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这个地点,在重庆人们的脑子里,是一个很熟悉的名字,而且,是一个非常熟悉的一个地方。大家都称它是为重庆的文化区。的确,它是名符其实的一个文化区,有着成都的华西坝,北碚的夏坝,一样出名[1]。
十多年以前,沙坪坝,这个地方,是一片荒凉的乡野,只有几十幢茅草屋子。所谓街,仅仅是一条人行小道,除此以外,再就是荒野和田块。它的繁盛,是抗战以后,近八九年的事,现在已变为重庆文化中心区了!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个深刻的印象。
沙坪坝,所以能称为文化区的原因,在于它拥有中央大学,重庆大学,兵工大学,中央工业专校,还有一个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另外,还有五个中学,中央大学附中,南开中学,重庆市立中学,四川省立联合中学,蜀都中学,二个职业学校,那或是国立造纸印刷职业学校,四川省立女子职业学校。在小学方面,有中重两大附小,沙坪坝中心校,合计大中小学共有十三所,学生及教师,不下万余人,占了坝上人口三分之二。
因此,在坝上,到处可以看见学生,学生分布在坝上的每个角落里。有人说,整个沙坪坝,完全是属于他们的。真的,他们是坝的命脉,有了他们,坝子上才有生气。
这个坝子,离重庆,只有三十华里,有汽车和轮船可通,仅需五十余分钟,乘车即可达到。当车子从小龙坎分路后,行不久,即可看见一片树林夹道,刚接近街口,左边便有一片整齐洋砖房子,那就是南开中学。再向前点,车便进入沙坪坝的街上了,下车后,你定有着一阵新鲜的感觉,街上往来尽是学生,看不到士绅和摩登少女,或者一些游手闲荡的无聊人,他们的衣着朴素,态度自然而诚恳。脸上都充满着自由而舒快的笑意,虽然你是个陌生的人,到了这里,也不会感觉些微的急促和不安,你只会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和热诚的力量,在吸引你,使你感觉温暖。
这条街,不很长,不到一里路。街两旁,以食店和书铺文具为主,光杂货店也有几家。另外也有邮局药房银行和服装店,但是,这里没有银楼,大餐馆,舞厅,绸缎公司。因为,这里是不需要的。并且,这里的建筑,大都是很简单的平屋,找不出洋楼和大厦,更没有水门汀的东西[2]。
书店,在这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时兴潮社,上海杂志公司,商务印书馆,青年书店,还有七八家旧书店。这些书店或旧书店里,每日都有着不少的人进出着,这是他们知识,学问的源泉,他们是相依的生存着,更像宝藏样,每天都在发掘着。
食店,在这里,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抗战以来,他们的生活,是很贫苦的极端的缺乏营养,每日在校内所吃的平价米,是不够维持他们体内需要的,因此,他们要另外去找补充,使身体不致更坏下去。
他们对于精神的食粮的书,和营养的补充小食是特别注重以外,对于其他的一切,如衣着服装理发缝补…等等零碎的问题,他们是不去管的。因此,其他的商店生意,不会比书店和食店好,并且,他们的购买力,都是很低的,除了御寒及遮体的衣服以外,他们是不去讲究华美的。
沙坪坝,不仅是个文化区,而且还是个风景区,这里虽没有公园,但是它有很多自然的风景区,如南开中学的莫愁湖,桃柳掩映,风景幽美。重大的鸳鸯路,每逢夕阳西下,或明月良宵之时,双双对对的倩影,散步路上,情意绵绵。中大的松林坡,松柏丛生,曲径幽道,每当风夜,苍松翠涛之声,充满无限诗意。还有碧绿的嘉陵江畔,看孤舟帆影,渔火灯光,如书如诗。这里,每逢星期,在过去,都有一次公开的学术讲演,听众都是坝上的大中学生,讲演者,都是大学教授,或学者名流,他们讲演的内容,有政治经济科学文学等类的各种专题,这种活的精神食粮,都是以现实情况作为内容,故时代的每个变动和狂潮,都会在这里表现出来,像动物的触须样,感觉最为敏锐。
渝市出版的各种报纸,在这里上午就可以看得到,他们什么报纸都看,他们开心着世界大势,国内外时局,战况,以及微小市闻消息,用冷静而敏锐的头脑去分析去推断,关于每样事物的发展与演变,都求其有深刻的了解。
有人说:沙坪坝,是青年人的乐园。可不是,每年暑假时,成千成万的青年,都到这里来投考,他们想生活在这快乐而且美丽的乐园里,想在这乐园里培养自己。
抗战是胜利了!明年中大艺专中工会迁走,战区的学生,也会离开这里,坝上是否会还这样热闹呢?现在谁也说不到。
注释:
[1] 一般说抗战“三坝”是指成都华西坝、重庆沙坪坝、陕西汉中古路坝。现代也有抗战时期文化“四坝”之说,分别是成都华西坝、重庆沙坪坝、重庆北碚夏坝、重庆江津白沙坝。也有人提出重庆文化“四坝”概念,即沙坪坝区沙坪坝、北碚区夏坝、江津区白沙坝、沙坪坝区梁滩坝。
[2] 水门汀是英语 “cement” 的音译,这里是指水泥或混凝土修建的楼房。
你可能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