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群:唐河地名文化 -以“沟”为村名的村庄(上)

民生   2024-09-14 00:02   河南  
点击上方蓝字乡土中原关注我们吧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唐河地名文化 -以“沟”为村名的村庄(上)




作者 | 李中群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唐河县位于南阳盆地东南部,面积2497.1平方公里,境内平原、丘陵、浅山区均有。在本县地名文化中,以村庄所处的自然实体命名的也比较多,除已发的某湾(沿唐河)、某冲外,还有如:沟、河、洼、井、岗、坡等。其命名方式多以“姓+自然实体”组成。本篇辑录全县以“沟”命名的村庄,共有70个,多在岗丘和东南部浅山地区。

01.   张沟 位于县城西北7.5千米。属城郊乡太山庙行政村。明代,此村张姓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因村西有自然沟,得名。1个村民小组,69户,259人,耕地351亩。村处平岗,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55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分散。村西临自然沟,村南北有水泥路东通234国道。

02.  曾沟 位于县城西北8千米。唐河县滨河街道曾沟村委会驻地。明代,曾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村址居东西两岗之中,故名。4个村民小组,183户,722人,耕地1299亩。村址低洼,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12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南临小河沟,西南临312国道。该村民国期间和桐柏解放区唐西县时期,曾为乡、区政府驻地。

03.  七里沟 位于县城东北4千米。唐河县东城街道七里沟村委会驻地。明初,杨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因村北有自然沟,距县城七里,故名。1975年8月唐河大洪水后,村东迁0.5千米。6个村民小组,243户,1100人,耕地1317亩。村处平岗,聚落呈梯形,面积0.09平方千米。东与仝营一沟之隔。民居排状,布局规整。土产花生、白萝卜。20世纪五六十年代植棉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省级劳动模范牛桂莲即此村人。

04.   西马沟 位于县城北14.5千米处,属城郊乡崔小刘庄行政村。清光绪年间,马姓始住建村,以村东河沟而得名,沿用至今。2个村民小组,104户,443人,耕地923亩。村民多务工经商。村址地处平岗,东临河沟,聚落呈方形,面积0.05平方千米。民居以排而建,有水泥路西通G234国道,交通便利。

05.   丁马沟 位于县城北14.5千米处,属城郊乡崔小刘庄行政村。清光绪年间,丁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因与西马沟隔沟相望,故名。1个村民小组,51户,247人,耕地408亩。村址地处平岗,西临河沟,聚落呈方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以排而建,居住集中,有水泥路通往周边村庄。

06.   马沟 位于县城北16千米处,属城郊乡小李店行政村。明代,马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因临近河沟,以姓氏得名。1个村民小组,60户,284人,耕地695亩。村址东高西低,聚落呈方形,面积0.05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北、村西临小河沟,该村擅长种植西瓜。

07.  宋沟 位于县城东北11千米处,唐河县源潭镇宋沟村委会驻地。清代,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因村址地处沟北,故名。1975年8月大洪水后,村庄东迁300米今址。4个村民小组,390户,1397人,耕地1560亩。村址地处泌阳河北岸,聚落呈东西长方形形,面积0.1平方千米。民居成排布局,多坐北朝南,独家小院。有水泥路北通X003线(少源公路),村南临水沟。

08.  刘沟 位于县城东北16.5千米处,属源潭镇贾营行政村。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址处河沟旁,故名。3个村民小组,98户,420人,耕地750亩。村址平坦,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5平方千米。民居成排分布,村西有小河沟流经。村南遍植树木。

09.  深沟 位于县城西北21千米处,属桐寨铺镇司庄行政村。据此村李姓祖坟碑文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李、吴两姓迁此落户,村址西依涧河,东部岗丘突起,远望村址似在深沟之中,故名。另据村中传说,当时村里有位名叫李文德的老汉,留有很长的胡须,吃饭时用玉石勾把胡须勾起来,故此取名深沟。1个村民小组,41户,190人,耕地 375 亩。村址平坦,聚落呈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有水泥路与村部相连。

10.  老沟 位于县城西北12.千米处,属桐寨铺镇李岗顶行政村。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碑文记载,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此村由山西省洪洞县李千、李平兄弟二人,迁往唐县西二十五里五龙沟,以姓得名李老沟,习称“老沟”至今。2个村民小组,150户,514人,耕地1272亩。村处岗坡,聚落呈方南北长方形,分两片集中布居。村西自然沟修有水坝,面积70亩,养鱼。村中道路硬化,村西有南北主干道,民居排状,部分民居依地形而建。

11.  小曲沟 位于县城西北13千米处,属桐寨铺镇范庄行政村。相传,清初曲姓自大曲沟分出,迁此落户建村,村东临沟,得村名小曲沟。1个村民小组,85 户,285人,耕地707亩。村址西高东低,东临小河沟。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53平方千米。民居块状和点状分布,现多为二层楼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乾章、党成章、党显章、曾广廷等地下党在此村建中共唐西区委和曲沟党支部。

12.  杨沟 位于县城西南16千米,属张店镇黑龙庙行政村。清代,杨姓始居建村,村临河沟,故名。后王姓迁入,仍沿用原村名。2个村民小组,70户,372人,耕地682亩。村址沿沟两侧而建,聚落分东西两片,东部较大,呈圆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村北建有拦河坝一座。

13.  陈李沟 位于县城西南42千米,属苍台镇苍台行政村。陈、李二姓在湖沟东岸落户建村,取名陈李沟。2个村民小组,123户,493人,耕地685亩。西临防洪大堤,南北长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1998年东迁1公里建村于桐苍路两旁。

14.  虎沟 位于县城西南39千米,属龙潭镇吊桥行政村。明初,常姓在荒沟旁建村,初名荒沟,后取“卧虎之地”意,称虎沟。1个村民小组,23 户,103人,耕地230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东西长方形。南与桥上村相连,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分散,多为二层楼房。

15.  荆爬沟 位于县城南34千米,唐河县湖阳镇荆爬沟村委会驻地。清初,徐姓建村,村中有条东西自然沟,两岸爬满荆条,取名荆爬沟。4个村民小组,336户,1389人,耕地2686亩。村址平坦,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3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曹河源头从村流过,周围筑有拦河坝。清初,村南建兴隆寺,房屋30间,每年二月二为庙会。1969年拆除改建为学校,2010年重建兴隆观。

16.  曲沟 位于县城南40千米,唐河县湖阳镇曲沟村委会驻地。清代,曲姓始住建村,南临河沟,取名曲沟。1个村民小组,68 户,259人,耕地628亩。村址平坦,聚落呈刀把拐角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分散,2000年后,部分搬迁村东道路旁建二层楼房。村东临水泥路主干道,南临小河沟,筑有拦河坝。

17.   樱桃沟 位于县城南36千米,属湖阳镇仝湾行政村。明代,大寺和尚在此沟种樱桃树,后形成村庄,取名樱桃沟。1个村民小组,14户,42人,耕地39亩。村处两山之间,民舍分散于山沟之中。面积0.008平方千米。村民多养牛羊。

18.  徐沟 位于县城南36千米,属湖阳镇仝湾行政村。民国时期,徐姓在朱家山西坡建村,紧临山沟,故名徐沟。现有3 户,14人,耕地10亩。与仝湾一个小组,村周有1亩竹园。1945年11月8日,中原军区部队三五九旅曾进驻该村。

19.   杨山沟 位于县城南41千米,属湖阳镇活水杨行政村。清代,沈姓始住建村,东北靠龙山,村处山沟之中,故取名山沟。1个村民小组,12户,37人,耕地30亩。聚落呈条形,依山势而居,面积0.01平方千米。村民多养牛。

20.   肖沟 位于县城南36.5千米,属湖阳镇杨寨行政村。清代,肖姓在山沟里落户建村,故名。后肖姓无人,张、孙、余等姓迁入。1个村民小组,40户,154人,耕地242亩。村处大堰山东麓,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多为楼房、平房,少数瓦房,独家小院。

21.   刘沟 位于县城南36.5千米,属湖阳镇侯大庙行政村。唐代,尉迟敬德在此屯兵挖沟,因沟高出地面,取名龙脊沟,后刘姓在此建村始住,取名刘沟。2个村民小组,104户,196人,耕地886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6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北临大方路,村民路旁建房。

22.   黄泥沟 位于县城南20.5千米,属黑龙镇三官庙行政村。相传,明初张姓自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始居建村。村南临自然沟,沟内泥质呈黄色,得村名黄泥沟。6个村民小组,257户,1016人,耕地1350亩。20世纪90年代曾种植西瓜。村址平坦,聚落呈东西方形,面积0.1平方千米,传统民居多为独家小院,坐北朝南,村北200米是220千伏高压输送电站,234国道从村中通过,2015年定为美丽乡村试点。

23.    凹沟 位于县城西南22千米,属黑龙镇栗树程行政村。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李姓自本村李庄迁此建村,村址低洼,故名。2个村民小组,71户,291人,耕地577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东西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集中,村北临东西水泥路,村南临自然沟。20世纪90年代曾种植西瓜。

24.   陡沟 位于县城南25.5千米处,属黑龙镇赵庄行政村。明末,张姓始居建村,村南山沟陡峭,得村名陡沟。1个村民小组,538户,144人,耕地111亩。地处山坡,聚落呈南北长形,面积0.025平方千米。民宅依岗势分布,独家小院居多。村南坑塘1个,面积20亩养鱼。S334省道从村中穿过。

25.   崖屋沟 位于县城南31千米处,属黑龙镇赵郎庄行政村,南邻湖阳镇界。清末,阎姓始居建村,村南山崖下沟旁有一石屋,为古代人所凿,得村名崖屋沟。1个村民小组,32户,98人,耕地152亩。村址地处四山环抱之中,南侧临河,聚落呈椭圆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民宅依岗势分布,分散式独家小院。

26.   何家沟 位于县城南22千米处,属黑龙镇大杨庄行政村。清代,何姓聚族世居,建村在山沟之中,以姓得村名何家沟。1个村民小组,30户,156人,耕地181亩。村址四面环山,聚落呈方形,面积0.015平方千米。民宅依岗势分布,独家小院。村东500米有村办林场。

27.   沟北 位于县城西南21千米,属上屯镇长秋行政村。明末,赵姓从今郭滩镇大树赵迁此始住建村,称大赵庄,因村南紧邻绵羊河,沟深岸陡,习称沟北,沿为村名。2个村民小组,85户,346人,耕地450亩。村址平坦,聚落呈椭圆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中有坑塘养鱼,村周多树木。

28.    八叉沟  位于县城东南17千米,属昝岗乡白坡行政村。清初,丁、李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村北靠黄土岗,村东村西两侧有南北荒沟在村南连接,呈八字形,且有多处沟叉向两边延伸,取村名八叉沟。3个村民小组,124户,504人,耕地937亩。村中有三条南北沟,聚落呈分散性块状,面积0.08平方千米。房舍沿沟叉地势分布,民居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丁铁匠炉打制的镰刀曾是当地名产,远销湖北。1990年后,第九组村民迁居昝(岗)、马(振抚)公路旁居住建村,亦称新八叉沟。





29.   白土沟 位于县城东南16千米,属昝岗乡刘马店行政村。明初,李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东、南、西有自然沟环绕,沟内土为白色,得村名白土沟。4个村民小组,145户,565人,耕地1202亩。村址地处黄土岗,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2平方千米。居住分散,民居多为独家小院。经河南省地矿厅勘探,该村一带储藏有膨润土矿。1940年5月4日,32架日本飞机轰炸唐河县城时,也对该村进行轰炸,死伤村民10余人。
30.   杨沟 位于县城东南13千米,属昝岗乡满岗行政村。清初,杨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村南临自然沟,故名。3个村民小组,132户,569人,耕地918亩。地处岗西坡,聚落呈方形,面积0.09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村中道路,十字相交。村西与小杨庄相连。



31.   沟西   位于县城东南10千米,唐河县昝岗乡沟西村委会驻地。明代,杨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村东有自然沟,得村名西杨沟,后改称沟西。1个村民小组,83户,278人,耕地452亩,虎山灌区效益150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三角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多为独家小院。村委会、卫生所、小学、小超市在村西南侧。
32.    沟东   位于县城东南10千米,属昝岗乡沟西行政村。明代,杨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村西有自然沟,得村名东杨沟,后改称沟东。2个村民小组,102户,345人,耕地748亩,虎山灌区效益300亩。村址平坦,聚落方形,面积0.06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多为独家小院。村南临乡道,东到张冲,西接G234国道。
33.   庵沟   位于县城东南28千米,属祁仪镇尚冲行政村。清代,韩、赵二姓在尼姑庵处建村,地处沟旁,得村名庵沟。1个村民小组,4户,23人。耕地40亩。聚落近方形,面积0.005平方千米。房舍以山势分布,村内无规则道路,村后靠小山,村西是钉耙山。村前有小溪,自东南向西北流经。2003年后,迁往外地,村已无人。
34.   甘沟   位于县城东南31 千米,属祁仪镇临泉行政村。清初,甘姓始住建村,因地处山沟,得村名甘沟。1个村民小组,16户,62人,耕地103亩。村址坐落于临泉水库东岸,三面环水,聚落呈长方形,面积0.005平方千米。民宅座东向西,民居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村民有饲养黄牛传统。
35.   裴沟   位于县城东南29 千米,属祁仪镇临泉行政村。明代,裴姓始住,村处山沟,故名。1个村民小组,11户,53人,耕地74亩。村背靠龙山,聚落呈方块状,面积0.003平方千米。房舍依山势座东面西,民居多为独家小院,坡面瓦房。村西临临泉水库。村民有饲养黄牛传统。
36.   靖家虎沟   位于县城东南32千米,属祁仪镇临泉行政村。此地曾名老虎沟,清初靖姓始住建村,得村名小虎沟。1986年,更为现名。1个村民小组,10户,22人,耕地45亩。聚落呈片状,面积0.006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坡面瓦房。村处岗坡,植被茂密。
37.  徐家虎沟  位于县城东南32千米,属祁仪镇临泉行政村。清初,徐姓在老虎沟下段始住建村,得村名下虎沟。1986年,更为现名。与靖家虎沟1个村民小组,18户,51人,耕地41亩。村处岗坡,聚落近方形,面积0.005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坡面瓦房。村东村西两面是山,山上植被茂密。
38.   东沟  位于县城东南33千米,属祁仪镇王田行政村。清末,白姓自白文岗分出,在村东山沟内建村,得村名东沟。1个村民小组,19户,66人,耕地124亩,山林面积495亩。村址三面环山,聚落略呈长形,面积0.01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内道路向东可通村部。村周植被茂密。
39.   朝阳沟  位于县城东南34千米,属祁仪镇王田行政村。清中期,宋姓始住建村,村址座落在水沟内,北靠山岭,南面朝阳,得村名朝阳沟。1个村民小组,5户,30人,耕地53亩,山林面积456亩。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05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周多草地,适宜放牧,户均养牛2头。
40.   老西沟  位于县城东南30千米,属祁仪镇王田行政村。清代,杨姓在杨湾村西的大沟内居住建村,得村名老西沟。1个村民小组,10户,45人,耕地119亩。村址北临歪脖子山,西靠晒山,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05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东道路通祁仪至湖阳旅游公路。
41.   小西沟  位于县城东南32千米,属祁仪镇王田行政村。清代,刘姓在杨湾村西沟旁建村,因村小,称小西沟。1个村民小组,11户,43人,耕地112亩。村址座落在晒山西麓,北临深沟,聚落呈方形,面积0.00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东道路东连祁仪至湖阳旅游公路。
42.   栗沟  位于县城东南38千米,属祁仪镇古沟行政村。清代,谢、胡二姓始住建村,地处山沟,栗树较多,故名。1个村民小组,10户,40人,耕地40亩。方形聚落,面积0.01平方千米。民居座东面西,多为独家小院。地处四方山北麓,临小溪,村周植有马尾松。村民养羊户均5只。
43.   乱沟  位于县城东南27千米,属祁仪镇老河行政村。清初,李姓始住建村,村处岗岭之中,三面环水,早期常有土匪出没,习称乱沟至今。1个村民小组,22户,100人,耕地270亩,其中水田20亩。聚落呈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东近X008县道公路。

44.    李沟  位于县城东南35千米,属祁仪镇兴堂行政村。民国初年,李姓自兴堂村迁此建村,地处山沟,故名。与兴堂1个村民小组,4户,12人。聚落呈方块形,面积0.002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坡面瓦房。北临兴堂水库,东、西靠两道山岭。南与湖北枣阳市相连。
45.   马林沟   位于县城东南34千米,属祁仪镇兴堂行政村。清代,此村祖先马林建村山沟内,取村名马林沟。1个村民小组,34户,108人,耕地162亩。村东、南、西三面环山,居住分散,聚落呈散点状,面积0.01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和坡面瓦房相间。村西小山岭外为兴堂水库。
46.   北沟   位于县城东南35千米,属祁仪镇兴堂行政村。1969年从兴堂村迁此,建村在山沟,且在山坡村北面,习称北沟。属山坡村民小组,7户,40人,耕地50亩。聚落呈方形,面积0.005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南有古井1眼,村西临祁仪至湖北省界公路。村周山坡植马尾松100亩。
47.   沈沟   位于县城东南29千米,属马振抚镇马振抚行政村。清初,沈姓从花冲分出建村沟旁,取村名沈沟。1个村民小组,26户,80人,耕地70亩。村处两岗之间平坦处,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05平方千米。房舍座东朝西,民居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与坡面瓦房相间。村东、西、北三面为沙土岗,村南临虎山水库河汊。村民有种植蔬菜传统。
48.   岭尽沟   位于县城东南20千米,三家河南岸,唐河县马振抚镇岭尽沟村委会驻地。清初,郑、张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地处岗岭尽头,村在两岗之间,以地势得村名岭尽沟。5个村民小组,205户,950人,耕地1718亩。村址南高北低,聚落呈长方形,面积0.15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西南道路十字相交。村东沟上建有拦水坝,面积40亩。虎山灌区五斗渠从村南1000米处自东而西流过。村民副业有铁匠炉2处,尼龙条编织、醋坊、糕点制作等。
49.   北沟   位于县城东南18千米,属马振抚镇万粮碑行政村。相传后唐时期,陈姓建村称陈庄。后陈姓迁走,郭姓继住,以地势改称北沟至今。1个村民小组,63户,226人,耕地440亩。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集中。多为独家小院。村北50米有虎山水库干渠,村南100米邻县道X014线。
50.   张沟  位于县城东南31.5千米,属马振抚镇关地行政村。清代,张姓建村,村址座落于山沟中,故名。1个村民小组,10户,44人,耕地73亩,其中水田30亩。村靠小山,聚落近椭圆形,面积0.005平方千米。民宅座西朝东,多为独家小院。村旁竹园面积5亩,村民有养牛传统。
51.   小河沟  位于县城东南35.5千米,属马振抚镇前庄行政村。清初,向姓从湖北兴国州大冶县迁此始住建村,此处是一条山沟,沟中有小河,习称小河沟。村址座落于山沟出口处,故名。1个村民小组,26户,79人,耕地63亩。村前临小河,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1平方千米,房舍座东北向西,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周山上遍植松树,村东南1千米建有河坝,蓄水10万立方米。村民有养牛传统。
52.   大河沟  位于县城东南36千米,属马振抚镇前庄行政村。村临大山沟,有水长流,习称大河沟。明末,邓姓从湖北兴国州迁此始住建村,村址座落在山沟出口处,以沟名作为村名。1个村民小组,51户,157人,耕地131亩。村南、村西小河环绕,背靠山坡,聚落呈长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周山上松树茂密。1932年11月,贺龙带领红三军长征曾路过该村;1934年11月23日晨,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过此村,并在此休息早餐。1948年春,桐柏军区八二部队后勤供应处曾设此村。2019年12月,中共唐河县委、唐河县人民政府对两处红色革命遗址立碑纪念。2020年6月15日,前庄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该村原后勤供应处旧址挂牌开馆。
53.   麒麟沟   位于县城东南36.5千米,属马振抚镇前庄行政村。清末,白姓始住。此村是大河沟上边的一个沟叉,名叫麒麟沟,以沟名作为村名。与干塘沟、白家场、王家场、朱家场统称里沟,为1个村民小组。2户,9人,耕地4亩。房舍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1座。门前有小河流经,村周环山,松林遍布。
54.   干塘沟   位于县城东南36.5千米,属马振抚镇前庄行政村。清末,白姓从今上屯镇白湖迁此建村始住。此处是旧时狩猎的地方,原名赶獐沟,讹为干塘沟,建村后以沟名作为村名。与麒麟沟、白家场、王家场、朱家场为1个村民小组。5户,21人,耕地10亩。房舍为独家小院,坡面瓦房。村中有竹园1.5亩。门前有小河流经,村周环山,松林繁茂。
55.   黄沟   位于县城东37千米,属东王集乡黄棚行政村。明代,黄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村东有大沟,以姓氏得村名黄沟。1个村民小组,28户,136人,耕地138亩。聚落呈方形,面积0.01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20世纪60年代,村东、村西曾有400亩刺槐林。

56.    皮沟  位于县城东37千米,属东王集乡黄棚行政村。明代,皮姓始住建村,村南临沟,故名。2个村民小组,136户,557人,耕地752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7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多为独家小院。村南有小水库一座,浇灌水田40亩。
57.   席家沟   位于县城东40千米,属东王集乡黄棚行政村。明代席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因村南临大沟而得名。1个村民小组,32户,120人,耕地215亩。村周处岗,聚落呈长方形,面积0.01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多为独家小院,村民擅长养山羊。
58.   沟西   位于县城东30千米,属东王集乡罗庄行政村。明代,张姓始住建村,因村居水沟西边,故名。46户,219人,耕地256亩。村处岗坡,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03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东临小河沟。
59.   郑沟   位于县城东33千米,唐河县东王集乡郑沟村委会驻地。明代,郑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东有水沟,故名。1个村民小组,41户,199人,耕地473亩。地处平岗,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楼房、瓦房各半,多沿道路两边建房。
60.   兰沟   位于县城东36千米,属东王集乡南郝庄行政村。明代,兰姓始住建村,周围筑寨,南临水沟,以姓氏和水沟取村名兰沟。1个村民小组,32户,155人,耕地261亩。村址平坦,聚落近方形,面积0.01平方千米。居住分散,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西南有10亩梨园。东有拦河坝。
61.   陈家沟   位于县城东47千米,属东王集乡草场行政村。清代,陈姓建村在两岗之间的沟壑之中,故名。1个村民小组,31户,119人,耕地196亩。村南北处岗,聚落呈椭圆形,面积0.01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西一个坑塘,面积12亩养鱼。
62.   北沟   位于县城东46千米,属东王集乡草场行政村。清代建村,以地势取村名北沟。1个村民小组,44户,178人,耕地250亩。东西临岗,村址低洼,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2平方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民有种植药材传统。
63.   窑沟   位于县城东45.5千米,属东王集乡草场行政村。新中国成立后建村,因村址在砖瓦窑和河沟旁,取村名窑沟。属程庄村民小组,4户,17人,耕地28亩。村处岗坡,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房舍集中,独家小院,村北临沟,西有堰塘。
64.   南潘沟   位于县城东南21千米,属毕店镇大姚岗行政村。清代,潘姓始住建村,因西临河沟,取名潘沟。后人口繁衍分出北边另建新村,定名北潘沟后,村取现名。1个村民小组,75户,296人,耕地472亩。村址平坦,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房舍座东向西,多为独家小院。村西近沟,村东临路,村民有织席技术。
65.   北潘沟  位于县城东南21千米,属毕店镇大姚岗行政村。清代,潘姓迁居建村,因在潘沟之北,故名。1个村民小组,56户,204人,耕地394亩。村址平坦,聚落呈南北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北有大片树木。
66.   西潘沟  位于县城东21千米,属毕店镇大姚岗行政村。清代,潘姓始住建村,位居河沟之西,故名。1个村民小组,29户,103人,耕地233亩。村址平坦,聚落呈南北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
67.   彭沟   位于县城东北11千米,属古城乡魏庄行政村。明末,彭姓始住建村,地处岗洼,村旁有沟,得村名彭沟。1个村民小组,25户,68人,耕地217亩。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1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村北300米有X005县道公路,村周多树林。
68.   马沟眼   位于县城东32千米,属大河屯镇马庄寨行政村。清末,马姓自马庄寨分出另建新村,新村两面为大岗,中间为大沟,得村名马沟垭,后讹为马沟眼,20世纪60年代为大队林场。属马庄寨村民小组,8户,31人,耕地110亩。村民居住分散,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林地面积500亩,该村为护林专业村。
69.   前牛沟   位于县城东31千米,属少拜寺镇南田庄行政村。原名鄂沟,清初牛姓从牛沟迁入,改鄂沟为牛沟。因该村居南,称前牛沟。4个村民小组,305户,1300人,耕地1521亩。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1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南临G328国道公路。1932年11月9日,贺龙率领红三军战略转移北上,从此村西渡过泌阳河,向北进入泌阳县饶良境(1965年划归社旗县)。
70.   后牛沟   位于县城东北32千米,属少拜寺镇后牛沟行政村。清初,牛姓始住建村,村南邻东西向自然沟,得村名牛沟。后因沟南有前牛沟,该村居北,故名后牛沟。2个村民小组,72户,283人,耕地500亩。地势北高南低,聚落呈梯形,面积0.08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东、村西两面临自然沟。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中群,网名:唐河岸边,唐河县桐寨铺镇人。县人大退休干部,现任唐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从事县域历史文化的研究。2011年来,在《石柱山》《唐州风》《唐河文史资料》等刊物发表文章80余篇。参与《唐河胜迹》《中共唐河县历史(第二卷)》《唐河革命老区发展史》《史韵唐河》《漫话唐河》《南阳历史文化词典(唐河县部分)》《唐河县地名志》等书的编纂工作。



往期精选


1、李中群:古代唐县的“一街两界”集镇

2、李中群:唐河县少拜寺镇出土两通清代石碑

3、李中群:唐河源潭千年银杏树

4、李中群:风雨沧桑杨户寨-90年前的一场匪患灾难

5、李中群:五十年前的唐河县桐寨铺中学高中毕业记忆

6、李中群:唐河县马湾村发现一通民国德政碑

7、李中群:不能忘却的革命英烈白中国

8、李中群‖河南唐河:举行涂孝臣纪念馆和涂氏宗祠落成暨拜祖仪式

9、李中群:大桥之殇-为被毁的唐河大桥而作

10、李中群:唐河县周庄村举行纪念周邦彩烈士牺牲95周年活动

11、李中群:难忘1976年

12、李中群:唐河地名文化-以寨为村名的村庄

13、李中群:唐河地名文化-以桥为村名的村庄

14、李中群:唐河地名文化—以人名为村名的村庄



乡土文学《乡土中原》Hometown Central Plains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刘永科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版权均归原创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号

◆ ◆ 

 原创授权 

欢迎赐稿

微信446396340


乡土中原
立足中原,聚焦中原风土,挖掘中原古镇及乡村历史文化,展示家乡美景,寻找童年记忆,寄托游子思乡情怀,弘扬家乡人的真善美,捕捉家乡建设新变化,支持家乡发展。中原人的文学平台,给您一个寄放乡愁的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