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龙一:“我不愿意把改变他人的看法当作自己的动力”|个人阅读史(2024.01)

文摘   健康   2024-02-02 18:22   山东  

yfn

因为不知死何时将至,我们仍将生命视为无穷无尽、取之不竭的源泉。然而,一生所遇之事也许就只发生那么几次。曾经左右过我们人生的童年回忆浮现在心头的时刻还能有多少次呢?也许还能有四五次。目睹满月升起的时刻又还能有多少次呢?或许最多还能有二十次。但人们总是深信这些机会将无穷无尽。               

                —保罗·鲍尔斯









一月书单

破维系列:《未来简史》

CBT系列:《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艺术系列《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心理学系列:《幸福婚姻的10大敌人》

文史哲系列:《明娜》、《苏格拉底的申辩》






1




book




盲点不可怕,盲维才可怕。


所以,2024年我为自己的阅读增加了一个“破维系列”,旨在打破自己的认知维度,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首选的书籍是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


早就知道尤瓦尔·赫拉利的大名,却迟迟没有读他的书,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我发现,这类奇怪的事情还不是个例。遇到一本书与遇到一个人类似,需要某种机缘。


尤瓦尔·赫拉利是一位“旷世罕见的天才历史学家”,他能够能从浩渺时空中发现历史的隐藏变量。同时,他还有一种了不起的本领,把故事讲得很精彩,甚至让人着迷。


尤瓦尔·赫拉利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了人类史与人类世。他说,当人类解除了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后,在新世纪的旗舰计划就是长生不死、幸福快乐,以及化身为神。


他认为,智人靠一个等式主宰了地球:


主宰地球=生物算法x合作能力x共同想象


同时,他也预言,当数据主义取代人文主义时,智人将失去对地球的控制权。这是人类可能的未来——“一旦万物互联网开始运作,人类就有可能从设计者降级成芯片,再降成数据,最后在数据的洪流中溶解分散,如同滚滚洪流中的一块泥土。”


从某种程度上说,尤瓦·赫拉利“看透”了这个世界的残酷真相,比如,“历史从无正义可言”;“宗教是一种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组织人类进行大规模合作的工具”;“战争是让自然选择全然脱缰,消灭弱者,奖励残暴及野心”……


观点犀利,但内心悲悯。他建议评价任何人类网络的历史时,用真实实体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怎么知道某个实体是否真实?答案很简单,只要问问自己“它是否会感觉痛苦”就行了。他指出,“放火烧了宙斯的神庙,宙斯并不会感觉痛苦;欧元贬值,欧元不会感觉痛苦;银行破产,银行不会感觉痛苦;国家在战争中遭到击败,国家也不会真正感觉痛苦。这些实体,都只是比喻。然而,如果是士兵在战争中受伤,他确实会感觉痛苦;饥饿的农民没有食物可吃,会感觉痛苦;母牛被迫与新生小牛分离,会感觉痛苦。这些实体,则属于真实。”


面对人类的未来,尤瓦尔·赫拉利提出了三条警示之问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2




BOOK



2024年,继续精进CBT。


《这样想不焦虑》是CBT创始人阿伦·贝克经典力作。书中提出一个焦虑公式:


高估危险+低估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高度焦虑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焦虑能够自然而然地减轻,之所以没减轻,那一定是我们用了错误的方法,令焦虑变得持久不退。


这些错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 自动的灾难化思维;

● 因焦虑感而产生的无助感;

● 对于威胁和危险的错误认识;

● 对焦虑感高度敏感;

● 对不熟悉的事物和不确定性低容忍度;

● 依赖逃离和回避这两种应对焦虑的策略;

● 寻求镇定和安全;

● 过度忧虑。





3




BOOK



戈特曼的这一套书让我如获至宝,将会大大助力我有关亲密关系的心理咨询。

《幸福婚姻的10大敌人》主要关注了以下议题:

1、伴侣双方陷入批评-防御-反击恶性循环
2、伴侣一方有了外遇
3、伴侣双方不再亲密
4、伴侣双方互相伤害
5、对方不在乎自己的梦想
6、伴侣得了抑郁症
7、伴侣唠叨不休
8、伴侣压抑愤怒
9、伴侣把注意力放孩子身上
10、伴侣之间永恒的冲突

伴侣关系中的“末日四骑士”,看看你有吗?||云心理




4




BOOK



《苏格拉底的申辩》与《明娜》是我在“云南之行”的途中,在飞机和火车上阅读的书。


学习CBT,必然熟悉苏格拉底这个名字。因为CBT中几个很经典的技术,被称为“苏格拉底提问”。在申辩中,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缺乏省察的生活根本不值得过。苏格拉底过着一种纯智识的生活,这很让人向往。


我还喜欢他的另一句话,“真正困难的,恐怕不是逃脱死——逃离卑劣才难乎其难呢,因为卑劣比死跑得更快。


我收藏了一些诺奖得主的作品,有机会就会读一读。和奥斯卡获奖电影一样,诺贝尔文学奖也为我们筛选出了一批优秀作品,为选择书籍节省了时间。《明娜诺奖得主丹麦作家卡尔·吉勒鲁普的代表作,讲了一个“爱而不得”的故事。


读完《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很喜欢坂本龙一。真正的艺术家始终在思考、在探索,这个过程很迷人。


“本来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语言却给出了界限。”坂本龙一始终在破界。为了打破语言定义的“水”的界限,他创作了一个艺术装置,将9个水箱悬挂在天花板上,让它们在内部各自产生水蒸气,然后从上方将图像投影在雾气屏幕上。在《生命—流动,不可见,不可闻……》中,他将不断变化的水的形态当作一个整体来表现。


他不仅破除语言的界限,还破除了媒介的界限。在为日本的孩子录制音乐全集的时候,他和孩子们用装满水的桶作为乐器进行演奏。他记录雪融化的过程,还把麦克风沉入海底进行录音……各种各样的野外录音被收录到Out of Noise专辑中。


他也在努力破除自己作为“坂本龙一”的界限。《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是他的代表曲目,有10年左右的时间,他坚决不在演奏会上弹奏它。他反感被人介绍为“因《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而扬名的坂本龙一”,努力破除世界对他的刻板印象。


后来,他忽然意识到为这种事消耗自己宝贵的心力,实在太无聊了。“我不愿意把改变他人的看法当作自己的动力,只要能默默地做自己想要做的音乐就足够了。虽然我的最后一首作品不一定是好的,但我不会把打破“坂本龙一=《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这种刻板印象当成余生目标。如果为了这个目标来使用我剩下的时间,实在太傻了。”


哈哈,多么有趣的生命和灵魂!



云心理
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实践者与分享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