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献铎:翻箱底晒晒我的几件老古董

民生   生活   2024-08-18 04:57   河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翻箱底晒晒我的几件老古董




作者 | 曾献铎

原创 | 乡土中原


我家当年保存几样老古董,看到它们我就想起来过去的许多事情,今天我就翻箱底晒晒我的几件老古董。

上海牌缝纫机

上世纪的五十年代,父亲的工作单位全称叫“南阳县(现宛城区)地方国营赊旗镇机械厂”。月工资34.5元,工人的福利就是每一年半,一身劳动布制成的工作服,可这一身工作服整天穿着与其它工件磨擦,几个月间就破烂不堪了。这就需要修补。
厂方就设了一缝纫组,专门为工人缝补工作衣,缝纫组由三人组成,母亲也被安排为其中之一,缝纫组就设在现当铺胡同北口向西、座南朝北一间门面房,两台缝纫机,一工作案台。
给工人们缝补最多的是两裤腿的膝盖部位,缝纫组的三人身份是“家属工”。三人在短时间内也都学会了缝纫机的使用和简单的修理,也都能适应其单独的缝补工作。
但好景不长,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1961年)导致缝补衣服所用布料的布票,百货公司停批了,缝纫组“倒闭”了,缝纫机等公用品统统垛入仓库。
母亲当时最大的失落感就是没了缝纫机,所有的针线活都感生疏得很。在当时社会上有个人家庭缝纫机的极少,会用缝纫机做活计的基本没有。
母亲有缝纫技术,可没缝纫机,整天呆在家内为全家六口人缝缝补补,也真是应了当时社会上的流行的俗语:“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我的大舅在南阳县委(现宛城区)工作,大妗及全家都在赊旗镇,大妗在家照顾笔者的外祖父,和瘫痪在床的外祖母及表弟、妹等六七口人,日常的缝缝补补占家务活的比重最大。大舅就和笔者的母亲商量着,大舅出款购置缝纫机,并放置笔者家中,由笔者母亲负责双方的缝纫,修补等活计……。

1966年的一天,要买缝纫机了,我和父母亲一块来到赊旗镇长春街中段路北的百货门市部,选了一台“上海牌”缝纫机。在选购时,就有路人在旁边观看,挑选后,付款151元。这时,一旁站着观看的一人跟我们打招呼说:“让和他一块去他的工作间看看”我也跟父亲一块到其工作间一看,“啊,那案台上堆满了已印刷,装检整齐的“社员劳动工分记分手册”,只等用缝纫机缝上一道约10cm装订线了。可当时私人住家户有缝纫机的太少,此活计无人能干。
小印刷厂的老板整天急得团团转,见着一桩卖买缝纫机的,他就一直等着成交结束,就立即洽谈他的半成品加工。他给的薪酬就是每本费用0.4分,并提供木质轱辘白线。技术要求就是不跳线,线条直不打鼻。购买缝纫机的同时,又揽接了一棕缝纫机的加工活计,全家很是喜欢。
待缝纫机安装成功后,父母亲就给我兄妹四人讲解爱护缝纫机的基本要求,并主要讲了机器的台板,台板的表面是一层很薄的塑料材质,严防在上面刻画、热茶杯的存放能使台板落下永不消失的落印,缝纫机机头中间的“上海牌”的地方,母亲在缝纫机安装好后就用一废弃的秋衣袖缝制好,依防在缝纫机,使用后将机头往台板斗内装箱保存时,手部与“上海牌”的接触磨擦而受损。

现在,我家这台“上海牌”缝纫机保存非常完好,几十年来,虽经多次换房搬家,但“缝纫机”都是我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他毕竟常年与我们全家相伴,方便了母亲的家务,也给全家带来了不少欢乐,有了依依不舍的感情。

“上海牌”缝纫机整个零部件现都运转正常,虽不用它缝衣使用了,但用它缝做俩双鞋垫等,还是很方便的。它承载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反映了那段社会物件的历史价值。

“桐柏山”牌落地电风扇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中期,家中经济条件有所好转,平日看着母亲在缝纫机前做活,夏季热得满头大汗,就想着首先买台电扇,电扇是买台式的或是落地扇,台式的当时因住房紧张,室内面积小,还需给电扇准备个安放的地方,干脆买个落地扇。

主意已定,我就找到了我姨家表弟,表弟的社会交际广,人脉关系熟,我把具体情况一说,他立马给我介绍了“桐柏山”牌落地电风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桐柏电扇厂生产的“桐柏山”牌电风扇远销省内外,甚至出口到了非州。

河南桐柏电扇厂的前身是桐柏农具一厂,1974年12月更名为桐柏县电扇厂(亦称河南省第一电扇厂)。

1982年、桐柏电扇厂重新被国家轻工部列为全国54家定点厂之一。

该厂生产的“桐柏山”牌吊扇、“桐柏山”牌台式电风扇,“桐柏山”牌落地电风扇,曾与国内知名品牌,上海“华生”牌电风扇齐名,在全国各地都有它的身影。

电扇买回来了,在往家送时,忽然想到父母亲近几天都不在家,我就把电扇放在了单位的办公室,并安装妥当,同事们见了, 也好显摆一下。

啊!这“桐柏山”牌落地扇,铝合金外壳底座,蓝色铁质叶片,搬起来沉甸甸的,到办公室门外的台磅一磅总重27.5市斤,当时买一台电扇需200多元钱,相当于我三个月的工资。即使这样,电扇照样紧俏、抢手,必须有县领导撑握的“电扇券”才能买到。

我的表弟郭晓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搞到了一张“电扇券”,而且还让我享受了175元的出厂价。这落地扇,当时也真是个稀罕物件,同事围了一屋子细细观看、赞赏……。电话响了,是漯河南街村劲松牌方便面厂的业务,让我即刻去南街村方便面厂,否则影响发货……。室内围观电风扇的也都知趣的走了。

出差到南街村(全国有名的红色亿元村)停了三天,第四天下午回到办公屋,开门一看,桐柏山落地扇还在嗡嗡的转着,我心痛的赶快上前关闭电源……

天气热了,开空调,客厅面积太大(50多平),费电,不划算、还是翻箱底,找出我这古董级的“桐柏牌”落地电风扇,经清洗、安装、上油,现年纪大了,来回移动吃力,好在它那生铁铸成的沉重的底盘下面四个小轮还转动如初(50年了)。

桐柏电扇厂,我这台桐柏落地扇,转了50年(1975-2024)还在转,早已成了老古董,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下,电扇厂是否也已改制?。

桅  灯

桅灯又叫马灯,风雨灯。是用煤油为原料,室内外都可以使用的照明用具。由于它具有发光明亮,抗风力强,容油量大,燃点时长的特点,而且经济实惠,便于保存,所以适用于农、林、牧、副、渔、防汛、抗旱、交通运输等行业。主要品种规格有225大号,235二号,245三号,255高罩等四种。还可分锡灯、漆灯(彩色灯)。

当时我在赊旗镇火神庙上小学,全称是“南阳县(现宛城区)赊旗镇第一完全小学(简称一完小)”。学校内的海家庄回民的学生很多,夜晚,晚自习后海家庄的学生需结伴翻过北寨墙外的寒壕沟,穿越三百平米的坟地,茔地那蓝色的鬼火(荧光)到处飘动,学生们都吓得手挽手慢慢行走。只到海家庄学生的家长站在村口大声的喊自己的孩子,有了应答,这才放心,学生们也大胆的加快步伐向村庄奔去……

我同班的好友闪道祥的姐姐在外地工作,回来了解了其弟弟上晚学的困难,就从外地买了一漆灯让其俩个弟弟(道杰、道祥)上晚学用。

漆灯,并不是在马灯罩外刷了一层红漆,而是厂方在制做灯罩时就把一种色料溶解到了灯罩原科内,出来的产品,美观、大气,因是红色的,夜晚行走避邪气(传说),所以,每到放晚学时,本村的,邻村的学生都集合在这盏马灯的周围……。

这种漆灯,在我的一生也只见过这一盏,所以,在我的脑海中,印像很深。

去年我回社旗办事,路过清真寺时,巧遇好友闪道祥去清真寺做礼拜,在一块闲谈中,我特的问起了那盛红灯罩马灯,道祥笑答:“早就损坏了”。

汽  灯

汽灯是以煤油为燃料,经过打气加热,使煤油气化,起到照明作用。汽灯分提式和挂式两种,挂式因式样陈旧,已被淘汰。发光强度有300支光(指烛光)和500支光两种规格。每种都有两种点灯方法,一是酒精预热法;二是喷火预热法。

手摇电话机

手摇电话机使用时,需先手摇再拿起“喂,总机,请接xx单位或个人”,再扣下话机,等约十几秒后估计总机已接通了你所需的单位或个人的线路,再摇电话机……。

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社旗县电信部门在全县统一更换成了数字型电话机。

至今家里还有几件老古董,我还不舍得处理掉。每每看到这些老物件,便想起了很多过往的旧事,心里充满了对它的不舍。

作者简介

曾献铎,赊旗镇豆腐街人,现居南阳。


往期精选



1、曾献铎老师精品文章回顾

2、曾献铎:从一张七十年前的老照片,感悟时代的变迁

3、曾献铎:解读赊店福建会馆的茶联

4、曾献铎:“药王殿”前讲“药王”孙思邈的故事

5、曾献铎:我外祖父家的“抱壶桶”

6、曾献铎:古镇赊店七十二街之“铜器街”

7、曾献铎:马王殿前说马王金汨迪的故事

8、曾献铎:清朝同治年间修建的赊旗镇北大石桥

乡土文学《乡土中原》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刘永科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版权均归原创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号

◆ ◆ 

 原创授权 

欢迎赐稿

要求:千字以上,原创首发。

请联系主编微信446396340

乡土中原
立足中原,聚焦中原风土,挖掘中原古镇及乡村历史文化,展示家乡美景,寻找童年记忆,寄托游子思乡情怀,弘扬家乡人的真善美,捕捉家乡建设新变化,支持家乡发展。中原人的文学平台,给您一个寄放乡愁的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