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笔记:被忽视的中央大学沙坪坝时期

文摘   历史   2024-02-21 20:44   重庆  
 * 发现重庆中央大学不为人知的历史遗存


接上篇

南京大学有一出知名话剧《蒋公的面子》,多年前到重庆巡演,我也曾慕名观看。但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这个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就在——沙坪坝。


《蒋公的面子》宣传海报

抗战时期,中央大学校长顾孟余辞职,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补缺,蒋介石听说后就自荐出任校长。为了获得支持,他邀请学校三位教授一同吃年夜饭,于是教授们在“去”还是“不去”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当然,这个故事是根据传说轶闻而虚构的。

南京大学的前身就是“国立中央大学”,全面抗战爆发初期,中央大学迅速完整地内迁重庆沙坪坝,借重庆大学松林坡修建校舍并复课,成为当时高校成功内迁的典范。

中央大学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学府,其规模之宏大、学科之齐全、教授阵容之强大,均居全国各大学之首。据说,抗战初期全国大学名校“联考”统一招生中,将近三分之二的考生将“国立中央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来填报。(陈晔《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大学迁渝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中央大学在抗战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培养了大批一流人才,重庆时期共毕业 8 届学生,约40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 60人。它也是培养中国科学家最多的大学,1989 年中国科学院出版的《 自然辩证法通讯》曾刊载李佩珊文章,列举了中国 877 名做出较大贡献的科学家,统计其所就读的大学,结果中央大学高居首位,达115 人。战时中央大学培养的人才,除了在抗战期间直接发挥了他们对抗战的贡献外,在海内外的建设中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罗玲《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大学与国立西南联大之比较刍议》)

然而,重庆师范大学李禹阶教授却感叹,“在抗战大后方高教史研究中,学界对地处重庆的内迁国立中央大学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这实为中国抗战高教史上的一大遗憾”。(罗玲《重庆时期的国立中央大学》)

相比西南联大等学校,聚焦于抗战时期重庆中央大学的研究著作极少,2017年倪蛟著《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大学的学生生活》,2023年罗玲出版《重庆时期的国立中央大学》。论文期刊作品虽然也有不少,但总体来说研究的深度、广度仍然不足,文艺作品则更少,《蒋公的面子》可以算作其一。

学术和艺术上的留白,或许是一种遗憾,却也是一种挑战和机遇, 推动当下的我们去挖掘、研究和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当年中央大学所在的松林坡,如今已掩没在高楼大厦之间,那些竹筋泥墙的简易校舍早已不存于世,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曾经有一所全国最高学府在这里办学。

今天谈到中央大学,只有一座大礼堂保留下了曾经的记忆,但就是这座大礼堂,我们的认识也是局限的。它很可能最初并不属于中央大学,而是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合建的临时仓库(《重庆大学“七七抗战”大礼堂原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临时仓库旧址可能性之推测》)。现在你到南京博物院或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国家珍宝,说不定就曾经保存在沙坪坝这座四四方方的“大礼堂”里。

真正属于中央大学的一栋老建筑还没有被人注意到,东南大学顾宇先生现场走访后,2022年5月在自己的硕士论文《中央大学内迁时期的校园形态与建筑设计研究》中首次提出,就在松林坡的最高处,中央大学教职员集会所仍然在原址留存。(顾宇《中央大学内迁时期的校园形态与建筑设计研究》)


松林坡中央大学全景手绘(欧阳桦绘)

沿着松林坡中轴长长的石阶爬至坡顶,左手边即是中大教职员集会所,曾经还有一图书馆建于右手边,它们同为中大校园的核心建筑。

集会所倚山坡而建,与地形结合紧密,建筑形态为L形,正面看是一层,实际局部为两层,面积约545平方米。顾宇认为,其“外观轮廓及屋顶和基座形象”与1941年中大老地图上所标注的“几近完全一致”,“且建筑北翼底层端部的拱券设计亦与旧照中建筑的拱券设计一致。因此,这幢建筑的主体是当年中大教职员集会所的遗构无疑。


集会所位置与外形轮廓(顾宇绘制)


松林坡老照片中的集会所远景(笔者制)

集会所侧端部上下设有两个大空间,应为教师、职员等召开会议或举办活动的场所。西侧是一系列稍小的功能用房,可能是校长或教师办公用房。据说中大离开后,这个建筑曾用作重庆大学男生宿舍,后来又作为招待所,现已废弃数年。

集会所现状图(笔者摄)

集会所之所以能留存,大概因为它是少数砖石材料的建筑,由于作用特殊所以修得坚固一些,后来又经过修复,由此遗留至今。中大校舍修建时间仓促,大部分为简易校舍,即以竹筋为墙,内外敷以灰泥,屋顶为木椽上铺瓦片,不敷“望砖”,不设天花板,仅可作为避风雨的“陋室”,象集会所这样砖石材料的建筑极少。(重庆日报《重庆七七抗战大礼堂的前世今生——风雨礼堂80载 但闻依稀读书声》)


抗战时期中央大学教室旧照

顾宇认为,教职员集会所作为松林坡上仅存建筑,同时作为校园核心建筑之一,意义非凡。虽然经过修复和加建,过去的立面材质和细节不复旧状,“但其建筑形体以及台基得以在漫长时空中几乎原样保存下来,可堪中央大学抗战时期遗存的又一历史丰碑”。

如同隐没于人们记忆中的这座老建筑,中央大学沙坪坝时期还有许多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展示。


你可能会喜欢的:

探寻重庆历史之谜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沙坪坝”有重要贡献
探索重庆中央大学礼堂的真实原型

沙磁故事
挖掘历史,探求真实,讲好故事,传承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