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道宾:怀念苞谷叶蒸馍

民生   三农   2024-09-03 05:45   河南  

点击上方蓝字乡土中原关注我们吧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怀念苞谷叶蒸馍




作者 | 杨道宾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这几年,大家追求健康粗粮饮食,嫩玉米棒子逐渐成为餐桌上的新宠。

邻居大妈,来自安徽,爱吃玉米,玉米棒子外边的叶子,她也不扔,收起来,剪整齐了,用来包粽子、蒸馒头,我见后很好奇,她还特意把刚蒸好下边衬着叶子的馒头拿给我吃,果然一股玉米的青香味。

于是,我就跟她聊起家乡的同种蒸馒头法。

老家豫西南,称玉米为苞谷,玉米叶子叫苞谷叶,玉米棒子叫苞谷棒,包裹棒子那层叫苞谷裤。苞谷裤就是邻居大妈蒸馒头衬的那层。

在我的家乡,馒头作为早晚主食,小时候,市场经济不同如今,农村没有卖馒头的,都是自己蒸,人多的家庭,两三天都要蒸一锅。

老家蒸馒头,用的是苞谷叶子。相对苞谷裤,苞谷叶子取材更简单,而且,新鲜的苞谷叶是绿色的,视觉上白馒头和绿叶子搭配更好看一些。

苞谷属于老家的主要秋作物,到了初秋,谷长到两米高,逐渐开始抽穗,这个时候,就可以采集谷叶子,蒸馒头了。只是不能选取上边的叶子,比较窄,利用效率低,而且上边叶子对谷最终的灌浆,起到输送营养的作用。要选取谷棒子之下的,稍微老的叶子,这些叶子最宽。
我们那称拽谷叶为刷谷叶,蒸馒头前,母亲都会从地里顺道刷上十几片叶子,拿在手里,扛着锄头。路人见面,打招呼的话就成了“今黑儿蒸馍里”。有时候,母亲没去地,便会要求我去刷谷叶。选材上,捡宽的刷,这点我清楚。
谷地刷叶子,并不是个好活计,谷叶浑身长满小刺,夏秋季节,密不透风,十来个叶子的功夫,身上会划出很多红印,满头大汗更是不用提。

回到家,母亲会把谷叶子泡在水里,洗去上边一层灰尘,然后晾干备用。待揉好馍胚儿,把谷叶并排整齐的平铺在篦子上,再逐个放上馍胚儿,醒发片刻就可以蒸了。

新鲜的谷叶,是纯绿色的,看不到筋,馒头蒸好,也就变成了咖啡色,夹杂白色的筋,有谷叶做底衬,拾馒头也很轻松。
母亲蒸的馒头大,蒸熟后,一个馒头能占两片叶子的宽度,馒头粘在谷叶上,这时候,掂起两片谷叶,把馒头倒放在案板上,手在凉水里蘸一下,逐个拍打谷叶和馒头粘连的部分,再一抖,馒头就脱落了,一点不粘。谷叶子外边的那层膜,具有天然的防粘效果。蒸出来的馒头,更是青香四溢。

那时候物资匮乏,刚出锅的馒头,就是最好的零食,我不用菜就能吃一整个。蒸馒头这顿,家里也基本不炒菜,捣些蒜汁儿,淋上几滴小磨油,新鲜的馒头,蘸着蒜汁儿,比如今的红烧肉香太多了。又或者,从罐子里舀一勺自制的西瓜酱豆,同样滴上几滴小磨香油,贼下馒头,香醇可口,令人回味悠长。

时隔多年,在城市无法做酱豆,如今在家蒸馒头,我还喜欢吃蘸蒜汁儿,只是用发酵粉蒸馒头,加上都是铁篦子,怎么也吃不出那个包谷叶的香甜味儿。

在老家那阵子,谷叶是一年四季蒸馒头必备。到了后秋,谷棒子基本灌浆完毕,要趁叶子还嫩绿,多刷些叶子,储存起来。这个工作,是家家户户都进行的。作物接近成熟,地里活计还不算太多,基本上是全家上阵,刷下来的叶子,放地头,打成捆,用扁担挑回家,到家再做整理。

整理谷叶,方法比较简单,十几片叶子顺序叠放,两头对折,麻绳一捆,一串串U型谷叶就做好了,整体绑在一起,砖瓦房的,就挂在房檐下,平房的,也要找一处通风好的位置,总之不能放在屋里,放在屋里容易发霉。
捆扎好的谷叶风干后也要一直挂在屋檐下,用的时候泡水洗一下就可以,蒸出来的馒头,味道基本不变,能够很好保留谷叶的香甜。这种风干的谷叶,基本上能用上一年,直到来年新叶子长大,才停止使用。九十年代,农村砖瓦房还很多,家家户户,走进院子,首先入眼的基本是挂在屋檐下的谷叶。

那时候,蒸馍用的篦子是高粱杆做的,要说也挺光滑,只不过,整出来的馒头下边不平整,铺上一层谷叶,既增加了馒头的香甜,又使馒头整体更美观一些。

如今,农村生活条件好,也都不蒸馒头了,村里超市每天都有供应,想吃新鲜直接去蒸馒头店,看着刚出锅的,买上一兜,回来放冰箱,能吃好多天。我常怀念,小时候母亲在农村蒸的馒头,感觉那是一种食品,吃了让人饱腹又愉悦。
有时候,我跟爱人开玩笑,我说现在这种机器造的馒头,怎么也嚼不出香甜,不配菜,根本咽不下去,吃馒头只是为了搭配,纯粹是糊弄胃,填饱肚子得了。

怀念谷叶蒸馒头的味道。



作者简介

杨道宾,男,1985年生,社旗县大冯营镇人。现居洛阳,从事文秘工作。平时喜欢阅读思考,仰慕古仁人之心,闲暇时写些豆腐块文章,记录生活感受、描画社会万象,文字质朴,情感真挚,以深思运笔为乐。


 

往期精选


1、往期链接:杨道宾精品散文回顾(1-66)

67、杨道宾:常给母亲添“麻烦”

68、杨道宾:过去农村的“牛绳”

69、杨道宾:我们村的愚人老饼

70、杨道宾:表哥的生意经,教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71、杨道宾:遇见洛阳——星星对窝街

72、杨道宾:老家的泡馍

73、杨道宾:孩子老师的一次来电

74、杨道宾:我那执着的眼镜梦

75、杨道宾:那些年,我们乘坐过的绿皮火车

76、杨道宾:杏儿黄,碾馔儿香

77、杨道宾:渐行渐远的红高粱

78、杨道宾:老家的南瓜

79、杨道宾:一个男人的一天,写给当了父亲的自己

80、杨道宾:家风故事——父亲的退让与我的成长

81、杨道宾:消失的农村饭场子


乡土文学《乡土中原》Hometown Central Plains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刘永科  郑长春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版权均归原创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号

◆ ◆ 

 原创授权 

欢迎赐稿

微信446396340


乡土中原
立足中原,聚焦中原风土,挖掘中原古镇及乡村历史文化,展示家乡美景,寻找童年记忆,寄托游子思乡情怀,弘扬家乡人的真善美,捕捉家乡建设新变化,支持家乡发展。中原人的文学平台,给您一个寄放乡愁的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