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刊》|2024年第12期目录及电子刊

文摘   2024-12-23 08:02   北京  

(点击图片阅读电子刊)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旅游业推进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主持人:赵伟兵


廖健豪 赵伟兵

邂逅地理学视域下澳门多元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李   军 刘帅芳 周碧蕾

新时代协同治理与创新视角下粤澳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径探赜


曾忠禄 王   兴 殷   平

从澳门客源结构透视澳门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融合


李   玺 余   烁

产业协同与融合背景下的澳门旅游产业升级路径及效应


吴志才 吴星南 

数字赋能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唐   娟 黄丽华

“舌尖上”的认同构建:澳门创意城市美食之都在丰富中华美食版图中的定位



   摘要导读

1. 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与战略路径 HOT
王佳莹  张   辉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全力推动旅游强国建设的本质要求和核心路径。纵观我国旅游业发展历程,其先后经历了开放驱动、资源驱动和投资驱动3 个发展阶段,虽已取得一定历史性成就,但仍存在资源与市场不适配、投入产出比不高效和旅游形态与产业链不吻合等发展瓶颈。新时代背景下,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逆周期和跨周期的重要引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和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战略新使命。对此,文章聚焦旅游需求、旅游供给和旅游区域高质量发展3 大重点任务,从制度改革创新、业态转型升级和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提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以促进旅游业进一步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部署,并为我国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使命;实践路径


2. 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产业发展:旅游投资和消费视角 HOT
熊子怡  胡   兵  张   科
摘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是释放消费活力、拉动内需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基于文本分析法构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利用地级市层面统计数据、旅游上市企业数据、地图大数据以及微观调查数据,实证评估了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其渠道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并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强化这一效应,该结论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机制识别发现,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旅游投资和刺激旅游消费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旅游资源禀赋较匮乏的地区,在旅游资源禀赋较丰富地区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的赋能作用更加明显。研究厘清了数字经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作用边界,拓展并深化了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为加速实现旅游经济复苏从而稳定宏观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数字经济;旅游投资;旅游消费;旅游经济



3. 从脆弱性到韧性:
旅游业何以转危为机
张鹏飞  郭   伟  虞   虎
摘要:作为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敏感性行业,旅游业应清晰认知脆弱性与韧性的矛盾关系,强化韧性治理意识,使其具备从多种危机情境中应对、转化和恢复发展的性能。为此,文章选取了危机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脆弱性与韧性:1)分析其要义、流变与适用情境,刻画了旅游地系统在遭遇外部环境冲击后的多种演变形态,借鉴词项逻辑性质命题辨析两者之间和谐的矛盾关系;2)归纳了脆弱性与韧性在非确定性场景中的功能倾向,判断脆弱性与韧性在实践场景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反馈效果;3)探索非确定性场景下政府、技术、企业等诸多主体的场景应对行为,突出旅游地系统中多主体力量的碰撞、冲击与合力;4)从旅游利益相关者维度构建“旅游生命共同体”,探索“三我理论”下的旅游生命共同体韧性治理系统。结合旅游克服危机的历史经验,从心理韧性、区域旅游韧性机制以及幸福产业打造维度提出韧性治理路径。旅游业的恢复性发展,建议突出政府引导、技术变革、企业调整、社区治理及游客参与作用,有效推进旅游业迈入正常发展轨道。
关键词:脆弱性;韧性;非确定性场景;属性认知;韧性治理;旅游实践


4. 基于虚拟行为实验的景区旅游线路设计方法研究 HOT
刘   欢  翟石艳  潘俊业  冯雨柯  闫培雪
摘要:景区旅游线路设计对提高游客体验和提升景区规划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并一直是旅游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虚拟地理实验和最大旅游效益原则,以景区演艺节目时间调整为切入点,设计实验场景,采用虚拟行为实验方法,探讨景区旅游线路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文章以清明上河园景区的空间场景及演艺节目为例,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虚拟旅游场景中,游客仍然追求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和最大的信息收集量的目标;2)演艺节目优化场景下,旅游时间比、节目观看完整度和观看率等指标,均优于实际节目场景;3)虚拟行为实验方法在景区线路设计中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该研究不仅丰富了旅游线路设计的理论方法,同时,也拓展了旅游地理学的虚拟空间人地关系研究领域,为旅游地景区规划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了实践参考。
关键词:景区线路设计;最大旅游效益原则;虚拟实验;景区节目;清明上河园


5. 从接受者到参与者 ——数字化视域下旅游业顾客价值共创的元分析 HOT
于岩平  赵志成  杨兆煜
摘要:数字时代的顾客价值共创是旅游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相关的理论研究日益丰富,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甚至存在分歧。文章整合以往实证研究成果,利用元分析的方法,建构了数字化视域下旅游业顾客价值共创的前因后果模型,并得到阶段性研究结论:1)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年龄,顾客因素的心理授权、顾客信任、社会支持和价值共创意愿,企业因素的顾客导向、经济增权、服务氛围和技术交互因素中的信息技术,对顾客价值共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顾客价值共创可提升顾客层面的顾客满意度、体验价值、主观幸福感、顾客忠诚和品牌信任,并促进企业层面的服务创新、任务绩效和口碑营销;3)行业属性显著调节顾客价值共创与其前因后果变量间的关系。其中,相较于住宿业和其他相关行业,旅行社的调节作用最强。相关成果厘清并丰富了旅游业顾客价值共创的理论研究,并可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
关键词:旅游业;顾客价值共创;元分析;前因后果模型;调节效应


6. 创业榜样对农民乡村民宿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
殷   平  杜京哲  赵   娣
摘要:在乡村民宿的研究情境中,农民的创业活动呈现出以创业榜样为核心的聚集现象。文章结合社会认知理论与社会比较理论,以农民为研究对象,构建创业榜样对农民乡村民宿创业意愿影响的链式中介模型。文章使用北京市郊区的972 个农民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创业榜样对农民乡村民宿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2)创业自我效能在创业榜样对农民乡村民宿创业意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3)社会比较和创业自我效能在创业榜样对农民乡村民宿创业意愿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来解释创业榜样的示范效应,补充完善了社会认知理论的结构,对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业榜样;创业意愿;乡村民宿;社会比较;创业自我效能


7.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优化路径与机理 ——基于丽江甲子村调研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汪熠杰  吕宛青  普   蔚  吕达非  陈   伟

摘要:乡村旅游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我国民族地区作为乡村旅游发展建设的重点区域,在发展质量和产业结构上还存在较大的结构性矛盾和供需错配问题。为优化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该研究以丽江甲子村为考察对象,以乡村振兴为背景,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和交叉矩阵相乘法,构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优化影响因子的结构体系和逻辑机理。研究有以下发现。1)强化市场规范、企业党建引领和实施产业反哺等因子对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优化影响明显。2)所得优化结构体系是一个包含19 个因子的6 层级锥形系统,呈现从优化动力到优化目标的因果结构。3)基层组织带动、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等因子驱动力最大,是优化的核心动力;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和社区居民收入等因子的依赖性最强,是优化的最终目标;丰富企业经营模式因子的驱动力和依赖性均较高,是优化实现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化;民族地区;解释结构模型



8. 在家、在途与人地互动:房车游牧者在西北牧区旅行中的流动性体验

乌铁红  田雨增

摘要:作为一种以四海为家的旅居生活方式,房车旅行私密性强、安全性高、灵活性好,随着流动性和现代性的推进,房车旅行异军突起。文章基于流动性视角,以日受欢迎、地处西北的中国4 大牧区——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的房车旅行游记为研究数据,探讨房车游牧者在旅行流动过程中的多元体验及人地互动。研究发现:房车旅行的本质是一种流动生活方式,是一种在家性与在途性相结合的流动性旅行体验;房车旅行的在家体验包括在家式空间秩序、生活实践和流动茧居,在途体验包括流动中的偶发性体验、阅览体验和变速体验;西北牧区的房车旅行催生了类型丰富的人地互动,建构了独特的主体意义——豪侠精神。该研究反思了旅游二元构念,拓展了旅游语境中的流动性理论内涵,可为西北牧区房车旅行产品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流动性;房车旅行;体验;人地互动




9. 旅游者对现代性的“好恶交织” ——基于线性与循环历史观的探讨

冯一鸣  周玲强  肖洪根

摘要:以往研究对“好恶交织”概念中“好”与“恶”关系的理解时常隐含着二元对立的底层逻辑,不利于引导旅游理论与实践发展。线性历史观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根源。循环历史观作为补充,强调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内在统一关系,从而塑造“好”与“恶”的内在统一。线性与循环历史观互鉴之下,“好恶交织”的理论面貌得以更全面地浮现,包括结构性与叙事性、乌托邦性与现实性、结构反身性与自我反身性。从历史观的社会规范功能出发,理想的“好恶交织”形态基于进步的线性历史观,辅之以循环历史观,成为螺旋上升的积极心理过程。它一方面使旅游具有目的性,承载着人们对现代性阴暗面/积极面的鲜明态度与倾向;另一方面也驱动旅游者在现代性与传统性的永恒矛盾下持久适应与调整,可持续地追求生命福祉,而非极端地逃离与追寻。在既对立又统一的逻辑下理解“好恶交织”,可以改变旅游市场供需、人地关系、主客关系、景观美学等问题的一些经典思考方式,并成为理解现代化之“中国性”的一个途径。
关键词:旅游;好恶交织;历史观;现代性;传统性


10. 文旅创新发展与美丽中国 ——
2024《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综述
刘   鲁  王建英  张舒宁  吴巧红
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推进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发展环境,助推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进程,并加强旅游学界与政府管理部门及业界的沟通和交流,2024《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以“文旅创新发展与美丽中国”为主题,讨论文旅创新发展的结构与方向,分析美丽中国建设的机制与实施,探索两者的战略互动与路径,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建设赋能助力。
关键词:学刊年会;文旅创新发展;美丽中国;文旅产业体系


11. 旅游场景化与消费升级 ——
2024《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圆桌论坛二综述
曾博伟  孟衬衬  陈   瑶  周小芳
摘要:2024《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圆桌论坛二以“旅游场景化与消费升级”为主题,邀请旅游学界专家学者和旅游行业精英代表,通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分享各自学术探究、思想创新和实践经验。同时,也为学术思想与产业实践的对接碰撞提供机会,以促进学术研究与实际工作的融合,为旅游领域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关键词:旅游场景化;消费升级;旅游传统与创新;综述




   相关阅读


《旅游学刊》|2024年第10期目录及电子刊
旅游学刊2024年第11期目录及电子刊


   订阅入口

(点击图片订阅本刊)


HOT=封面文章
本期责编 | 刘   鲁
责任校对 | 周小芳
技术编辑 | 刘凤敏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学刊
服务读者和作者,关注中国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分享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引领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