼道:我儿举国降顺,皇帝许以不死,而今却行杀戮。他言而无信,必遭报应。”

没想到,这个带有诅咒性质的遗言,竟成了真的。

了后梁(朱温篡唐建立的王朝)的李存勖认为自己父仇已报,如今中原已定,天下安定,开始享乐。他散养了一批伶人,供其消愁解闷,兴致好的时候,甚至亲自粉墨登场与伶人们一同作戏,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作"李天下",每次出行,则必有伶人相随。

一次,李存勖与众伶人一同嬉闹,四处张望着喊道:李天下,李天下何在?”伶人敬新磨越众上前,抬手便扇了他一个耳光。李存勖顿时被打懵了,其他伶人也都惊骇不已。唯独敬新磨笑道:“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还呼喊谁呢?”伶人们尽皆失笑。李存勖非但不怒,还重赏了敬新磨。

这些骚操作,弄得藩镇怨愤、士卒离心,最终给自己埋下弥天大祸。

03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二月,赵在礼为首的魏博戍卒哗变于贝州(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李存勖派遣大将军李嗣源前去平叛,但军队哗变,拥李嗣源为主,后者本无反意,但迫于内外形势,又无以自明,只得率变兵南下。

得知消息的李存勖,自率军东征,欲坐镇汴州指挥平叛。但李嗣源已抢先占据汴州(河南省开封市),得到大批唐军将领拥,并领兵攻打后唐国都洛阳。

见敌人势头正盛,李存勖叹息道:“吾不济矣!”开始班师回洛阳,决定死守洛阳,等待儿子李继岌征蜀大军班师后合军进剿李嗣源,这个安排和想法都不错,从这点可以看出,就军事能力而言,李存勖无疑是五代十国里数一数二的君王,只可惜他的运气差了一点,太子李继岌率征蜀大军班师,途中因平定后军康延孝叛乱,被耽误了归程,间接导致了李存勖的死亡。

其时,李存勖决定前往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西北),与李继岌会合,却不想他昔日宠幸的伶人郭从谦发动兵变,率领大批人马攻入兴教门(皇宫南面三门,左曰兴教门),当时李存勖正在吃饭,听闻消息后,立即率领宿卫军校十余人力战,最终被乱箭射死,伶人善友将李存勖的尸首同一堆乐器一并焚化,算是印证了王衍母亲徐氏那句遗言,纵横了一辈子的李存勖到死也没想到,自己竟会葬身于宠信的伶人之手。

参考文献:
《宋》薛居正《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76年5月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09年01月
《美》《火与冰:后唐庄宗李存勖戴仁柱著/刘广丰译/重庆出版社

一景之月
散文、随笔、历史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