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正是登山的好时节,各路登山爱好者纷纷动了起来,尤其是近年来的夜爬热潮,更是让很多年轻人心向往之。殊不知,由于冬季昼夜温差变大,同时野外山区与市内温差拉大,低温失温风险大幅增加。从近年来登山遇难者的案例来看,失温已经成为户外最大的“隐形杀手”之一。
登山遭遇失温究竟有多么可怕?出现失温,究竟该如何自救?是马上增添衣物,还是补充热水驱寒?接下来,京东健康带您详细了解户外遭遇失温的有效应对措施。
失温为什么会致命?
失温即“低体温症”——当人体核心温度降至 35℃ 以下的一种状态即被定义为失温。
众所周知,人体的核心温度是基本保持恒定状态的,正常体温一般在 36℃~37℃。当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时,导致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那么这种“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出现一系列如寒战、意识障碍、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严重者则最终造成死亡。
失温不是一下子形成的
一般会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轻度失温(体温 32℃~35℃)
患者开始体温下降,同时出现剧烈的寒战,动作迟缓疲劳,四肢冰凉、脸色苍白、语言不清、记忆力减退、脉搏减缓等症状,“鸡皮疙瘩”不断,身体排尿开始增多,不过此时身体仍然可以通过颤抖产生热量来勉强维持体温。
中度失温(体温 28℃~32℃)
当热量继续不断流失,患者肌肉的不协调会更加明显,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协调能力下降,甚至言语不清,身体代谢功能显著下降;步伐不稳开始不稳、方向感错乱,脸色苍白,尤其唇、耳、手指和脚趾颜色变蓝,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反常脱衣的现象。
重度失温(体温 28℃ 以下)
这时人体温度出现严重下降,生命体征危急,患者意识丧失、心率减慢,像是“冬眠”了一样,肌肉开始僵硬、脉搏和呼吸速度放慢、体表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甚至死亡,此时必须立即进行医疗救助,不然会随时可能面临心肺衰竭死亡的危险。
失温并不一定只因为寒冷!
出现失温的“信号”一般来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其一,人体长期暴露在极低温的环境中;其二,人体内产热机制被抑制;其三,人体体温下降加速。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人体则会有生命危险。
户外失温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发生:当气温低于10°C时,人体长时间暴露在外;被雨或雪水浸湿衣物导致体温加速流失;在寒冷环境中久坐不动或缺乏足够的体力活动;高海拔地区带来的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等挑战。
实际上,失温是多重因素影响所致,其中包括环境因素如气温、湿度、风速等,但也要关注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体脂肪含量、健康状况等,以及活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等活动因素。在上述种种的共同作用下,失温的风险才会大幅增加。
复温方式很重要,措施不当会叠加危险
随着登山途中温度不断下降,如果发现有同伴行为和言语异常,要警觉其已经有出现失温症的可能。对于这类轻度失温状态的患者,要尽快为其搭建庇护所,或找到避风避雨的地方充分休整,如有湿衣服要立刻换掉、添加保暖衣物并摄入碳水化合物。同时减少剧烈运动,防止四肢低温血液回流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
如果登山过程中发现同伴的自我行动能力已经丧失,那么患者已经进入到中度或重度失温的状态。首先要将其安置在避风避雨处与地面隔离开,在换掉湿衣的同时用隔热层将人包裹起来。如若有条件,建议用布包住热水瓶对患者腋窝、腹股沟、脖子等部位进行回温,同时将患者即可送医救治。
重点来了!多穿衣服实际上并不能预防失温。衣服如果湿透或透气性差,反而会影响热量的保持和散发...因此,关注衣物性能是一方面,同时还要准备内衣、保暖衣物、脖套、透气防雨的冲锋衣、雨衣、帽子等备用衣物,确保“热可脱,冷可加,湿可换”!
复温过快过猛如何避免?对中度以上的失温者,不要盲目地揉搓手脚心、灌热水或与健康人员裹进同一个睡袋,这些都是错误的复温方式,甚至可能进一步造成核心体温降低。
急救保温毯是很有必要的,但也不能完全防止失温发生。其效果是有限的,在恶劣天气下可以起到一定保温作用,但只能维持较短时间(通常不超过 15 分钟),因此使用救生毯更主要的是为找到安全的避难所争取时间。同时,更重要的是,救生毯要紧贴于自身(皮肤),不要裹在外衣之外,一定要将头部包裹住,将所有布料紧贴皮肤,再穿上衣服,可避免其破损或失效。
秋季登山是个好选择,但做好个人防护更有必要。希望每个人都能登上自己期待的高度,看到绝美的风景!随着登山途中温度不断下降,如果发现有同伴行为和言语异常,要警觉其已经有出现失温症的可能。对于这类轻度失温状态的患者,要尽快为其搭建庇护所,或找到避风避雨的地方充分休整,如有湿衣服要立刻换掉、添加保暖衣物并摄入碳水化合物。同时减少剧烈运动,防止四肢低温血液回流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
如果登山过程中发现同伴的自我行动能力已经丧失,那么患者已经进入到中度或重度失温的状态。首先要将其安置在避风避雨处与地面隔离开,在换掉湿衣的同时用隔热层将人包裹起来。如若有条件,建议用布包住热水瓶对患者腋窝、腹股沟、脖子等部位进行回温,同时将患者即可送医救治。
重点来了!多穿衣服实际上并不能预防失温。衣服如果湿透或透气性差,反而会影响热量的保持和散发...因此,关注衣物性能是一方面,同时还要准备内衣、保暖衣物、脖套、透气防雨的冲锋衣、雨衣、帽子等备用衣物,确保“热可脱,冷可加,湿可换”!
复温过快过猛如何避免?对中度以上的失温者,不要盲目地揉搓手脚心、灌热水或与健康人员裹进同一个睡袋,这些都是错误的复温方式,甚至可能进一步造成核心体温降低。
急救保温毯是很有必要的,但也不能完全防止失温发生。其效果是有限的,在恶劣天气下可以起到一定保温作用,但只能维持较短时间(通常不超过 15 分钟),因此使用救生毯更主要的是为找到安全的避难所争取时间。同时,更重要的是,救生毯要紧贴于自身(皮肤),不要裹在外衣之外,一定要将头部包裹住,将所有布料紧贴皮肤,再穿上衣服,可避免其破损或失效。
秋季登山是个好选择,但做好个人防护更有必要。希望每个人都能登上自己期待的高度,看到绝美的风景!
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以医生建议为准
——
当您有需要时,可以打开京东APP搜【京东买药】或是点击下图,药多省,有多省,京东买药时刻守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有任何健康问题,也可以点击下图询问,全国专家医生24小时在线,平均30秒接诊,好医生,随时问,帮您快速解决健康问题。
看好医生·买好药,来京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