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 | 李 军,刘帅芳等:新时代协同治理与创新视角下粤澳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径探赜

文摘   旅游   2024-12-20 08:02   北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一重要指示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激发粤澳两地加快市场互联互通注入新动能。2024年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并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其中“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等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推动粤澳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区域文旅作为粤澳合作的重点领域,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的互利,还涵盖政治层面及社会文化层面的互信互融。推动粤澳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助推区域市场一体化新格局形成,是维护澳门长期稳定繁荣、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不同于一般的省际合作,粤澳是“一国两制”下两个独立关税区之间的合作,区域文旅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如何实现粤澳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当前,“协同”贯穿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协同治理致力于解决单个主体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问题,从而实现最大公共利益,达到“1+1>2”的整体效果。基于此,立足协同治理与创新视角,着重从主体协同、目标协同、要素协同三方面论述如何推进粤澳文旅融合,并探索协同路径,以激活协同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性,最大化系统整体协同创新绩效,从而实现粤澳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一、主体协同助推机制创新

主体协同能够整合各方优势,提升行动效率,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粤澳主体需要面对制度差异、经济结构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各主体协同的情况具有独特的复杂性。政府通过机制优化,鼓励引导各主体积极参与协商合作、确立共同目标、互通共享要素,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创新的能动性,从而形成多元主体跨域联动治理模式。粤澳政府承担着文旅政策制定、分配调动、资源支持等职能,扮演召集者、管理者、调停者、催化者等多个角色,积极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税收优惠、土地使用、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政策落地。企业既是协同治理的获益方,也是协同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其通过建设文旅项目、提供文旅产品,较大程度上决定了粤澳两地文旅供给的质与量。粤澳文旅企业作为非博彩类企业,与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提倡的多元化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可通过协同合作,享受政策红利,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高校科研机构是粤澳文旅协同治理的基础力量,不仅为协同治理系统提供智力支持,向政府企业主体输送高质量人才,还积极参与文旅资源开发、文旅产品优化、文旅市场合作等领域的应用实践与理论研究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学术共同体的构建。旅游业综合性极强,牵涉到经济、社会、文化多范畴。仅依赖政府内部协同难以涵盖众多治理领域和问题,必须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利益相关者联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高校支持的多元治理模式,构建共智、共策、共创的旅游治理格局,推动协同治理的机制创新。

二、目标协同引领模式创新

目标协同是各异质性行动主体有效协同的关键,引导着各主体的工作方向。通过融入区域格局,明确目标定位,达成对粤澳文旅区域价值与目标的一致认知。以全局视野探索新时代粤澳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新路径,激发粤澳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新动能。粤澳在文旅资源共建、生态共保、设施共享、活动共创等领域明确合作目标,避免重复建设、低效运营。具体而言,广东聚焦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澳门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粤澳文旅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三大目标明确了粤澳文旅各自以及共同努力的方向,成为协同治理的价值聚焦和共同激励。通过目标协同有助于推动基于共同目标的区域共同行动,突出行动导向和责任导向,提升协同规划的落地性,体现“重整体而非局部,重格局而非布局,重共治而非管制”的特点。确立粤澳文旅产业主题,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打造“澳琴·会展”文旅产业特色品牌,构建“会展+产业”多元价值链条,大力发展“一展两地”“一程多站”等模式,实现粤澳文旅产业共品牌与共利益,引领区域文旅协同的模式创新,共同推动产业升级与地区高质量发展。

三、要素协同助力业态创新

作为粤澳文旅协同创新系统重要的控制参量,要素协同以资源共享为基础,以产品优势互补为前提,进行全方位市场要素整合。只有各协同主体充分激活自身优势要素,加强在资源、产品和市场三大要素方面的协同,并形成互补,才能实现整体配置与使用效益的最优,进而提高粤澳文旅协同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资源协同是基础,粤澳两地以岭南文化为根脉,文化血脉是两地的桥梁与纽带,需要以文化凝聚人心,增强两地人民的文化与地方认同。澳门作为中葡文化交融的代表,广东则以其岭南文化发祥地而闻名。只有将这些文旅资源重新组合、深度开发,激活其地方特色,才能更好地转化为文旅价值链。产品协同是核心,产品要素涵盖了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全方面,需要加强跨界合作,实现产业链拓展升级,同时结合粤澳地方功能特色,因地制宜培育受目标市场青睐的产品,例如开发以粤菜和葡国菜为特色的美食旅游产品。市场协同是保障,市场中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关键要素的流通配置保障着协同目标的实现。人才既能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构建理论支撑,还能加速粤澳文旅商业模式的创新,粤澳两地旅游人才储备及素质能力领先,但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文旅融合与创新,仍需在量和质上进一步提升。技术的更新能够为旅游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创新动力,促进粤澳文旅产业体系网络化、开放化和协同化。可以通过“澳门研发,横琴转化”的模式协同推进,同时不断催生新型业态、创新旅游产品、优化营销方式,弥补区域内部分地区文旅资源禀赋劣势,加速粤澳文旅产业精细化发展。信息的公开共享能够降低协同治理过程中的沟通成本和机会成本,通过建立粤澳文旅大数据中心,既有助于供给方精准把握市场状况,也有利于需求方打破信息差,从而提高多元主体间的信任度,使整个系统协调有序发展。资金如同协同系统的血液,为粤澳文旅产业注入生机活力,粤澳两地共同出资组建横琴粤澳开发投资公司,加速落地标杆产业项目,资金的流动推动着项目建设平稳运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必须确保这一经营要素的充足与安全。

四、实现粤澳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径

政策的制定、平台的共建、需求的激发、技术的驱动以目标协同为前提,是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大主体间文旅要素自由流动的鲜活动力,是实现粤澳两地文旅产业协同性、互补性发展的可行路径。

1. 完善治理机制,健全政策体系

政策是协同治理体系的关键动力,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一方面,通过明确的政策完善协同机制。将协同治理理念贯穿政策制定的始终,避免职能交叉、权责不明、利益冲突等矛盾,明确各主体的权利义务。推动粤澳两地规则的衔接,参考国际旅游职业教育与培训标准,扩大职业资格互认的范围,健全完善两地酒店、旅行社等服务监督评价机制。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服务网络,促进交通、信息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粤澳文旅协调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具体的政策优化产业环境。提高市场准入透明度,吸引谋划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标志性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出台优惠政策,提供税收减免,加大信贷融资优惠,降低两地企业跨境运营成本。支持人才联合培养,优化资格认证规定和执业规定,便捷旅游从业人员跨境执业。

2. 加速资源整合,共享共建平台

平台的价值体现在其整合、共享与对接功能。一方面,搭建粤澳文旅协同创新发展平台,探索联合成立文化交流中心、数字共享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并利用信息对接平台进行动态化检测和智能化监督,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另一方面,举办粤澳合作联席会议、全球招商推介会等会议论坛,为项目建设、资金流动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窗口,鼓励多元民间与社会资本依法依规参与到粤澳文旅融合发展中来,在论坛中激发创新活力。

3. 多方合力联动,拉动消费需求

需求的增长是根本驱动力,有助于回收成本、提高利润,实现阶段性协同目标。必须面向游客需求,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一要深入挖掘粤澳地方文化内涵外延、旅游资源亮点优势,利用资源禀赋打好“特色牌”,开发“一程多站”精品线路与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二要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交通+文旅”“农业+文旅”等融合性旅游产品业态,推动供给侧转型升级。三要一展多地联动,深化区域旅游节庆、会展活动联动。建立各主体相互协同的粤澳旅游品牌宣传机制,发挥澳门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缓冲区”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外品牌推介力度,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区域旅游品牌联动合力,提高粤澳区域文旅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同时充分发挥横琴口岸的价值,消化粤澳两地居民内部旅游需求。

4. 技术驱动赋能,提升文旅资源利用率

技术是加速粤澳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引擎,既能推进要素优化配置和数字化升级,也能深化主体间协同合作。技术创新催生旅游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弥补资源劣势、促进精准策。要积极运用5G、物联网技术,打破信息传输的瓶颈,让协同主体间信息互通共享更加便捷,为搭建粤澳一体化信息平台提供基础。积极运用VR(virtual reality)、AR(augmented reality)技术,消解时间空间壁垒,催生在线旅游、智慧旅游等新文旅业态,打破对资源驱动型发展模式的依赖,弥补粤澳旅游资源禀赋存在差异的不足。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各类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实现更加精准的连接与协同,打通粤澳文旅市场供给端和消费端,释放旅游规模经济效应。推动文旅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模式从“生存型、数量型”向“享受型、质量型”转变,形成新的生产力,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实现文旅产业从“圈地自萌”到“破际出圈”。

粤澳文旅高质量融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明确协同目标,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大主体功能,实现要素整合配置最优,以政策制定、平台共建、需求拉动、技术驱动促进全方位深度合作,构建协同创新与协同治理一体两翼的新生态。


作者简介:李军,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系主任、教授;刘帅芳,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周碧蕾,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讲师。

 引用本文

李军,刘帅芳,周碧蕾. 新时代协同治理与创新视角下粤澳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径探赜[J]. 旅游学刊, 2024, 39(12): 4-7.




责任编辑 || 吴巧红 
责任校对 || 宋志伟
技术编辑 || 毛秋琳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图片来源 || Pexels


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旅游学刊》编辑部授权

(lyxkwx@163.com)

旅游学刊
服务读者和作者,关注中国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分享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引领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