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在医生诊室里经常会遇到“上火”的患者,一张嘴,舌尖红,舌头两侧红,舌头前半部红;心火旺,肝火旺,肺火旺,各类着急上火的患者比比皆是。冬季寒冷,为什么还容易“上火”呢?
快过年了,京东健康特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中医内科 主任医师 范亚兰,为大家科普一下“上火”的应对之法,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过春节!
我们一般说的“上火”是什么?
“上火”是民间简单说法,其实就是中医说的热证。一般情况下,人体内的阴阳二气相互制约,“阴”就是代表抑制,使宁静,使功能低下,闭藏的状态或力量,“阳”就是亢进,激发,温煦,使功能上升的状态或力量。一旦阴阳平衡被打破,人就会上火。
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又叫阳亢,即阳气太过旺盛,是实实在在存在阳气过旺的“火”;虚火是指体内的阳是正常的,但阴液被过度消耗,阴不足以制阳,故阴虚火旺,是相对的,对比起来像“火”,是“虚”的。
上火有哪些症状表现
“火”分虚实,所以看症状,也要看共性和差异。
实火虚火都会导致喉咙红肿、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口干、舌红等不适。
但是实火的人尤其喜冷饮,腹胀痛,脉数实,甚或流鼻血;虚火则常伴反复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盗汗等,脉细数。
从舌象上来看,比正常颜色要深的红舌是比较多见的病体症状,但舌头红的位置不同,反映的问题也不同。
● 舌尖红表示有心火
● 舌两侧红表示肝火旺
● 舌红咳嗽有肺火
● 舌红苔黄且口臭是胃火
● 舌红少苔可能是肾火
冬季为什么容易“上火”
室温高
饮食热量高
冬天人们喜欢进食牛羊肉来御寒,比如火锅、烧烤、涮羊肉等都是很受欢迎的冬季美食。但牛羊肉本身偏温,加上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配料和桂皮、生姜、枸杞、当归等滋补品,可谓“燥上加燥”,人食用后体内容易积热,不容易散发,容易导致上火。
作息及情绪
“上火”有哪些类型?
中医一般会按照脏腑来分,“火”又有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之分。
心火症状
肺火症状
胃火症状
肝火症状
肾火症状
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上火”进行“灭火”
实火患者可以喝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凉茶,也可以喝菊花茶。如果实火中带湿,症状会比较复杂,不能单单通过喝凉茶来去火。虚火患者不适合喝凉茶,虽然喝了后症状会暂时好转,但是凉茶可能让阴虚转为阳虚,不利于疾病的治疗。阴虚患者可多喝西洋参煲瘦肉汤,或者用石斛搭配不同食材煮食,可有效改善症状。此外,虚火患者平时避免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冬季如何预防“上火”
首先最主要是饮食,病从口入,重点在防多,而不怕少吃。尤其对于儿童,“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很大程度就是怕“上火”
第二是调节室温,家里温度过高的,要多通风,多降温,尽量保持在26度以内。
第三就是情绪调节,《黄帝内经》中提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情绪松弛,不过喜过悲,虚火实火都不会起来。
最后,再和大家强调一下,火代表着过度,是一种提醒,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回归常态,才能百事皆顺。
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以医生建议为准
——
中医AI舌诊免费测,5秒体质识别,中医辨证解读,制定专属调理方案。医生24小时在线,平均30秒接诊,好中医随时问。
看病买药,就上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