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甜甜圈、奶茶……五颜六色的甜品,让人眼花缭乱。很多朋友在享受美食的同时缺乏身体锻炼,可能导致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对胰岛功能造成损害,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人数呈递增趋势 [1]。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糖尿病背后的那些事儿,看看怎么不让这种“甜蜜”成了咱们健康的绊脚石。
京东健康特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主治医师 韩超,对文章进行审核。希望通过详细讲解糖尿病的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常见慢性病,从而采取有效的健康措施,保护好自身及家人的健康。
世界糖尿病日的由来
为了提高大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帮助人们了解糖尿病的风险以及应对、预防糖尿病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将每年的11月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并呼吁各国政府、媒体开展各种宣传糖尿病的活动。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通过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宣传活动,让大家开始关注糖尿病,有助于大家远离“甜蜜的陷阱”。
糖尿病的不同类型[2]
1型糖尿病
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或显著减少所致,常在幼年和青少年时期发病。
2型糖尿病
发病机制包括了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好发于成人以及肥胖、超重人群。
妊娠期糖尿病
该类型的糖尿病主要是妊娠后胰岛素抵抗增加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可能发展成2型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
包括了胰岛β细胞功能的基因缺陷、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等因素所致的糖尿病,相对罕见。
糖尿病的常见原因
遗传因素
糖尿病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以及特殊类型糖尿病[2],其中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患有2型糖尿病,其子代患病的概率相对较高,此类人群在妊娠期间尤其要重视产前检查。
饮食因素
经常吃炸鸡、薯条等油炸类食物或高糖食物,容易导致肥胖,促使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进而诱发糖尿病。而且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可能随着BMI的增高而直线上升。一般当人体BMI≥24时,便属于超重范畴,BMI≥28时属于肥胖范畴,此时患上糖尿病的概率增加。
感染因素
身体受到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容易导致免疫系统异常,胰岛功能被破坏。此时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
患者的随时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mmol/L[3],可考虑是糖尿病。患上糖尿病后,患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皮肤感染、身体乏力、视物模糊等情况。此外,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导致患者出现肥胖症、血脂异常、高血压等情况。如果血糖控制不当,还容易引起糖尿病足、代谢性白内障、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糖尿病的具体治疗方法
一般可以从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管理、使用药物以及血糖监测五方面来改善糖尿病。
糖尿病教育
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以及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引起重视,积极预防糖尿病。
饮食控制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需要养成和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保证食物的多样性,遵循主食定量、蔬果奶豆丰富、少油、少盐、少糖的原则,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血糖稳定。
运动管理
糖尿病患者除了饮食控制,还需要做好运动管理,每日进行30-50分钟的慢跑、瑜伽、打太极拳等平稳运动,避免选择游泳、快跑等剧烈运动,可以改善体质以及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使用药物
可以遵医嘱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4]、格列本脲等。对于病情相对严重,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降压、调脂治疗,并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血糖监测
为了较好地控制血糖,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饭前、饭后自行监测血糖,以便评估身体情况和调整血糖控制方案。
预防糖尿病的手段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一旦患上想要根治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需要积极预防糖尿病。以下是预防糖尿病的详细措施:
科学饮食
糖尿病通常与高脂肪、高糖饮食分不开关系。想要预防糖尿病,需要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主食定量,尽量选择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青稞麸、燕麦麸、芋头以及豆制品,烹饪的方式多采用清蒸或水煮。根据《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建议每日的饮食由15%-20%蛋白质、45%-60%碳水化合物、20%-35%脂肪以及其他营养素构成。
健康体重
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肥胖和超重人群更易患上糖尿病。所以要想预防糖尿病,应该将体重控制在健康的范围,即将BMI(身体质量指数)控制在18.5-23.9kg/m^2。运动可以消耗能量,增加肌肉量,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进而帮助平稳血糖。每日餐后间隔30分钟,可以进行30-45分钟的体育运动,如打羽毛球、打篮球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及时发现疾病。建议普通人每年检查1次,如果是高危人群,可以半年做1次体检。体检时,可以加入糖尿病筛查项目,尤其是10-14岁的青少年以及40岁以上的人群。筛查糖尿病时,主要是检测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其中血糖可以反映采血时体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清蛋白可以反映采血前2-3周的血糖平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帮助诊断是否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已经逐渐发展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血糖长期不达标存在诱发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呼吁大家关注世界糖尿病日,守护我们的健康!
以上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
当您有需要时,可以打开京东APP搜【京东买药】或是点击下图,药多省,有多省,京东买药时刻守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有任何健康问题,也可以点击下图询问,全国专家医生24小时在线,平均30秒接诊,好医生,随时问,帮您快速解决健康问题。
看好医生·买好药,来京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