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志祥
01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的三月,65岁的辽东名将李成梁被言官弹劾,理由是:“李成梁乘给事侯先春阅视,谋邀捣巢功,使副将李宁等出镇夷堡潜袭板升,杀老弱二百八十余级。师还遇敌,死者数千人。李成梁及总督蹇达不以闻。”这件事成了导火线, 一些本就对李成梁贪功冒进的作风不满意的言官开始抓着这件事大做文章,一时之间朝堂之上对李成梁都是谴责之风,见形势不利,李成梁上书请辞。在镇辽二十二年之后,李成梁被迫退居二线。
此时写在他履历上的战绩相当不错, 打垮了宿敌蒙古,叶赫,哈达以及其他强大的部落,整个辽东在他的经营下,再没有敌人,没有边情,所以李成梁心满意足的办理了退休手续。
但他的见识太低了,在诸多的敌人当中,他忽略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未来明朝最可怕的敌人。
根据史料记载,努尔哈赤的强大一方面有自己过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李成梁的扶持,据说努尔哈赤少年时,曾因为带头闹事,被李成梁给抓回去了管教,没多久,努尔哈赤就被放走了,当然了,放走努尔哈赤的并不是李成梁,而是他的小妾。
相比李成梁的眼光,他的小妾似乎比他还不如,她放走努尔哈赤的理由如今看来多少有些好笑,这一点大概连努尔哈赤都不好意思,特意在《清史稿》里狠狠记录了一笔(“太祖及弟舒尔哈齐没于兵间,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换句话说,就是李成梁的小妾看努尔哈赤长得英俊潇洒,竟私自将他给放走了。
这事儿看起来不是李成梁的错,事实当真如此么,显然不是的,通过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李成梁授意的,我们可以大胆地说一句,长得人高马大的李成梁除了会打仗外,还深知养虎为患的道理。
偌大的辽东不能毫无波澜,不然自己将毫无用处。
武将的悲剧在于他必须有适合自己的战场,一旦战场消失,纵然是千古名将也有解甲归田的一天。
年轻的李成梁不想走这一步,那么道路只有一条——扶持敌人。
不错,我们可以说李成梁扶持了努尔哈赤,扶持了大明的敌人。
02
由于李成梁暗中扶持,年轻的努尔哈赤有了无比辉煌的战绩。
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攻克图伦城。
仅仅一年的功夫不到,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正月,努尔哈赤向李岱驻守的兆佳城(今辽宁新宾下营子赵家村)发动攻击,取胜并生擒了李岱。
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努尔哈赤攻克鹅尔浑,尼堪外兰仓惶之中投投奔李成梁,李成梁把他交给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将其处死。
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九月,努尔哈赤攻克完颜(王甲)城,消灭了建州女真的最后一个对手完颜部。经过5年的征战,努尔哈赤相继征服建州5部。
万历二十一年(1593),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努尔哈赤终于统一建州女真,成为了女真最强大的部落。
这份强大引起了海西女真叶赫部、哈达部、蒙古科尔沁部等九大部落的担忧,他们组成联军,攻击努尔哈赤,双方战于古勒山,努尔哈赤大败9部联军,阵斩卜寨,生擒乌拉部首领布占泰,斩杀联军四千余人,史称“古勒山之战”。此战过后,努尔哈赤势力空前强大。
毫不客气地说,这里面或多或少有些李成梁的影子,或许他不是故意的,但我们不否认,在这段特殊的历史里,李成梁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年龄上的增长,非但没有增长他的阅历,反而让他失去了往日的睿智。
他天真的以为,努尔哈赤还是可控的,宛如一只匍匐在自己的面前温顺的,听话的小猫咪,但他忘记了一点,再温顺的猫咪也会慢慢长大,会长出利爪,嘴巴里会长出獠牙,这个时候,他不再是一只温顺听话的小猫咪,而是一头猛虎。
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但这些变化,李成梁却一无所知。
历史残酷地告诉我们,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辽东名将,终于老了。
03
历史的时间只是稍微往前推了十年,即我们熟悉的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已经75岁的李成梁再一次被明朝返聘,让他继续镇守辽东,返聘的原因是辽东现任总兵马林因为与税使高淮争执被弹劾获罪。大学士沈一贯说了句李成梁虽老,还可以继续带兵。
这个理由获得了批准,于是李成梁再一次回到阔别依旧的辽东。
此时,鞑靼的土蛮,长昂以及把兔儿昔日的强敌都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整个辽东基本上没有什么边情,唯一还在活跃的是努尔哈赤。
在李成梁退休的10年时间里,努尔哈赤正一步一步蚕食海西女真,力量在一步一步走向强大。但这个成果并没有进入李成梁的眼界。
在李成梁错误地认为,努尔哈赤还只是当初刚刚露出牙齿的小猫,还不是一头下山猛虎,真正的猛虎就是自己。
虽然猛虎已老,但虎就是虎,收拾一只露出獠牙的猫还是很轻松的。
处在这种状态下的李成梁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放弃宽甸六堡。
宽甸六堡是辽东一带的军事基地,目的是遏制女真的防御边界,整个边界宽奠堡、长奠堡、永奠堡、大奠堡、新奠堡、苏奠堡六堡组成,又被称为宽甸六堡。
明史记载此六堡:“南捍卫所,东控朝鲜,西屏辽沈,北扼强胡,盖全辽屹屹之局防,国家永永之大利也。”,“抚顺以北,清河以南,女真诸部皆受约束。”后来的经略辽东的熊廷弼称之为“八百里新疆”。一堡经管一段辽东长城,迫近女真根据地,扼守了女真拓展的出口。可以想象这个“宽甸六堡”,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一旦这个地方被丢,那么意味着努尔哈赤的女真将可以纵横辽东,变得来去自如。
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李成梁以六保孤悬于外很难守住为由,正式舍弃了六堡,将那里的六万四千余户居民迁移到内地,那些居民依恋家室不想离开,李成梁就以大军驱赶他们,造成很多流血事件,死者很多,自此这块土肥水美,东临朝鲜,既有货物贸易的便利,又能大大开拓土地从事粮食生产的战略要地成了努尔哈赤的自留地。
这是一个错误的放弃,也是一个无耻的决定,年老的李成梁不光丢失了战略重地,还以此向朝廷报功,所谓“招抚边民十余万”,这多少有些无耻。
相比李成梁的无耻,年轻的努尔哈赤则是大喜过望,这块军事上的战略要地,他竟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站在这里看向大明,竟是那么的清除,猛虎依旧是猛虎,只不过猛虎早已没了昔日的猛劲儿,剩下的不过是一张虎皮而已。
一张虎皮而已,何惧之有?
04
当然了,并非所有人都和年迈的李成梁一样缺少见识,朝廷之上军事将才有远见的朝臣还是有的,李成梁晚年与努尔哈赤往来甚密,曾一度有倚仗努尔哈赤之兵袭占朝鲜自立的野心。于边事又常有敷衍之举。只要努尔哈赤表示忠心,即“保奏给官”,甚至“弃地以饵之”,他们很清楚建州势力能够在辽东迅速崛起,与李成梁的包庇不无关系。
所以围绕李成梁的弹劾一直不断,有的弹劾甚至延续到李成梁死后都不曾停止。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二月,辽东巡按熊廷弼经过现场勘察,给万历皇帝上了一道考察报告,报告里不仅对李成梁放弃六保所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还大骂李成梁:“今奴酋已三不贡,而所许赏额则俱借库银,逐年支给,不敢迟缺,此抚赏之大略也。是四略者,谓之献地,不止弃地:谓之通虏,不止啖虏,楫与成梁之罪可胜诛耶!”——《明神宗实录·卷四百五十五·万历三十七年辛巳》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五月,兵科都给事中朱一桂上疏言:”奴酋结援并关,蓄志不小,李成梁在镇之日,未闻以急切报闻,通虏之情,灼然可见。"这里朱一桂认为李成梁没有及时向朝廷报告辽东的情况,而是暗中培养努尔哈赤的心已是灼然可见了。
科臣宋一韩也说:“成梁在镇四十馀年,廷臣争言弃地媚虏,结连建州,妄意朝鲜,以图世守。“
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十一月,兵科给事中赵兴邦上疏说 :“李成梁献地通虏,数百里膏腴沦于异域,六七万生齿丧于犬羊”。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三月,著名的萨尔浒之战大败后,浙江道御史杨鹤上疏直言李成梁:“切谓奴酋作逆,宠之龙虎将军,养虎遗患,致有今日,李成梁父子也。李氏所遗之患,自当责李氏收拾之。然如柏兄弟与奴酋有香火之情,三路之兵俱败,何以如柏独全?且镐之令箭何以独不止杜松、刘綎?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明神宗实录卷五百八十》
户科给事中李奇珍曾请求明神宗派大臣向李成梁父子追问下列几个问题 :“属者奴酋发难,四路进剿,三路败没。始误于李成梁,再误于杨镐、李如柏也。先是成梁剿平兀堂、孟草塔、王杲等诸丑类,用奴父他失为向导,借其髑髅以博封拜,因割我膏腴以结戎心。二姓之好既联,三韩之备尽弛。开门揖盗,养虎自贻,此祸本乱源也。……试问辽东败坏,谁为作俑,成梁割地媚虏……”——《明神宗实录卷五百八十》
面对这些弹劾,李成梁活着的时候,进行过辩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三月,“原任辽东总兵李成梁以新疆勘报已完,奏乞矜察功罪。上下其疏该部院。” 这是李成梁为自己的“清白”讨个说法的奏疏。
这也是李成梁的聪明之处,此举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看看万历皇帝对自己的态度,因为李成梁很清楚,所有的弹劾汇总到一起只有一句话,那就是万历皇帝说了算。
这一点李成梁相比其他老臣要狡猾得多,万历皇帝固然近三十年不上朝,但脑子还是聪明的,面对这些弹劾,万历皇帝选择了放一马,这里倒不是说万历皇帝对李成梁有多么深厚的感情,而是李成梁的几个儿子带来的压迫感。
李成梁虽然年老体衰,但是其诸子仍然手握重兵,李氏家族在辽东的势力和影响犹存。在这份巨大的压力,迫使万历皇帝的态度“倾向”于原任辽东总兵李成梁。“上下成梁所辩疏,而勘疏竟不发。”
随着万历皇帝“以宁远伯李成梁镇辽年久有功。应得恤典,命该部从优查给。” 的诏书颁布下,言官还是看到了万历皇帝的倾向。只是“解任”而不想置之死地。李成梁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弹劾李成梁之风随即减弱,这位纵容努尔哈赤在辽东做大做强的罪人得以善终。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六月,李成梁去世,年九十,万世之罪就此展开。
几个月后,即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即“横岗”。今辽宁新宾县西老城。明中叶以后为建州女真根据地)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成为后金大汗,年号天命,史称后金,努尔哈赤自称天命汗,然后以宽甸六堡为跳板开始入侵明朝之路。
很显然,没了李成梁的辽东,已经对努尔哈赤构不成任何的威胁,他可以率领女真八旗子弟纵横辽东,广阔的辽东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欲望,前方富饶而走向没落的大明王朝才是他最终目的地。
去吧,去征服她!
这是你唯一的选择。
也是你走向辉煌的开始。
当然了,在动手之前,努尔哈赤还需要一个借口,一个让自己师出有名的借口。
05
这个对于努尔哈赤而言,已经不是什么难事。
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向诸位贝勒和大臣发出战争的宣告:“吾意已决,今岁(年),必征大明国!”——《清太祖实录》
战事不是儿戏,口号喊得再响,都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做支撑。这个借口多年前就已经铸就,缺的只是一张拿到桌面的宣言书而已。
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就找到了合适的借口,一共七个。
俗称“七大恨”,在这篇宣言书之中,努尔哈赤向世人列举了七个明朝对不住他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这篇宣言,作为文化水平不高的努尔哈赤还是用了心,他似乎很清楚,这篇文字其政务性远远大于感情性,所以全文并没有过多的实质内容,最大的用意不过是挑起女真内部对中原的仇恨,从而达到自己开启征战大明的野心罢了。
这个借口用得很成功。
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就在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的同时,亲自率步骑2万发起了对明朝的第一个目标——抚顺。
而此时,离李成梁死去仅仅三年,而厚葬了他的大明王朝,在半个世纪之后为内乱所摧毁,也同样被埋葬在来自这片土地上的新兴民族的铁骑之下。
面对这个结果,不知泉下有知的李成梁有没有后悔过……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手点个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注释: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李成梁再度发兵攻王杲之子阿台,努尔哈赤父塔克世为王杲女婿,死于此次战乱,努尔哈赤与其弟舒尔哈齐被俘。《清史稿》载:“太祖及弟舒尔哈齐没于兵间,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也有野史称努尔哈赤被收在李成梁帐下充当幼丁,数年后方才逃离。
注释:李成梁儿孙比较多,其长子李如松曾威震朝鲜,击败小西行长,其他如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族子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等,皆骁勇善战,有父兄之风,时人誉“李家九虎将”。至万历年间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如梅皆为总兵官;李如梓、李如梓、李如桂、李如楠,亦官至参将。
注释 公元1583年,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再发动一次攻击,由建州卫所属的两位将领尼堪外兰(苏克素护河部落)、觉昌安(觉罗部落)分别担任向导,包围建州右卫所在的古勒城(辽宁抚顺古楼村)。觉昌安奉命到城中劝说投降一被阿台拘留囚禁。城陷落时,觉昌安的儿子塔克世首先冲进去抢救父亲,觉昌安却在大火中烧死,塔克世也在混乱中被明政府军误杀。(这是一件陷害谋杀疑案。)
参考文献:
《清》张廷玉《明史·列传列传第二百五十九》中华书局1974年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出版 1997年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出版1959年
《明》谈迁《国榷》古籍出版社 1958年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现代出版社1986年
《明》《明实录》广陵书社影印出版了 2017年
《清》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出版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