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视物突然模糊、眼前黑影飘动......别不当回事!可能潜藏严重眼病,甚至存在致盲风险

百科   2025-01-24 06:57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就可以关注我们啦~


视物突然模糊

眼前黑影飘动

看东西变形

……

 这些眼部症状

在很多中老年朋友身上或多或少都出现过

如果能缓解,一般都不太当回事

但殊不知这背后可能潜藏着严重的眼底问题


眼底病凶险 致盲概率高

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如同镜头,而位于眼球最里面、最后部的底片——眼底则至关重要。广义的眼底涵盖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一旦眼底这个“底片”出问题,即便镜头再好,也无法拍出清晰的照片。

眼底主要由视网膜构成,其包含大量神经组织和血管。这种特殊组织一旦受损,往往会引起严重的视力下降,而且由于神经组织不可再生,由此导致的视力障碍通常是不可逆的,甚至存在致盲风险。


常见眼底疾病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前中国糖尿病发病率达10%。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高血糖及其导致的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堆积,这些会损伤全身血管组织。视网膜富含神经和血管,所以容易受到损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病程超十年的患者近三分之一会出现病变,超二十年则超百分之九十的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糖控制不好(包括反复波动)、高血压、高血脂等全身不良因素叠加,也会促使病变发生或恶化。


● 症状表现

在最晚期的继发性青光眼发生之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声无息地损害视力。症状轻重与病变位置和损害程度有关,如单纯少量出血可能只是小范围视野遮挡,而黄斑区出现问题则会引起严重视力障碍,若出血不在关键部位可能无症状,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做眼部检查


二、老年性黄斑变性

发生于老年人,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退行性病变,发生在视网膜中心的黄斑区。这一区域是视觉最敏锐、看色彩的主要部位,一旦发病会引起明显的视功能障碍,导致显著的视力下降和损害,还可能影响颜色分辨能力。


三、高度近视眼底病变

高度近视指六百度以上且成年后度数仍增长的近视。随着眼球眼轴拉长(度数增加源于此),视网膜面积不变,会导致视网膜变薄,容易出现破洞,进而引发视网膜脱离等风险,尤其会对黄斑区造成严重影响,如黄斑萎缩、变薄、劈裂甚至出现裂孔和脱离等。


四、视网膜脱离

这是一种发病急、损伤不可逆的疾病,表现为急剧视力下降。研究表明,视网膜脱离超72小时未复位会产生永久性视力损害

● 造成视网膜脱离的原因

高度近视是首要危险因素(视网膜被拉薄导致破孔);

外伤(如钝挫伤等)会使视网膜出现破孔;

年龄也是因素之一,白内障手术后,随着玻璃体液化程度加剧和视网膜本身退化(与年龄有关),视网膜裂孔概率大增,从而发生视网膜脱离。


● 明显症状

很多近视眼朋友都有的飞蚊症,平常可能在蓝天背景下看到一些飘浮物,如果突然增多,这往往是视网膜严重液化甚至脱离前的征兆。

如果眼前突然出现像闪电一样的闪光感,哪怕是关着灯,在黑屋子里没有光的情况下也有这种感觉,这很可能是视网膜裂孔或脱离前的早期表现。一旦出现这种异常闪光感,一定要及时检查眼底。


● 日常需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会增加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我们要避免,比如像剧烈摇头或者快速转动眼球,所以要避免跳水、蹦极、过山车这样的运动。

● 真正能锻炼到眼球的方法

其实最好的方法是让视线望向远处,这能放松眼睛的调节,是眼睛休息和放松的好方式,远比左右快速转动眼球要好。


五、视网膜血管阻塞

眼部血管堵了同样会发生眼部功能障碍,我们称之为“眼中风”。

血管阻塞后会有缺血缺氧的表现,导致视网膜血管通透性改变,引起视网膜出血、水肿,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长新生血管,带来病理损害。所以在眼部出现血管阻塞后,我们除了积极治疗眼部视网膜血管阻塞之外,一定要提醒老年朋友去做心脑血管检测。因为全身血管系统是一个整体,眼部血管能阻塞,意味着脑血管和心血管发生阻塞的概率和风险比普通群体高。


眼病早知道 检查很必要

眼底病变往往不可逆,所以眼病筛查非常重要。

眼底主要由血管和神经构成,视网膜血管是唯一能活体观察到的血管组织。通过观察眼底血管,可以间接了解其他脏器的血管情况。

一、散瞳检查

● 散瞳的方式及特点

散瞳是眼科常用检查方式,有快速散瞳和阿托品散瞳两种。

多数人使用快速散瞳,滴眼药水后瞳孔散大,检查后约四个小时恢复正常。

六岁以内小孩第一次验光时,往往要用阿托品散瞳验光,阿托品散瞳维持时间可长达两周。

对于散瞳后长达两周的小朋友,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孩子度过畏光期。比如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出门戴墨镜减少光线刺激。


二、眼底检查手段

● 眼底照相

这种检查方式简便、无创,对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高度近视等眼底病变有很大帮助。


● 眼部彩超

眼部彩超利用超声波原理,在眼底出血(血不透光,照片拍不进去)的情况下,能穿过眼球壁和不透光的积血,间接了解视网膜状况,在眼部有广泛应用,尤其是眼底出血不能通过常规眼底检查观察时。


三、阿姆斯勒方格自测眼病

● 使用方法

阿姆斯勒方格使用时,注视中间黑点,左右眼分开检查(遮住另一只眼),感受视野范围、边界是否能感觉到、四个角是否都能看到,还要看小方格是否均匀、有无变形弯曲等情况。


测试结果:反映疾病状态

● 视野遮挡:如果看到黑点扩散变大,可能是因为黄斑中心凹受损(如老年性黄斑变性时),中间黑点其实是被病变遮挡,不是点本身变大。比如有老年朋友看合影找不到自己在照片中的位置,还有老人在阅读报纸时突然一行字里缺几个字,这些都可能是黄斑病变导致视野遮挡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 视物变形:当出现视物变形,就像看哈哈镜一样,可能是黄斑前膜、黄斑裂孔、黄斑水肿等病变导致。因为黄斑感光细胞排布整齐,病变使排列或结构紊乱就会引起这种现象,很多患者会感觉走路深一脚浅一脚不敢落脚,提示可能黄斑有问题,应尽快就医。


● 视野缺损:如果方格不仅歪歪扭扭,中间还少了一块,可能是眼底出血(如糖尿病出血)等情况导致相应部位感光细胞无法接受光线刺激,从而出现视野缺损。


防护多用心 眼底少忧心

(一)年龄——老年性黄斑变性

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这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病变,虽然老龄化进程无法改变,但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预防措施降低发病概率。

其危险因素除了年龄,还包括:

● 紫外线:太阳大时少出门或戴墨镜,减少紫外线照射。

● 吸烟:吸烟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戒烟可大大降低发病概率。


通过饮食为眼睛健康加分:吃叶黄素片能补充黄斑部色素,维护黄斑功能。

玉米、胡萝卜、蓝莓等深色食物、水果、蔬菜中含有的天然色素(如玉米黄质、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对保护黄斑功能也有很大好处。所以,即使年龄不可改变,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让餐桌五颜六色,来为眼睛健康加分。


(二)中高度的近视

●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半个小时,时间可分散进行。全光谱自然光线照射对延缓近视的发生或发展有很大帮助。

● 科学矫正和控制近视:一旦发现近视,可通过OK镜、离焦眼镜、阿托品眼药水等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矫正和控制近视的发展。市场上一些不科学的方法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建议谨慎选用或尽量不要用,要听取专业医生的科学防控建议。


(三)“三高”
“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影响全身健康,也是眼底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高血糖:管理好血糖能极大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概率,即便发病,良好的血糖控制也能延缓病变进展,避免严重视力损害甚至致盲。

● 眼中风与“三高”:眼底血管阻塞(眼中风)与高血压、高血脂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北方朋友,因高盐饮食和寒冷天气,心血管意外风险增加,所以要通过饮食、运动和合理药物共同调控血压、血脂、血糖,这对于减少眼底相关病变有很大帮助。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
眼底中脉络膜可发生病变,除老年性改变外,还与免疫有关。比如常见的葡萄膜炎,其炎症除了与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有关,还与免疫有关,像风湿患者发生眼部葡萄膜炎症改变尤为常见。

● 预防措施: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一是增强体质,让免疫状况更稳定;二是饮食上要注意,不要吃太多异体蛋白,如海鲜(鱼虾)、牛羊肉等。在广东,牛羊肉等被认为是热气食物,多吃可能增加葡萄膜炎发病风险。

症状表现:葡萄膜炎发病时,若局限于眼底后段,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若累及瞳孔区(虹膜组织属于葡萄膜),还会引起眼球白眼珠发红、充血、怕光、眼痛并伴有视力下降。



关爱眼底 “睛”彩一生

1.常见眼底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眼底病变、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阻塞。

2.眼底病变往往不可逆,所以眼病筛查非常重要。

3.老年性黄斑变性危险因素:年龄、紫外线、吸烟。

4.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让餐桌五颜六色,来为眼睛健康加分。比如玉米、胡萝卜、蓝莓等深色食物、水果、蔬菜。

如果你觉得有用

就把这张图转发给更多人吧~



制片人|沈伟

主编|关芳

编辑|李庆波

编导|宋梦阳

责任编辑|张娟娟

监制|贺亚莉 朱海峰

只需三步加星标

第一时间收到“CCTV生活圈”精彩内容推送

不错过精彩内容

第一步:点击公众号名称;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CCTV生活圈
嗨,你好!欢迎来到《生活圈》官方账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该节目的精彩延伸。我们专注于“健康生活每一天”,不仅为你提供丰富内容,更有互动惊喜等你发掘。立即关注,留下你的健康疑问或见解,让我们共同营造更美好的生活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