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一事件不断让人联想到极具个人感情色彩的意义时,它便成为一种象征。在一个人赋予某一事件象征意义(比如爱、拒绝、自由等)时,他(她)对此的反应可能会过度,比如曲解真实状况,或者引申多重意义等。
——阿伦·贝克《学会沟通,学会爱》
文 | 代桂云
小事情引发的大情绪
因为没及时接伴侣的电话,对方气急败坏,甚至摔了手机。
因为没能准时到达约会地点,哪怕只迟到3分钟,对方却气得七窍生烟,根本不听你解释。
女友打电话,让你在路上给她捎一杯奶茶,结果你忘了。她哭了好几个小时,怎么也哄不好。
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此类事情——因为一件很小的事,对方却发了很大的脾气。而且,这样的事情可能一再发生,让你觉得莫名其妙,认为对方小题大做,甚至不可理喻。
一件事情的大小,与一个人的情绪强度严重不对等,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创始人阿伦·贝克认为,激怒你的不是伴侣的行为,而是你赋予这个行为的象征意义。
在《学会沟通,学会爱》这本书中,阿伦·贝克讲到一对夫妻的例子:
泰德对妻子凯伦的迟到常常暴怒,对她大吼大叫。凯伦并不经常迟到,一旦因为特殊情况迟到,总会引发一场激烈争吵。凯伦无法理解泰德为何对守时如此执着,认为他严苛到不可理喻。夫妻双方都对对方的行为,赋予了象征意义。泰德认为,凯伦的迟到,意味着她是没有责任心的。而凯伦认为泰德的严苛,意味着他在限制自己的行动自由。
阿伦·贝克发现,在亲密关系中,有两类事件容易被赋予象征意义,并会引发当事人的过度反应。
第一类象征事件围绕着“在乎还是不在乎”的主题。其中,积极的一端是关爱与体贴,消极的一端则是拒绝,以及缺乏体贴和理解。
一位来访者对伴侣的行为只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对方在乎我,另一种是对方不在乎我。送给对方礼物,对方没有表现出大大的惊喜,说明不在乎我。用心给对方留了个温情的纸条,对方只扫了一秒钟,说明不在乎我。对方周末与朋友见面,没有优先安排和自己见面,说明不在乎我……只有对方主动、专门为她做事的时候,她才认为对方是在乎自己的。而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
第二类象征事件涉及“傲慢”的主题。其中,积极的一端是“尊重”,消极的一端则是不尊重甚至鄙视。
“在他面前,我感觉自己像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学生”;“她总是高高在上”;“他总认为自己是我的人生导师”……在亲密关系中,有些人从伴侣的语气、表情、姿态中,会解读出另一种象征意义:你看不起我。
阿伦·贝克认为,“当某一事件不断让人联想到极具个人感情色彩的意义时,它便成为一种象征。在一个人赋予某一事件象征意义(比如爱、拒绝、自由等)时,他(她)对此的反应可能会过度,比如曲解真实状况,或者引申多重意义等。”
绝对规则
亲密关系中的象征意义,未必会带来严重问题。但是,这些象征意义,一旦包裹在“绝对规则”的外衣之下,问题就来了。
阿伦·贝克在书中提到另一个例子:
一位年轻人因未婚妻不小心将烟气吹到他的脸上,而大发雷霆。他认为,“她明知道我受不了烟味,应更加小心些才对。她太不体贴了,不顾及我的感受。”
假如,其他人无意间将烟气吹到他的脸上,他会如此生气吗?他或许会有些生气,但不会暴怒。事实上,真正让他生气的不是烟气本身,而是未婚妻违反了他的规则——不要将烟气吹到我脸上。
在亲密关系中,往往一方在内心“制定”了关系规则,这些规则往往是一些绝对化的要求:他应该……;她不应该……;他必须……与此同时,另一方对这些规则往往并不知情。
总是因妻子迟到而暴怒的泰德,执着地认为,如果凯伦真的尊重他,就应该准时,因为她知道自己来晚时他会担心。由于泰德担心凯伦会发生意外,所以他“制定”了一条规则:“她不应该让我久等。”凯伦迟到时,泰德因她违反了这条规则而生气,即使得知凯伦来晚是有充分的理由时,他仍然会生气。泰德想的是,“她知道我多么看重守时。既然来晚了,就说明她一点儿也不在乎我的感受。”
在规则被破坏时,伴侣一方受到的实际损失或伤害往往并不大,与他们的愤怒反应相比,更是微不足道。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是因为这一规则对于制定者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仅如此,他们还会认为,如果规则被破坏,自己会变得易受伤害,眼下微不足道的“违规”,会演变成日后的大肆践踏。
那位不喜欢烟气的男子,这样评论自己的未婚妻:“如果她连‘不要将烟气吹到我脸上’这么简单的规则都无法遵守,以后烦扰我的事情她都会毫无顾忌,而对我重要的事情她也会满不在乎。”
在绝对化+灾难化这样的认知扭曲下,婚姻规则就成为一方要捍卫的绝对真理,不容对方哪怕一丁点的挑战。伴侣双方,都有自己要捍卫的神圣规则。而这些规则,往往是对立的。
因此,一场又一场因小事而引发的大战,在伴侣之间一次又一次上演。
让事件与象征脱钩
在心理咨询中,我经常听到伴侣说,“我们每次都吵得很激烈,吵到最后,都不知道吵的是什么。”
这是因为,引发伴侣矛盾的具体事件,比如守时与迟到,看似是冲突的中心,但实际上只是细枝末节。“风暴眼”并非是等待本身带来的不便,而是一方认为这些事“证明”对方不负责任、不体贴或不尊重人。造成伴侣严重苦恼与嫌隙的并非行为本身,而是他们做出的解读或者误读。
要化解伴侣之间这些因为小事件而引发的大战争,最重要的是,双方都要做到让事件与象征意义脱钩。
首先,要识别出对方的雷区。做到这一点比较容易:那个人在特定情境下容易情绪爆发、小题大做,固执坚持自己违反正常逻辑的解读。这时,你要意识到,对方出现了有象征意义的反应。
其次,领悟象征意义,然后去象征化。泰德要学会将凯伦的迟到,看作她的性格使然,而不是一种满不在乎的表现。而凯伦要学会理解,泰德要求她守时,并不意味着限制她的自由,或者她被泰德所控制。
最后,进行行为调整。在知道了泰德的担忧之后,凯伦努力做到守时,同时不再认为自己是在牺牲行动自由。而泰德也必须意识到,凯伦每次迟到时,他总担心她遭遇不测是不妥的,要慢慢消除自己的无端担心。
经过一定的努力,人们可以在应对夸大象征意义时做到有所觉察,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极端反应。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阿伦·贝克说:“要改变心理习惯,让象征性情境失去触发极端反应的威力,夫妻双方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还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
作者简介:代桂云,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实践者与分享者。心理咨询师、私人心理顾问、树心理创始人,擅长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为来访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个人公众号:云心理 yunxinli-aiziji(转载请留言,并标注以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