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n
“大多数人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天赋,而是因为他们缺乏想象力。”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荐
九月书单
1
BOOK
2
BOOK
ACT是第三代行为疗法中的一种。学习CBT那么久,这是我读的第一本ACT的书。对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来讲,缺失的一块拼图迟早需要补上。
这本书的作者是享誉国际的ACT培训师路斯·哈里斯。读他的书能感受到一种热爱。只有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爱的人,才能沉浸其中,沉迷其中,享受探索带来的快乐与成就。哈里斯把玩ACT,就像扬·扎拉斯维奇把玩一枚鹅卵石。这种沉浸与心流,很能打动我。
喜欢一位作者,我倾向于读遍他所有的作品。哈里斯的书,已被我列入接下来几个月的专业阅读书目。
3
BOOK
他们在分析数据时发现,当胎儿仍在母亲子宫内时,父母冲突讨论的质量可以预测胎儿迷走神经张力的变化,且权值占到50%。
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发现,我个人认为,这项研究的价值不逊于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实验”。依恋理论讲的是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结,戈特曼的发现将这一关系提前到孕期。母亲子宫环境的优劣,决定了孩子神经发育的优劣。某种程度来讲,依恋理论改善的是“软件”,父母关系理论改善的是“硬件”。
戈特曼研究团队开展“带宝宝回家”工作坊,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有了另一个突破性发现:如果帮助夫妻由“我”转变成“我们”,并训练他们处理冲突的技巧,就可以增加生出气质良好的婴儿的概率。
这就是解决之道。
4
BOOK
如果一个问题不能被解决,那么它就不是一个问题。
我被这个观点硬控3分钟。
在《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里,作者把这类不能被解决的问题称作“重力问题”。我非常喜欢这个概念。
“重力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地球重力的问题),一种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如提高诗人平均收入的问题)。
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经常提到这种“重力问题”。比如,不想自己有这么矮的身高,或者想删除掉过去3年的记忆,或者不想与父亲有血缘关系等。
与“重力问题”相对应的,还有一类问题不会自行消失,书中把这类问题称为“锚问题”。这类问题像真正的锚一样,把一个人固定在一个地方,让其无法前进。
“重力问题”与“锚问题”的区别在于:
“锚问题”是一个现实问题,它只是难以解决,它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因为我们被困在上面的时间太长,所以感觉它变得难以逾越了。但是,“重力问题”并不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它属于无法改变的情况。
解决“重力问题”,需要重新定向——接受现实。解决“锚问题”,需要重新定义——开拓思路,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生算法:重新定义问题,进行原型设计,然后是快速失败,在失败中前进。而传统的职业规划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做出决定并把事情做成。前者是做人生设计,后者是做人生工程。
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个工业品,还是一个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