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代桂云
最近有些慌。
原因是,我感觉自己变得浮浅了。如果生活是一片海洋,我最近一直呆在浅水区,貌似与生活浑然一体,共同潮起潮落。但是,内心却是飘荡的,无根的。
我缺失了一种与这个世界的深层联结感。曾经,我与这个世界深深联结。我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世界也是我的一部分。我体验着它的悸动与节奏,它回应着我的疼痛与苦难。那时的我,感觉是踏实的、沉静的、愉悦的。
因为变得浮浅,我很少写文章了。这似乎变得更糟糕了,因为我一直靠文字锚定自己的灵魂。哪怕在最深的苦难中,我也是靠书写,一个字一个字地救出自己。
我将这些讲给朵儿听。她有共鸣。她说自己虽然每天都写点东西,但感觉输出的质量在下降。原因是,自己输入太少了。
“可是”,我说,“我每天都在输入啊。我每年读100本左右的书,每天有自己的阅读KPI。”
“那怎么回事呢?”她问。
我知道怎么回事。我虽然每天都在输入,但很久没有思考了,特别是系统思考。没有系统思考,就没有智识升级。这才是我变得浮浅的原因。
我也一本接一本地读书,也是不让自己面对一些东西。忽然想到20年前,我也有过一段类似的经历。我试图用书本堆起围墙,抵抗自己的浮浅,以及心底的慌。
去年,我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在2022年的阅读计划中,特意加了一道“硬菜”——理想国译丛,也就是“黑拱门”系列。我想把这些思想者的书籍,搭建成一个自我成长的“脚手架”。希望他们对这个世界和时代的深刻思考,可以助我潜入生活海洋的深处,并对这个世界产生自己的洞见。
卡夫卡说:我们应该去读那些能刺中和伤害我们的书,如果所读的书无法带来当头一棒的惊醒,我们读它干什么呢?一本书必须是一把能劈开内心坚冰的斧头。
我并不奢望得到一把劈开内心坚冰的斧头,我只想要一本书,能激活我的思考。可是,从一月份到现在,还没有遇到那样一本书。不是书的问题,是我的思考在冬眠。
在我的智识升级中,熊培云的作品曾经是我的“脚手架”。我将得到电子书中,他所有的作品都读了一遍,包括诗集。他的书,是我的阅读从心理学、文学领域,拓展到社会学、政治学领域的一架桥梁。
也许,项飙是我的下一个“脚手架”。前年,偶然读到他的《把自己作为方法》。这本薄薄的小书,读了两遍,受到诸多启发。可谓是小书不小,薄书不薄。受到他“消失的附近”观点的启发,我发起了一个“寻找你附近的心理咨询师”的活动,倡导平台老师关注自己附近的人的心理需求。
我将这个观点分享给朵儿。她也意识到,以前的自己,更多被社交媒体所激起的种种社会情绪所裹挟,为远在天边的事情所激愤,却往往忽略身边人的喜怒哀乐。她说自己今后要少刷微博,多关注真实生活,这让我很欣慰。
作者简介:代桂云,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实践者与分享者。心理咨询师、私人心理顾问、树心理创始人,擅长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为来访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个人公众号:云心理 yunxinli-aiziji(转载请留言,并标注以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