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图 | 代桂云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平等互惠。
只有互惠,关系才健康,才能长长远远地持续下去。
要想互惠,就要做到两个动作:要和给。
这两个动作看似简单,却很少有人能同时做到。因此,那种轻轻松松、清清爽爽、长长远远的人际关系很难见到。
只给不要,我吃亏
朋友约A女士第二天去爬山,问她早上7:30出发是否合适。她立马答应了,几分钟后开始后悔。对她来说7:30太早了,这么早起床她感觉不舒服,她更想9:00出发。但她又不好意思给朋友这么说,担心朋友下次出去玩不叫自己了。
男朋友过生日,B女士送给他一件非常贵重的礼物,写了祝福卡片,而且安排了一场烛光晚宴。恋爱三年中,但凡特殊日子,比如情人节、跨年、恋爱周年纪念日等,她都会精心准备。让她伤心的是,男友对过节不怎么热心,自己过生日,他送的礼物既不贵重,也不用心。
C女生很生同桌的气。本来说好一起去食堂吃饭,自己有事耽误了几分钟,出来后看见同桌没等自己,而是和其他两个女生一起往食堂走。她跑着追上去,生气地说:“你不等我,你得给我道歉!”看到她生气的样子,同桌和那两个女生都笑了起来。她更生气了,同时也觉得委屈,“每次她有事我都会等她,她却不等我!”
在人际关系中,A女士、B女士、C女生都认为自己付出很多,对方要么不把自己的付出当回事,要么付出很少。这种关系的失衡,让她们觉得不公平,常常感到愤怒或委屈。
要破解这种“吃亏感”,有两个方法,一是少给,二是多要。但对关系中的过度付出者来讲,这两个动作都很难做出。
先说少给。“既然觉得不公平,你可以少付出或者不付出吗?”我常常这样问他们。他们的答案都是:不能!
不能的背后有这样一些信念:
如果不付出,我就没价值。
如果不付出,对方就不会喜欢我,关系就会破裂。
如果对方没有得到满足,就不会投入。
他们学会了用过度付出的方式建立关系,把人际关系功利化,或者把自己工具化。
再说多要。“既然觉得不公平,你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让对方多付出一些吗?”答案同样是:不能!
不能的背后有多种信念:
如果表达需求,对方一定会拒绝我。(害怕拒绝)
如果表达需求,就显得我很弱小,处在下位,对方更容易伤害我。(弱小感、害怕伤害)
向别人索取很羞耻。(羞耻感)
对方如果爱我,应该主动给,要了才给说明对方不爱我或者爱得不够。(要来的爱=不爱)
不能让别人吃亏。(道德感)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受控于人)
关系中的过度付出者,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或者担心对方不喜欢自己,常常将自己的“好”强加于对方,因而让对方很不舒服,甚至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他们经常遇到“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怨恨对方不领情、不感恩。
更糟糕的是,过度付出者往往遵从“反黄金法则”:我对你好,你就应该对我好,且要以我想要的方式对我好,且我不说你就应该知道我想要什么。这对关系往往起到破坏作用,导致他们最害怕的结果——关系破裂。
延伸阅读:反黄金法则:你的每一次付出,都暗中标好了价格||云心理
只要不给,你吃亏
D女士在亲密关系中要得理直气壮。她认为男友就应该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像公主一样宠着自己,舍得为自己花钱,自己心情不好拿他撒气,他不能还嘴也不能生气。她说:“我在这么多男生中选择了他,他就应该百分之百爱我宠我。”没想到平日对自己百依百顺的男友,生气时竟然打了自己一巴掌。
过生日时女友送的礼物不够贵重,E男士很生气。他认为自己家族显赫,能和相貌平平、家境一般的女友谈恋爱,她应该感恩戴德。一旦结婚女友就会实现阶层跃升,他不明白女友为什么还对自己不满意。
F女士在职场中,对自己的东西看得很紧。她几乎不分享任何东西,也很警惕同事会从自己这里学到东西。她认为如果自己分享一些有用的信息,或者教会别人一些专业技能,就会被同事超过,或者比下去。
关系中的过度索取者,以及不付出者,常常遵从这样的信念:
因为我的美貌/财富/社会地位,我完全有资格要求对方付出。如果我付出了,就会有损我的尊严/尊贵。(资格感、特权感)
有便宜不沾就是吃亏。
如果我的付出比你多,我就吃亏了。
如果对方从我这里得到了什么,就会超过我,从而威胁到我的地位。
如果我多付出就是巴结对方,会被对方沾便宜,对方就会觉得我好欺负。
男人就应该为女人付出,而不是反过来,这是社会习俗。
关系中的过度索取者给人的感觉是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非常吝啬,喜欢沾别人的便宜,会让别人敬而远之。
不要不给,不亲密
G女士认为任何人际关系都很麻烦、很复杂。她没有亲密关系,也没有朋友。她与别人保持距离,自给自足,因为“我不想麻烦别人,也不想让别人麻烦我。”每当收到别人的礼物,她都会尽快还礼,因为“我不想欠别人的,也不想让别人欠我的”。所以,她与别人两不相欠,边界清晰。
人际关系中的不要不给者,常常遵从以下信念:
如果我麻烦别人,就欠了别人人情。这样下次如果对方麻烦我(对方的需求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或者让我违背原则),我就没法拒绝。
如果我向别人求助,别人又不好意思拒绝,就会在心里讨厌我。因为别人向我求助,我不好意思拒绝,会在心里讨厌对方。(推己及人)
人际关系中的不要不给者,其实是以亲密为代价的。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一直能做到不求不帮,两不相欠,纯属幸运。因为,一个人总有自己搞不定的事情,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而且,这样会让自己受很多无谓的苦。
又要又给,才互惠
真正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又要又给,平等互惠。
对于那些只给不要的过度付出者,最重要的议题是学会表达需求。你的每一个需求,哪怕再微小,都值得被看见。看见并表达,同时,给到对方拒绝的权利。如果不允许对方拒绝,你表达的不是需求,而是命令。
对于那些只要不给的过度索取者,最重要的议题是学会付出。你是你世界的中心,不是世界的中心。你不是公主也不是国王,别人没有义务按照你的要求满足你所有的需求,除非你也能满足别人的需求。
对于那些不要不给的过度独立者,最重的议题是学会又要又给。你向别人求助的时候,给到对方拒绝的权利。别人向你求助的时候,你也保有自己拒绝的权利。当你敢于并得体地拒绝别人时,你就具备了拥有亲密关系的能力。
当我们能够对别人不带亏欠地坦然接受,不求回报地真诚付出,没有负担地轻松拒绝时,我们就具备了爱与被爱的能力,我们就会拥有温暖、平等、互惠的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代桂云,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实践者与分享者。心理咨询师、私人心理顾问、树心理创始人,擅长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为来访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个人公众号:云心理 yunxinli-aiziji(转载请留言,并标注以上信息)
中/高考热线即日开通,“青少年护翅工程”推出100元普惠心理咨询,聚焦考试焦虑、社交焦虑、作业拖延、网络成瘾、惧学厌学,欢迎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