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来临,气温也逐渐降低,无论是户外工作还是户外玩耍,我们必须警惕一个潜在的风险——冻伤。长时间暴露在极寒环境中,身体的某些部位可能会因失去过多热量而受到损害。因此,掌握预防和处理冻伤的知识,成为了我们冬日户外活动的必修课。
京东健康特邀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性病科 副主任医师 王胜春为大家科普,给大家分享一些防冻伤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冻伤
冻伤通常是指人体长时间暴露在有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局部或全身体温下降,导致皮肤冻伤。人体皮肤冻伤的程度通常与寒冷强度、受冻时间、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根据损伤性质一般可分为冻结性冻伤和非冻结性冻伤[1]。
哪些场景容易冻伤
冻伤是冬季较为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以下场景容易发生冻伤,日常需要着重注意!
低温作业[2]
通常是指在低于允许温度下限的环境中工作。如果工作时间过长,可能快速消耗身体能量,导致体温下降,容易冻伤。
户外工作
从事环卫、建筑等工作,需要长时间待在户外,若天气较为寒冷,可能对皮肤造成较大刺激,引起冻伤。
血液循环障碍
长时间站立、鞋袜过紧、衣服浸水等可能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冻伤。
寒冷环境
长时间待在北方室外,气温较低,且可能有风,对皮肤刺激性较大,容易引起冻伤。
什么部位容易冻伤
当人体暴露在较为寒冷的环境中时,身体的末梢部位,如手、脚,较为容易发生冻伤。鼻尖、耳朵、面部等部位也容易发生冻伤。且冻伤常为两侧对称发生,多数人群的脚、手可能较先发生冻伤,常表现有手脚麻木、冷痛、皮肤冰凉、肢体僵硬等。当复温后可能表现出灼烧感、刺痒、疼痛、皮肤泛紫等[1]。
冻伤分级
根据冻伤的程度分类,通常可将其分为4度[1]。
I度冻伤
冻伤程度较轻,只是表皮层受损,皮肤表现为蓝、紫色斑,可能伴有轻微表皮脱落、水肿等现象,一般5-10天可自愈。
II度冻伤
伤及表皮和真皮层,表现为明显红肿、局部瘀斑,可能伴有水疱,内见乳白色或透明液体。若未发生感染,可能在2-3周愈合。
III度冻伤
可能伤及皮肤全层以及部分皮下组织,水肿明显,伴有出血性水疱,周围皮肤可能逐渐坏死、变黑。此外,水疱周围的皮肤可能有明显疼痛感,局部知觉迟钝或消失。
VI度冻伤
损伤累及全层皮肤,部分可能累及肌肉和骨骼,水肿范围远超过冻伤区域。深部受损的组织可能呈干性坏死,完全失去正常功能。若并发感染,可能引起湿性坏疽,导致坏死部位扩大。
出现冻伤该如何科学复温以及治疗
当发生冻伤后,一般可以采取迅速脱离低温环境、物理升温、静脉滴注热液体复温等方式帮助快速、科学复温。复温后,还需进行局部冻伤治疗与全身冻伤治疗。
迅速脱离低温环境
需要尽快借助棉衣、厚被褥等保温物品脱离低温环境,以免体温持续性下降,加重冻伤的程度。
物理升温
如果没有充足的复温条件,可以捂住脚、手等冻伤部位,将冻伤部位放在腋下、腹部等部位,借助体温来复温。此外,也可用38-42℃的温水局部或全身浸泡冻伤部位,同样能够帮助复温。一般当肢体表面皮肤变为红色或粉色,触摸较柔软时说明成功复温[3]。
静脉滴注热液体复温
如果冻伤比较严重,可以遵医嘱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向体内输入葡萄糖注射液,结合物理升温,可以帮助冻伤者复温[2]。
局部冻伤治疗
若冻伤处产生小水疱,可对其消毒后进行包扎处理。若水疱较大,应将水疱内的液体吸出后遵医嘱涂抹红霉素、莫匹罗星等软膏进行改善。
全身冻伤治疗
全身冻伤是比较严重的,复温后为了防止休克,需要及时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补充体内的血容量。此外,部分患者可能有呼吸困难的情况,需要及时让其吸氧,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帮助改善血管功能,调节体内的血液循环。若体内合并感染或发生外伤,需要遵医嘱使用相关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和接种破伤风疫苗。冻伤后,还应加强营养支持,可以适量吃温热的流食、半流食,如豆浆、鸡汤、瘦肉粥、南瓜粥等。
如何预防冻伤
在寒冷的冬季,要想预防冻伤,一般可以从做好保暖措施、加强体育锻炼、做好营养供应、减少外出频次等方面着手。
做好保暖措施
天气寒冷时,应采取多层穿衣方式,内层穿透气、排汗的衣物,宜选择棉质材质的衣物;中层穿羊毛、羊绒等保暖性较好的衣物;外层穿防风防水的外套,通常保暖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避免皮肤冻伤[3]。此外,还可以戴帽子、手套、围巾、穿厚实的鞋袜等。
加强体育锻炼
适当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体温,每日可进行30-50分钟的慢跑、打太极拳、深蹲等运动。需注意,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强度,以免引起肌肉拉伤、四肢无力、头痛心慌等情况。
做好营养供应
冬季还需要加强营养供应,多喝热饮,多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如蛋类、豆类、肉类、坚果等食物,可以给身体补充足够的热量,用于身体消耗。
减少外出频次
要想冬季不冻伤,应减少身体暴露在寒冷天气中的时间,平时需要减少外出频次。在室内时,如果有条件,可以将温度调节至26℃左右,有助于预防冻伤。
冻伤是冬季较为常见的意外事故,不需要过于担心。大部分患者都是轻微冻伤,只要注意日常护理,适当用药,一般可以很快恢复。但要注意,如果发生重度冻伤,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伤,严重者可致截肢、死亡等后果。因此,发生冻伤后建议及时就医。
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以医生建议为准
参考文献:
[1]陈孝平,张英泽,兰平.外科学[M]. 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2]薛宝升,王杨,孙海峰.冻伤诊疗研究进展[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4,2(02):65-68+104.
[3]刘清宇,刘松春,程治铭,等.寒区冻伤预防及诊疗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21,64(02):147-150.
——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有任何健康问题,也可以点击下图咨询,全国三甲医院医生24小时在线,平均30秒接诊,好医生,随时问,帮您快速解决健康问题。
看病买药,就上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