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5000小时: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云心理

文摘   心灵鸡汤   2024-07-25 23:07   山东  

文/图   |  代桂云

2024年6月23日,上午9:00。我打开微信视频,开始与当天的第一位来访者进行工作。

这是我第5000小时的心理咨询。

从0到5000,我用了9年。

从新闻记者,到心理咨询师;兼职,到职;从新手咨询师,到资深咨询师;从心理咨询师,到心理督导师……一路走来,我不仅完成了职业转型,也实现了生命蜕变。

“我和你之间,隔着5000小时的距离”,在给新手咨询师做督导时,我对他们说。这不是自夸,而是一种真切体验。心理咨询的经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的磨炼,一天又一天的积累,一年又一年的精进。

不止心理咨询,任何一个行业的行家里手无不如此。因此,每当新手咨询师问我,“你怎么知道该调整哪一个认知,该用什么技术”时,我的回答是:

“无他,惟手熟尔。”

新手与老手的不同

新手咨询师与资深咨询师之间的不同,到底体现在哪里?这是我最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就我当新闻记者与心理咨询师的经验,我觉得不同主要在于:心中有没有一幅完整清晰的画面。

当我还是个新手记者时,每次采访一个人,我都要记录很多内容,恨不得把对方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慢慢地,我记录的东西越来越少,我只记最重要的内容,比如关键时间节点、重大事件、一句充满个性色彩的话,这些会直接写进我的新闻稿件。当我成为一名资深记者时,我能从一堆零散的原始素材中,很快整理出一篇稿件。仿佛那篇稿件早就隐藏那堆文字里,我只需把它拎出来就行了。

读书也是这样,当我读完一本书时,一篇甚至几篇文章就隐藏在书中了,我只需把它写出来就行了。

这种体验,雕刻大师罗丹比我说得更好。有人问他:“让冷冰冰的石头变得栩栩如生的秘诀是什么?”

他的回答是:“伟大的雕塑本就藏在石头当中,我只不过是把多余的部分去掉。

心理咨询也是如此。当我的咨询达到5000小时时,对于大部分来访者进行过一两次咨询,我就能大概看清他们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心中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咨询模型。观摩新手咨询师咨询,咨询师哪里想用技术,用哪种技术,哪句话来自于哪个流派,也能做到一目了然。

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是因为我心中早就有了高质量新闻稿件的模样,比如新颖醒目的标题、简洁的导语、精彩的直接引语、信息密度足够大的内容和精巧的结构。

我心中也有高效聚焦的心理咨询的模样:清晰的结构,精准的靶点,简洁的语言,自然流动的情感,和行云流水般的节奏。

心中的画面

这幅“心中的画面”,我们会从不同的人那里听到不同的描述。

比如项飙,他讲到一个概念叫“图景”。在拉丁文里,“理论”就是“图景”的意思。讲述世界的一个理论,就是给出一个世界的图景。写过一篇文章叫《作为图景的理论》,意思是说理论其实不是给出判断,而是给世界一个精确的图景,同时在背后透出未来可能的图景。这个图景并不是机械地反映世界,而是要精确地反映世界。什么叫真正的精确?真正的精确就是你把握住它内在的未来方向。

“机械和精确的差别是很大的,机械就是拍照,但精确是不仅抓住现在是什么,而且抓住它将会是什么、内在的矛盾是什么。”,他说,“所以‘图景’就有两重意思,一是现在的概括,再一个是未来可能的走向。”

“图景”这个概念解释起来有点抽象,他举了对他影响比较大的三舅的例子。三舅很健谈,他对身边的很多事情都能形成一个图景。比如说做年糕,他会把从浸水、攒米到火候掌握等很系统地讲出来,能够把其中的道理勾勒出来,事情和事情的联系也就清晰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图景。

在安德斯·埃里克森那里,心中的画面被称为“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这个概念也比较抽象,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一提到蒙娜丽莎,你会想到什么?

很多人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有些人的表征比其他人更详尽、更准确,他们还能描述关于背景的细节,比如说蒙娜丽莎在哪里坐着,以及她的发型和眉毛的模样。

说回心理咨询,资深咨询师比新手咨询师对每位来访者,对每一次心理咨询,都有更系统、更清晰的心理表征。

下面这张片是我在咨询师之家APP上看到的,形象地说明了新手与老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心中的画面不同。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新手咨询师在咨询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没有章法”:胡乱问来访者问题,这些问题背后没有理论依据与明确目的,像闲聊中的没话找话。干预也是这样,为什么干预这个问题而不是那个问题,为什么这个时候干预而不是停一停再干预,都是没概念的。因此,经常出现的现象是,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常常是一个技术不行,就换另一个技术,一个流派不行,就换另一个流派。看起来很热闹,但效果不佳。

不仅在一次咨询中没有章法,在这次咨询与下次咨询之间,也没有衔接,每次咨询都是碎片化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新手咨询师对咨询的心理表征不清晰、不系统。他们更多地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

《刻意练习》这样解释这个现象:简单地讲,一方面,心理表征使大师着眼于全局来观察,看到“一片森林”,这是新手无法做到的;另一方面,心理表征还使大师可以在必要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招法上,观察“一棵树”。

在任何一个领域,要想成为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大师级人物,就无数个小时“打谱”。

“打谱”是国际象棋领域的术语,是指研究大师下过的棋局,深入分析棋子的位置,预测下一步招法,如果猜错了,回头再想一想自己到底漏算了什么。多年的训练,使得国际象棋棋手只需看一眼,就能辨别出棋子的规律,不仅是它们的位置,而且包括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棋子之间的规律,被诺奖得主赫伯特·西蒙称之为“数据块”。西蒙估计,一位棋手训练成国际象棋大师的时候,他已经积累了5万个这样的“数据块”了。而获得这些专业知识,大概需要10年。这就是他提出的专业技能习得的“十年定律”。

与国际象棋领域的专业成长相比,心理咨询这个年轻的行业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没有专业比赛,没有评价标准,你不知道与业内顶尖高手相比,自己到底差了几个段位,具体差在哪里;心理咨询有很多流派,每个流派之间也没法一较高下;心理咨询在咨询室里进行,那是一个私密空间,只有咨询师和来访者在场,咨询师的技术水平高低很难知晓。

因此,缺少明确目标、清晰路径、专业反馈的心理咨询行业,很难像国际象棋那样,让从业者沿着专业之梯一步步攀登,最终抵达最高处。

尽管这样,心理咨询的任何一个流派也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块”,供一个新手咨询师进行刻意练习。要想练就心理咨询大师的手艺与绝活,只有日复一日的理论学习、咨询实践和专业督导。这样,至少持续10年以上,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练就“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本领,领略到心理咨询之美。

5000小时,我还是路上。

树木与森林

2024年1月23日摄于云丽江蓝月湖



者简介:代桂云,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实践者与分享者。心理咨询师、私人心理顾问、树心理创始人,擅长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为来访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个人公众号:云心理 yunxinli-aiziji(转载请留言,并标注以上信息)


树心理平台100余位心理咨询师静待预约,还有多种优惠活动。

云心理
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实践者与分享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