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志祥
01
为了和人生最大的敌人东林党摊牌,一直保持着与时俱进的魏忠贤决定找几个人来帮自己,毕竟自己不擅长玩什么文字游戏,文化上的亏,一时半会儿弥补不了,只能找人代劳。
这种人不好找,一来太过讲究的人,多少看不起他的,这一点在东林党的赵南星哪里就得到了反馈。
赵南星是北直隶真定府高邑(今河北省高邑县)人和魏公公是老乡,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进士,授职汝宁推官,此人是个牛人,万历首辅张居正卧病时,朝廷大臣都为他祈祷,赵南星就是不去,好不容易等到张居正去世了,这家伙被调任吏部考功郎中,可人家压根不在意,一甩衣袖称病回家了。
有个性还是其次,关键是这家伙有才。
对天下大势,赵南星有独特的理解,他曾分析自万历后期朝局形成的原因和危害时说:"天下之乱,乱于容恶。容恶者,宽身保富贵之术也。人皆自容其恶,虑人之不容也,而亦容人之恶。自容而恶愈甚,人人互相容而恶日多。恶人多而善人少,善人必不见容,此孟子所谓率兽食人者也,天下安得不乱"。
这份独特的见解,让魏忠贤十分佩服,觉得这就是自己可以合作最理想的人物,为此,魏公公多次前往府上拜访,人前人后都是对赵南星一顿猛夸。
如此操作,按照魏公公的理解,怎么着也得给自己几分脸面,以自己今时今日的地位和身份,纵然当朝首辅和自己说话也十分客气,可赵南星非但不给他脸面,还在他的老脸上狠狠踩了几脚。一次,魏公公派遣外甥傅应星拿着礼物拜见赵南星,人家看都不看直接把人给赶走了。
还有一次,魏公公与赵南星一起坐在弘政门下,选拔通政司的参议,赵南星态度严肃地对他说了一句:“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这话的意思很好理解,皇帝还小,我们这些朝廷内外的臣子应该各自努力做好事,别瞎折腾,没事别往我府上跑,我们不是一路人!
这一番话过后,魏忠贤就明白了,眼前这个叫赵南星的人是不可能和自己合作的,因为他从对方的话语里捕捉到了一个十分愤怒的信息,人家看不起他。
你看不起,那就找看得起的人。
对赵南星失望的魏公公开始广发英雄帖,邀请天下贤才共谋大事。
02
很快,这份英雄帖就得到了回应。
两个重量级的人物投奔到了魏忠贤的麾下,严格意义上的来说,这两个人是主动送上门的,属于毛遂自荐的那种,只不过这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极度的不要脸。
第一个我们都知道,顾秉谦,魏公公的“五虎将”之一,也是最负盛名的人物。
此人于万历二十三(公元1595年)年进士。改庶吉士,编修,累官礼部右侍郎,到了天启年间,顾秉谦晋升为礼部尚书(正二品),官已经做到了这份上了,想要进一步无疑是难于登天,况且顾尚书已经七十多岁了,不说头晕眼花,就是身体还算不错,也干不了几年,搁在寻常人身上,这会儿多半选择明哲保身,熬到退休,安享晚年。
可顾尚书没这觉悟,这老头充分发挥了人老心不老的巨大魅力,见不少同僚投靠魏忠贤后迅速得到了提升,顾尚书十分羡慕,于是一咬牙投靠了魏公公麾下。
你说投靠就投靠了,在那段历史的岁月里,投靠魏忠贤的人不在少数,
可这人最无耻的地方在于,他干过一件永载史册的恶心事,为了升官,顾秉谦不顾自己七十好几的高龄,带着儿子找到了魏忠贤,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希望认您做父亲,但又怕您觉得我年纪大,不愿意,索性我让我的儿子来给您做孙子吧!”(本欲拜依膝下,恐不喜此白须儿,故令稚子认孙。)
要知道,顾秉谦是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出生的,魏忠贤则是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出生。前者比后者整整大了十八岁。
堂堂礼部尚书,如此无耻,无语了。
一个有才有地位,且无耻的人,对壮大魏公公的势力可想而知了。
相比顾秉谦的极度无耻,第二个重量级人物纯粹是不要脸。
这人叫魏广微,河南大名府开州南乐县(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
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进士,由庶吉士历任南京礼部侍郎,和魏公公是老乡,加上同姓,一直对手握大权的魏公公颇有好感,见其他同僚投靠魏忠贤后,仕途更进一步时,魏大人找到了魏忠贤。
对于这样重量级的人物前来投靠自己,魏忠贤自然是求之不得了,当即表示要钱给钱,要仕途给仕途,仅仅两年的功夫,写在魏大人头上的官衔,从南京礼部侍郎变成了礼部尚书,入内阁,与顾秉谦一样,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实现了人生仕途的三连跳。
这样一个为了仕途毫无底线的人,却有一个十分正直的父亲。
魏广微的父亲,叫做魏允贞,是一个很有名的人,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魏广微中进士,授职荆州推官。其时,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去世,张居正奉命回来安葬,群吏争先恐后赶去,只有魏允贞一个人没有去,而且还鞭打想要劝说他去吊唁的仆人。
不去依附张居正还不算,还敢于上奏书骂后者,对于张居正时代残留的弊端,魏大人毫不客气骂道:"自从张居正窃取权柄,吏、兵二部升迁、授职须先报告他,所以任用的都是与张居正有私交的人。陛下应当与辅臣好好考察吏、兵两部的负责人,让他们有自己管辖的事宜。使辅臣不要侵犯部臣的权力而谋取私利,部臣也不能乘辅臣的空隙自行其私,这样官风自会整肃。
此外,自从与俺答互市以后,边备松弛。三军的月饷,克扣一半以充市场赏赐,又克扣另一半给达官要人,士兵没有隔夜的粮食,怎么能抵御边寇呢?来自辽东的战功,更是到了令人惊异的程度。军队的声誉日益振奋,而人口天天比过去有所减少。奏报失实,升迁出格,赏罚无章,何以能卫国?"
03
此举,让魏允贞声名大震,谁都看得出这是一个正直无私的人,不畏强权,一心为朝廷的人,就连皇帝也是这个认知,特意将他的提议下发到都察院,让百官学习。
这样一个正直的人,结交的朋友自然也是正直的人。
不巧,魏允贞最好的朋友就是赵南星。
历史有时总是带着惊人的巧合,让人叹为观止。
因为父亲的关系,魏广微和赵南星也有往来,加入魏公公阵营后,得知魏公公十分赏识赵南星。
这位极度不要脸的魏大学士,决定亲自走一趟,去劝说劝说父亲当年的老战友赵南星。
在魏大学士看来,见父亲的老战友赵星南,替魏公公拿下赵星南是十拿九稳的事,谁让两家关系这么铁呢?
但魏学士低估了赵南星的决心,得知好友魏允贞的儿子来找自己,赵南星大概是知道怎么一回事,二话不说,让仆人轰走了后者,并且还附带送了一句十分出名的话:“见泉无子!”
魏广微之父魏允贞,字见泉,这话的意思是说:“见泉啊,你没有儿子啊。”
这话简短扼要,杀伤力却十足,你说我爹没儿子,那我从哪儿来的。
难不成是领养的!
这句话让魏广微十分愤怒,可愤怒归愤怒,魏学士还是决定完成魏公公交待的任务,再去计较其他。
于是,魏学士充分发挥了不计前嫌,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优良风格,再一次提着礼物,第二次登上了赵星南家门,请求见一面。
赵南星没有惯着他,依旧不见。
按说事情到了这一步,人家态度已经明确了,再去多少有些自讨没趣了,可魏大学士本着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精神,第三次提着礼物去了赵南星的府上,和前两次相比,这一次赵南星更狠,连门都没打开过,答案还是一目了然:“对不起,不见!”
如此操作,彻底激怒了魏大学士,忿忿地说:“别人可以拒绝我,以相公之尊,不应拒绝我。”这话听起来有些牢骚的意思,实则是一则大实话,魏大学士这个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的官衔固然是靠魏公公赏识得来的,但不否认其货真价实,而当时的赵南星只是一个吏部尚书,正二品,可架不住魏大学士内阁成员的头衔。
换句话说, 按照官场的规矩,魏大学士不偏不倚,正好是赵南星的顶头上司。
我一个上司三次登门拜访,你都拒门不见,多少有些不像话,难道就不怕我给你穿小鞋。
魏大学士实在高看自己了,相比魏大学士的一个东阁大学士的头衔,昔日万历年间声名赫赫的大明首辅张居正,赵南星说不去见就不去见,那时候的赵南星还只是一个户部主事,从七品的小官。
张居正尚且如此,何况你一个水分很足的东阁大学士呢?
赵南星不知道的是,自己这次拒绝很痛快,带来的后果是悲伤的。
04
严格意义上来说,魏广微只是一个不要脸的人,但并不算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如果运用得到,这样的人是可以用一用,可赵南星却不没意识到这一点。
后来魏忠贤抓捕杨涟等六人,魏广微都参与了策划和抓捕方案,其时顾秉谦起草严厉的圣旨,每五天便严逼交差,逾期则杖打。吏部尚书崔景荣怕他们立死杖下,特意找到了魏广微请求他劝谏停止。
此时的魏广微虽说投靠了魏忠贤,但面对这些正义之士,魏广微内心深处还是怀有敬意的,所以他上疏说了几句好话:“杨涟等人在如今诚为有罪人,但以前实是各部寺的辅臣。即使他们果真有赃私,也应当把他们移交给法司,依法定罪,怎能每日严刑逼供,令镇抚司官员追赃呢?人身非木石,重刑之下,死只是转眼之间的功夫。以司法之职,而派他们去追赃,行政长官安在?这不仅伤了好生之仁,而且还违背了祖宗之制,将会导致朝政日乱,与古代帝王的做法大不相同。"
这个做法和魏忠贤的意思大不相同,弄不好要被扣上卧底的嫌疑,以魏广微的聪明才智,不会意识不到这一点,可他义无反顾的去做了,后来魏忠贤有意无意地拿这事儿来为难于他,说什么'不大相同'",这即指魏广微奏疏中的话,弄得魏广微不得不上书请求退休,只是皇上不许罢了。
这就说明,魏广微这个人,只是热衷于功名,并非一点是非不分。
骨子里的缺点,却被赵星南一干东林党人无限放大罢了。
相比之下,魏忠贤就要聪明得多了,围绕在他身旁的,除了魏广微、顾秉谦这种内阁级别的外,还有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号“五虎”;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杀戮,号“五彪”;其他又有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名号。(一眼看上去都不是人类)此外,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等等,这些人来自不同领域,身上或许带有各种各样的优缺点。
比如崔呈秀喜爱钱财,工作能力却十分出众,将东林党人和非东林党人名单分别汇集成《同志诸录》和《天鉴录》,进献给魏忠贤供其提拔同类、打击异己,致使正直的朝臣几乎全被贬谪。
首辅施凤来的工作能力较差,却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和他人一起提议为魏忠贤在全国各地建生祠(即纪念魏忠贤的祠堂)。
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为人残酷,大狱频兴,毒刑锻炼,臭名远扬,却对魏忠贤的命令从不打折扣。《明史》称“每谳狱,忠贤必遣人坐其后,谓之‘听记’。其人偶不至,即袖手不敢问。”
05
而作为东林党最富有盛名的领袖,赵南星对自己的同僚要求太高,他们用人的观点是:“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志在民生,隐求乡里不讲正义,不配称为君子。”围绕在他们身边的要么身世清白,爱惜名声的读书人,这些人多半以刚正不阿,敢于直面弹劾权贵的官员,但做事效果就不如魏广微、顾秉谦、崔呈秀、许显纯这等有能力又不要脸的人了。
如此一来,失败是迟早的事。
在意识到东林党是不可能和自己合作的时,魏忠贤就打算解决这帮人,可这帮人能力固然是残差不齐,但几乎所有人都一个共同的特点——以天下为己任,正直无私。
换句话说,他们在道德、律法面前没有任何的把柄,想要光明正大的收拾他们难度相当大。
即便是魏公公权势滔天,手下能人辈出,面对这样一群毫无道德瑕疵的东林党人也毫无办法。
就在魏忠贤不知该如何是好时,一个叫汪文言的江湖底层小人物走入了他的眼帘,随着这个人物的到来,魏忠贤终于找到了攻击东林党的突破口,一场毫无硝烟的争斗就此拉开了序幕。
参考文献:
《明》顾秉谦《三朝要典》北京出版社1962年
《明》明官修《明熹宗实录》江苏国学图书馆传抄本1940年
《明》谈迁《国榷》/张宗祥注解 中华书局1958年
《清》计六奇《明季北略》中华书局2012年
《清》陈鼎《东林列传》中华书局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