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磁文萃:歌乐山纪游(程其恒)

文摘   2024-11-20 20:02   重庆  


一  沿途风光

神思梦游了一年多的歌乐山,总算在今天如愿以偿。

春天的气候真是好极;尤其是今天,没有雾,也没有云,万里晴空,一望无际,加上微风荡漾,更是使人心醉。虽然离开车的时间还早,可是两路口的站房内,已经摆下了一字长蛇阵,秩序蛮好,大家只是静悄悄地等着就是了。钟声响了七下,售票处的窗门一开,买到了票子的旅客,鱼贯由出口处所登车待发,报童在窗外大叫卖报,零售每份本为八分半,但因无法找补,所以索一毛钱一份。

七时半马达发动,汽车蠕蠕地开出市区后,随即加快速度向前奔驰,记者已参观不久的大公,扫荡,新蜀,中央,国民等报社,都挨次的溜了过去。公路的左边是山,右边是水(嘉陵江),左顾右盼,煞是好看。车到新开市稍微停了一下,站房旁边的粉墙上,贴有一张当地乡公所宣传卫生的标语,文句通俗有趣,这种民间文学的产物,记者觉得实有介绍一番的必要,现在把它的原文写在下面,并没有改一个字,以存其真。

病人拖粪在河旁,伙夫挑水至厨房;

好人生饮一大杯,上吐下泻叫爷娘。

车子穿过了成渝路第一个山洞(老鹰岩),又是一番景象,左边是土质的有森林的小山,右边却是岩石的高山,公路恰在两种质料不同的山中间,成了一条人工的分山路(这可以与天然的分水岭对称)。有时遇着一二急弯,坡度特别的大,觉得很是危险,不禁毛骨悚然,过了何上坡站[1],便是平坦的环境了。这样从陈家桥[2]一直到歌乐山,都是相同的情形,这正好似象征着一个人生奋斗的过程;我想:国家也不能例外

二  山巅见闻

久已闻名的歌乐山乡村建设社办事处,是在一个驻有警察队的商店的楼上。找该社的负责人王总干事,说是进城去了,真是不凑巧极了。于是一鼓作气地爬到了山巅,尖顶上面有一个云顶寺,刚刚想跑进去看看,忽然听见山麓汽笛呜呜,锣声当当,问护林警察,才晓得是日机来袭,已经飞过了垫江,所以放空袭警报。警察并且问记者是不是要暂行躲避一会儿,想带我到寺后的防空洞去,记者以为歌乐山地旷人稀,危险性绝没有市区的大,所以便委婉的谢绝了他的好意,一个人独自游遍山巅各处。

记得进山门处,有一横额,为隐安二字,好像有乱世避难,这里比较安全的意思。山门的左首并且有一块碑石,可惜字迹斑剥,模糊不。走了不到几丈远,就看见了渝西第一奇峰”“歌乐山云顶寺的直横两额,记者便知道目的地已经达到了;心中的快慰情形,实在不是笔墨可以形容得出来的。头门两旁为壬戌七月二十五日子时,一个自称庸僧的和尚写后刻石的对联,联曰云间天籁,顶上圆光。石联的旁边,另外还悬有一块黄底蓝字的木质招牌——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事试验场歌乐山林场管理处。头门的两边墙上,也画上了巨幅的宣传画:左边的一幅,画题是促进乡村建设,画的图案是农民执锄耕作;右边的一幅,话题是共御外侮,画的图案是农民擎枪,这大约就是乡建社的成绩表现。

跨了进去,觉得里面深的很,好像有五六个堂屋。第一个堂屋,左边是鼓,右边是钟,钟上并且贴了一个条子,写着禁止敲钟,违者严惩。这恐怕是因为敲钟的声音,和放警报的声音混淆的缘故吧!但是,既然放着不用,又何不干脆运到兵工厂去铸成枪炮呢?因此,记者深深感觉到,民间不用的铜铁器,有发动各界大量征集的必要。反观欧洲各富有国家的小学生,尚且拾空牙膏瓶子与空罐头,何况穷干,苦干的我们呢?

记者正在苦思的时候,不知不觉踏进了第二个堂屋,这里是教育学院办事处出订羊奶的地方,有柜台的设备,价目是每日半磅,每月六元五角,因为放警报的关系,里面并没有人。第三进设备较好,是供给游人憩息的地方,壁上悬有一个卖茶的价目表,毛尖,沱茶,香片,红茶都是每晚一角五分,菊花两角,玻璃一角(玻璃是四川人叫开水的代名词,另外还有一个叫法是免底”),也是因为放警报的关系,所以没人出来招待,也没有茶喝,记者只有止喝而已。

第四进便是大殿,有如来佛,四大金刚,十八罗汉等塑像,看来还是新修过的样子。大殿的门柱上,挂了两只招牌,左边的一块是太虚法师[3]在二十七年写的世界佛学苑夏令演讲社[4],右边一块是孔学总社筹备处。记者发现了后面这块招牌以后,很想找负责筹备该社的人谈谈,但是因为放警报的关系,一个人也找不到,只好再往里面走去,原来正是乡建社办的寄宿舍,胆子大一点的穷人,并没有躲。记者顺便问了他们住屋子的价目,据告房间分两等:好一点的,一块二角钱一天,常住八折;差一点的,一块钱一天,常住七折,自备行李,茶水费加一计算。伙食另外有厨房包办价目分三种,最好的二十块钱一月,其次的十八块钱一月,再次的十二块钱一月。同时,记者并得悉云顶寺寄宿舍及山麓青年会寄宿舍都有屋子空,所以想到了住惯都市的人们,在警报频传声中,不如赶快疏散一部分到歌乐山去,记者可以保证,那里的生活是比较安宁的。

警报解除后,寄宿舍的住客纷纷返家。记者当蒙孔学社发起人柯璜[5]先生接见,据悉老人字定础,号绿天野人,浙江衢州黄岩人,自称六十五岁,须发皆白,但面色红润,有如少壮青年。他是逊清[6]的翰林,后肆业北大,生性志趣,不近仕途,除在山西大学执教三十年外,并曾创立洗心社,宗圣会;及创办来复报,宗圣日报,盖先生亦一老牌记者。生平著作颇多,风行海内外,日陷太原后,始辗转来渝。

再老人又应记者之请,亲为书证一纸,文曰:人生身上有无限量,无限价,常保险,常发展之五大资源:‘一曰道德,二曰精神,三曰技艺,四曰智识,五曰贤子孙’。此五大资源,皆必可以由自己一生一手造成之。又另一孔学社发起人万景由先生,亦即席挥笔博学攘夷四字见赠,抗战精神弥漫字里行间,令人兴奋不置。

末了,老人并告记者:孔夫子七十七世孙德成君[7]即住此附近,何不趁此机会也见见面呢?至此遂向老人告别,转往孔德成君住处。

离云顶寺的右侧数十步便是猗兰别墅,恰孔夫人在屋外散步,记者趋前询以孔先生在家否?孔夫人于置答后,即快步的走到窗口打招呼,说是有客来了。孔先生闻声迎将出来,径引记者入寝室坐谈。记者看见书桌上放了一本儒林外史,正翻在第三回第二十一页。寒暄毕,记者即询以孔先生对这种小说很有兴趣吗?据答:这是看看消遣的,现在每日有家庭教师吕今山先生授课,专攻国学。记者再一看孔先生的书架,上面除了四书五经和古文释注等以外,较为新颖一点的书,就要推《萍踪寄语》和《各国印象记》了[8]

因为时间关系,记者未便多事打搅,也请孔先生写了几个字做纪念;孔先生提着笔,毫不迟疑地在自用箴上写了四个字——抗战救国——挺秀的篆体,活跃纸上,含义尤其深邃也。

辞别了孔先生,记者又折回云顶寺,寺左就是国民政府林主席的别墅。头门有阿瑛提的横额,歌乐山馆四字,入二门,即青芝老人题的出尘二字,都是写得怪好看而具有吸引来者的注意的。进了内门,与司閽[9]说明来意后,承引导上楼参观(时主席旌驾并不在邸),楼堂屋中间悬有柯璜老人撰写的对联,并画中堂一幅。联文是开山办国会;树木树人心[10]。左边壁上的对联是全德备万物,大荫弥九洲,上款为主席钧诲,下款为曾永十岁书[11]。一个十岁的小孩子,能够写出那么好的字来,真可算是天才儿童了。再到书房一看,除家具外,四壁全是字画,如戊寅十月唐肖作的画,永嘉红薇居士张光恭绘的画,林风送子超老伯大人的画,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宛如置身图画展览会中,乐而忘返了。结果还是引记者参观的人说:时间不早了,进城的最后一班车是四点半钟开,倘若你先生要今天赶回重庆的话,还是早一点到车站去买票。于是记者再请他代为向主席致敬后,便可原途下山。

三  警报声中回到了行都的怀抱

回来的车子,是从北碚(北温泉)开出的,司机和车子均较去时为坏,既然颠簸不堪,而且速度也不及去时之半,等到在两路口下车时,空袭警报又呜呜的响起来了。记者从容地走进了岩石的公共防空洞,这样才算是结束了一天的旅程。

程其恒[12]歌乐山纪游

原载《旅行杂志》1940年第14卷第7

194071日出版


注释:

[1] 应为和尚坡,在今新开寺村。

[2] 这个陈家桥不是今天沙坪坝西部的陈家桥街道,可能是指新桥附近的一座桥。

[3] 太虚法师(1889-1947),俗姓吕,名淦森,法名唯心,号太虚,是近代中国佛教改革运动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提倡人生佛教,主张佛教应与现实人生相结合,强调佛教的现代化和世界化。太虚法师致力于整顿僧团和改革僧伽制度,创办了多所僧教育学院,如闽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等,并组织了多个佛教团体,包括世界佛教联谊会、中国佛教会等。他的著作包括《整理僧伽制度论》、《释新僧》、《新的唯识论》等,对培育僧才和整顿僧制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战期间,太虚法师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发表了众多通电、演讲和文章,号召全国佛教徒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他还建立了僧众救护队,为抗战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4] 世界佛学苑夏令演讲社可能是在世界佛学苑体系下,于夏季举办的以演讲为主要活动形式的组织或活动平台。太虚法师致力于推动佛教的现代化以及向世界传播佛教。他在1928年出访欧洲,并在巴黎筹设世界佛学苑。世界佛学苑是其推动佛教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理念的佛教人才,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佛教交流与研究。

[5] 柯璜(1876—1963年),字定础,号绿天野人浙江黄岩(今属台州路桥区)人。柯璜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书画家和社会活动家。在教育方面,他曾在山西大学堂任教,此后又主办多所中小学,桃李遍三晋。在书画领域,他擅长书法与绘画,书法以行书、草书居多,独创龙蛇大草风格;绘画方面,善画紫藤、松柏、花卉及山水。在社会活动中,他青年时积极参与公车上书,抗日战争时期以撰文、书画等方式参与抗日救亡。他还曾主编《宗圣学报》,编著《孔教十年大事记》。其作品众多,大量墨宝散落民间,多地有摩崖石刻留存。解放后,他担任了诸多文化艺术相关职务。柯璜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艺术传承有着重要贡献,在美术界素有名声。

[6] 辛亥革命爆发,1912212日,溥仪退位,清朝统治宣告结束。但在一些场合,人们仍用逊清来指代已经失去实际统治权的清朝皇室及其相关事务,如逊清皇室小朝廷还在紫禁城维持了一段时间的活动,包括举行一些宫廷仪式等。这一称呼体现了一种旧有王朝已经结束统治地位,但仍保留一定残余形式的状态。有退位、退避之意。

[7孔德成(1920223- 20081028日),孔子第77代孙,出生于山东曲阜衍圣公府。出生时备受关注,北洋政府安排军队保护产房,出生后百日承袭衍圣公。自幼接受严格传统文化教育。1935年,他请撤衍圣公爵号,被民国政府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抗战时,坚决拒绝日本方面的各种邀请。后随国民党迁至台湾,复建孔庙,倡导儒学,担任诸多职务。其学术上专注于三礼、金文等研究,有《孔德成先生合集》等作品。

[8] 《萍踪寄语》是邹韬奋在20世纪30年代初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苏联等国旅行考察时所写的游记书中既有对各国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的生动描绘,也有对各国社会状况、政治制度、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深入观察与思考还有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录与感悟该书文笔优美,寓意深刻,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不仅让当时的人们对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为后世研究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各国印象记》一书情况不明。

[9] 司閽读音为 sī hūn意为看守大门的人。

[10] 在另一些记载中,柯璜赠给林森的对联是:开山开国志,树木树人心。从对仗来看,本文作者所记的“开山办国会”应为误记。

[11] 曾永闿为书法家兼诗人曾克耑之子。曾克耑,福建闽侯人,与林森同乡。曾克耑有二子,曾永闳和曾永闿,七八岁左右已能写书法大字。1939年秋冬之际,曾克耑将二子书法拿给章士钊、沈尹默请求指导。章士钊为赞叹作了一首七古诗《童子曾永闳永訚以大字来诗以勖之》。虽对二子奖勉有加,却将永闿误看作永訚,留下小小遗憾。曾克耑和以《行严丈以诗勖儿子次韵奉答》,既提醒,又幽默回应说将来如有第三个儿子,一定取名作永訚。章士钊看到曾克耑的和诗后,马上又回唱一首。如此你来我往,不到十天,两人唱和竟达上百首,成就一段抗战诗坛佳话。

[12]程其恒,江西南昌人。抗战初期,任江西省各级学校宣传工作视察员、《大众日报》战地记者。后来赴重庆,参加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登记战区记者考试合格,旋入国立中央政治学校进修。结业后,曾在国民党中央宣传新闻处工作,并兼任盟利社记者、私立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教授。19464月,任江西《民国日报》撰述主任、采访组长。之后于1947年赴沈阳,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东北行辕科长,主编《韩侨事务月刊》。1948年春起,任台湾省新闻处股长、专员,一度兼任台新社副总编辑兼采访主任。1950年起,先后当选为记者公会理事,文协、社教社、影协、舞蹈学会、美协监事、常务监事,“国立”政治大学新闻学友联谊会理监事。著有《战时中国报业》、《地方自治歌》等。


你可能会喜欢的:


沙磁文萃:沙坪坝无线电台参观记录(辛南生)


沙磁文萃:生活在松林坡(唐娥)

沙磁文萃:下乡去(郭沫若)

沙磁故事
挖掘历史,探求真实,讲好故事,传承文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