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思维:一个不断循环的思维怪圈||云心理

文摘   情感   2024-05-07 21:45   山东  


文图 |  代桂云

在心理咨询中,会遇到一些这样的来访者。

他们每次咨询,探讨的几乎是同样的议题,这次咨询和上次咨询几乎没有信息增量,反来复去问同样的问题。

  • “老师,你说我男朋友他到底喜不喜欢我?”
  • “为什么他会这样对待我?”
  • “为什么是我得了抑郁症?”

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一种强烈的执念,会一遍又一遍地追问、思考。有时候似乎想明白了,但不久又重新不明白。

这些来访者,可能陷入了反刍思维。

01
 
什么是反刍思维

在《刍思维》这本书中,戴维·A·克拉克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被动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难以控制的重复性消极想法。

刍思维有7大特征:

  • 重复:内容重复,反复出现。
  • 消极刍的全是消极的、带给自己强烈痛苦的想法。
  • 侵入性:这些想法是不请自来的,甚至赶都赶不走。
  • 不可动摇:消极思维似乎坚不可摧,很难消除。
  • 无法控制:你不想想这些,但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
  • 抽象:这些想法常常是抽象的、笼统的。
  • 被动:不需要主动去想,在不经意间就掉入其中。

在书中,克拉克把这些特征画成了一个圈。刍思维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怪圈。来访者会一遍遍想同样的问题,在咨询中会一遍遍说同样的问题,但是都在圈内循环,无法向前一步。来访者觉得自己的大脑就像一张坏掉的唱片,总是卡在同一段负面的旋律上,无法继续前进。不仅大脑掉进怪圈里,他们的生活也是。仿佛除了这件事,他们的生活里再无其他值得关心的事情。



我有一个来访者说自己有强迫思维,我评估后认为是刍思维。两者有相似之处,比如想法都是重复的、侵入性的、无法控制的。但两者的内容不同。


刍思维思考的是事件本身、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事件会带来的不良后果,常常在一个人经历负性生活事件之后,或者面对压力事件时触发。比如,“当初如果我不这样做就好了”;“他为什么会出轨?”;“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


强迫思维通常和创伤事件无关,更多的是一些想法、意象和冲动。比如,一个高中生写作文时写下“中国男人”几个字,马上一个念头闯进来,“你为什么不写‘中国女人’?”。一位母亲看到菜刀,马上出现一个意象:自己拿菜刀砍孩子。一个男人看到电线杆就忍不住一个个数,数错了还得从头再来。


无论反刍思维还是强迫思维,来访者都有一种被“卡住”的感觉。



02


《反刍思维》这本书很棒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聚焦思维刍这一常见的临床症状,还系统地介绍了隐藏在诸多负面情绪背后的刍思维,可以说是刍思维的集大成者。


克拉克总结了6类刍思维:


1、过度忧虑


忧虑是一种持续的、重复的、不可控制的思维链,主要聚焦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一些负面或威胁性结果的不确定性上,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预演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无法减少对可能威胁的高度不确定性。过度忧虑是焦虑症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广泛性焦虑症。


2、反刍


跟忧虑很像,区别只在于反刍纠结的是过去的负面经历,而忧虑则是担心我们无法实现未来重要的人生目标和愿望。刍常与抑郁症有关。


3、悔恨


悔恨指的是我们认为自己本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做某件事。尤其是当我们目前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时,我们最有可能产生悔恨情绪,并且认为自己要承担未能做出不同的决定,从而获得更理想结果的责任。悔恨情绪常与“本应该”和“本可以”思维有关。


4、羞耻感


羞耻感是一种源自社会评价的情绪,会对个人的自我价值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5、羞辱感


当遭受过他人的嘲笑、蔑视、轻视、欺凌、贬低或其他形式的贬低行为,被伤害的人往往会感觉受到羞辱。羞辱感不仅会让人感到强烈的痛苦,还会严重损害个人尊严和价值。


6、愤恨


当和他人比较时,我们发现其他人比我们做得更好,而如果我们相信,他人的成功是得益于他们本不应该拥有的一些优势时,愤恨情绪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这6类刍思维就是6个怪圈,每天都有很多人被“卡”在其中。



03


刍思维是一个陷阱。不仅有刍思维的来访者被“卡住”,咨询师也常常被“卡住”。


在咨询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来访者诉说自己的困扰,最初咨询师根据自己的理论流派,对这个议题进行工作。一次又一次,几个月之后,来访者还在讲同样一件事情,咨询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咨询师和来访者都感到挫败。来访者感到不满,换下一个咨询师,情况依然如此。

我的一个来访者在第一次咨询的时候,都不愿意详细讲述自己遇到了什么事情,因为她已经反复给好几位咨询师讲了同样的内容。她想知道的就是男朋友究竟出没出轨,究竟爱不爱自己。


对这些思维内容进行工作几乎无效,这就是刍思维的特征——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一遍遍思考,只是在原地绕圈。


我们需要后退一步,对刍思维本身进行工作。这是一种元认知的工作技巧,即对认知的认知进行工作。


在《胡思乱想消除指南》里,莎拉·埃德尔曼总结出对思维刍的信念调整:


克拉克针对不同类型的刍思维,也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针对常常思考“为什么”而陷入抑郁症的来访者,帮助他们从抽象的“为什么”,转变为具体的“如何做”。


有时,单纯对刍思维计数,就可以很好地帮到来访者。计数可以帮助来访者远离自己原有的想法,让他们感觉能控制住自己的思想,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这些想法的自动的特性,而不是将其看做是外在世界的真实反映。计数这些思维也可以帮助来访者理解这些想法是怎样使得负面情绪产生、维持和加强的。


应对反刍思维,还有一些好的方法,比如设置“刍时间”、正念等。当咨询师对刍思维本身做工作时,就慢慢带领来访者走出了思维怪圈。




作者简介:代桂云,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实践者与分享者。心理咨询师、私人心理顾问、树心理创始人,擅长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为来访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个人公众号:云心理 yunxinli-aiziji(转载请留言,并标注以上信息)



为回应父母家庭教育痛点,聚焦社交焦虑、手机成瘾/游戏成瘾、作业拖延、考试焦虑、厌学/惧学/拒学、亲子教育六大问题,树心理平台启动“青少年护翅工程”,组建36人专业团队,为青少年和家长提供普惠心理咨询。详情请扫码咨询助理老师。


树心理高考中考热线即日开通,欢迎预约!


云心理
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实践者与分享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