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武快招绝技·番子拳

百科   2024-10-25 13:10   广东  

武史春秋 · 百家术略

Wu Shi Chun Qiu Hundred Strategy


番子拳是我国北方武术中的一个非常独特的流派,它原本的名字是“八闪番子”,也被人们叫做“番拳”,有着“绝技快招”的美誉。“番”这个字,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指兽足;在《集韵》中,它被解释为数的意思;在《广韵》里,它被解释为更递;而在《尔雅释训》中,它代表勇。在《中华大字典》和《新华字典》里,它被解释为遍数、次数,比如我们常说的三番五次、番生不息。所以,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番”这个字,它代表的是勇武的意义,也有重复、连续的含义。如果我们把这个概念扩展到拳术上,那么“番”就意味着拳法的重复连环。所以,番子拳是一种勇武的拳术,它的拳法密集且连环,技法变化层出不穷,生生不息。近年来,有些人误将番子拳的“番”字写作“翻”,这与众多史料不符,显然是一个不小心的错误。


关于番子拳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最早在史料中出现的是在明朝大将戚继光所写的《纪效新书》里。在这本书的拳经捷要篇中记载:“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等各种名势,虽然名字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到如今的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探马、八闪番、十二短等,都是非常优秀的拳法。”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番子拳术至少在明朝以前就已经广泛流传了。

徐哲东(字震)在他的《国技论略》中提到:“八番其实就是明代的八闪番的旧称,只是简化了一下名称,而番子是后来才有的名字。”这说明在明代,番子拳就已经有了完整且系统的技术套路。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的长拳三十二势歌诀来看,其中融入了很多番子拳的技法和招势。比如番子拳中的“旗鼓势”、“拗鸾势”、“埋伏势”、“下插势”、“顺弯肘”、“拈肘势”、“当头炮”等七势,在番子拳的拳经图谱中都能找到相同的名称和示意图。特别是“旗鼓势”,从动作上来看,都是两臂稍微弯曲,左前右后,拳心向上,放在面部前方,两肘保护两肋,守住中线,两腿下蹲,双膝内扣,左腿在前右腿在后,前腿弓后腿屈,重心在两腿之间,后脚跟提起,眼睛看向前方。技术上的应变也基本相同。番子拳的图谱和拳理中的技法变化记载:旗鼓势左右压进,随着形势变化,连环插击。在《拳经捷要篇·三十二势》中,“旗鼓势”也是这样描述的:“旗鼓势左右压进,攻击对方的手,双手横劈,绞靠使对方跌倒,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要想抱头躲避是没有门的。”由此可见,番子拳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

在西北地区,有一种广为流传的武术叫做番子拳,这是由武术大师马凤图老先生传承下来的。据历史考证,1813年清朝爆发的“天理教”农民起义,因为清朝政府的残酷镇压而最终失败。许多起义的领导者和士兵都被关押或杀害,只有少数人逃脱并改名换姓,流落到各地。其中,起义军的将领“冯克善”和士兵杨景、唐有交在越狱后,伪装成少林寺的云游僧人,化名为“法静”、“惠明”、“寂然”,去寻找原来的天理教教友。他们找到了河北省饶阳县毁君道村的段绪和(号段老绪),通过他的推荐,在饶阳地区教授武术。为了逃避清朝政府的追捕,冯克善等人还曾使用过赵灿章(号老灿)、韩禄马、冯凯克(克敏)等化名。

冯克善非常精通戳脚和番子拳,同时也熟悉其他武术技艺。他对武术的研究非常深入,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戳脚技艺主要由饶阳的段绪和的子弟以及赵段庄的刘观满兄弟和刘氏子弟传承。而番子拳则主要由蠡县北绪口的王老禅和他的儿子王占鳌(号铁胳膀)传承。段家、刘家、王家三家关系非常密切,经常互相交流、切磋技艺,因此后来的传承人往往同时掌握戳脚和番子两种技艺。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广泛流传的戳脚和番子拳,基本上都源自这三家。

在东北流传的番子和戳脚,是由技艺高超的许兆熊先生(字敬禅、号老禅)传承下来的。许兆熊早年曾在河北饶阳的段氏门下学习,在段氏兄弟五人的指导下潜心习武。段氏看许兆熊为人宽厚、谦虚,恪守武道,品德高尚,于是将戳脚技艺全心全意地传授给他。后来,许兆熊又在王占鳌的指导下进一步精化了戳脚和番子拳术,掌握了其全部精髓。许兆熊将他毕生所学的技艺精心传授给了他的入室弟子“郝鸣久”(字鹤翔)和胡奉三等。后来,许兆熊还结识了山东烟台的武术家程福(字海山),程福精通螳螂拳和戳脚,两人互相学习,互补不足。程福的儿子程庆春(字东阁)继承了父亲的技艺,对螳螂拳、戳脚、番子拳的技术和理论都有深刻的理解,并提炼出了九字螳螂的摘要技法。

程东阁、郝鸣久和胡奉三都致力于武术的博大精深,他们共同研究武技。虽然他们都有超越前辈的趋势,但由于技术、功底、身体素质、文化素养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他们对技艺的认识、领会、理解和练法都各有不同。程东阁的番子拳更注重实战应用,动作严谨紧凑,套路简洁明了,并融入了螳螂拳的技法。郝鸣久的番子拳动作细腻,技法变化多端。而胡奉三的番子拳则更强调功力训练和实践应用,以桩功为基础,功架较高且发力威猛。在民国初年,程东阁、郝鸣久、胡奉三和东北武术家贵印春(字希桥)一同前往奉天(即沈阳),与当时在那里供职的劈挂、八极名师“马凤图”结为武学知己。

马凤图(字健翊)在清朝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孟村。他年少时拜清末的武术大师、河北盐山县黄龙潭人黄麟镖为师,完全继承了劈挂拳的真传。他对劈挂拳的拳法、器械、规则、技巧掌握得非常系统,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攻防技击和身法演练上表现得出神入化、超凡脱俗。为了广泛学习,他还曾在沧州孟村吴家学艺。由于他求学态度真诚,对人宽厚、谦逊,深得老师们的赏识,所以他学习的八极门拳术和器械,都深得其精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功成名就、担任官职后,仍然遍访国内的武术名家,拜师结友,学习各家的长处,吸取众师的精华,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最终自成体系,独创一家。

程、郝、胡、贵、马这五位武术名家对于戳脚、番子、螳螂、劈挂、八极等技艺的心得体会及练法各有异同。他们曾在沈阳聚会,朝夕相处,互相学习、交流,深入探讨技艺的深奥之处,研究技法的意义和原理。马老先生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将劈挂、戳脚、螳螂、八极等拳种的长处融入番子拳的套路中,并整理出了健宗番和一字番等套路。这丰富了番子拳术的技法内容,完善了站桩番、掳手番、擒手番、戳脚番、波浪番、一字番等,改变了原来番子拳套路简短、劲力呆滞、腿法少手法短的致命弱点。番子拳因此发展成兼具戳脚灵活多变的腿法、螳螂拳敏捷凶悍的手法和劈挂拳劲力贯穿的身法,成为中华武术的一朵奇葩,焕发出新的光彩。马老先生还对各种拳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整理。在他中年后期,他综合了劈挂、番子、戳脚、八极、螳螂等武术的精华,融会贯通,归纳为一体,称之为“通备拳”。所谓“通备”,大概的意义就是“通则博大精深,备则万事俱备,理论与实践相通,体式与运用兼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通备拳在西北地区广为流传。因此,西北一带将马老先生传授的劈挂、番子、戳脚、八极、螳螂等拳法、器械、技艺统称为通备拳。

番子拳是一种属于武术中的短打类拳术,它的拳法变化多端且非常迅速。这种拳术的风格特点是:干脆利落如斩钉截铁,快速如利箭穿透皮革,强劲如重锤击打石头,而弹力则如同满弓待发的箭。这里的“脆”是指出拳要明确,使用招式要果断且敏捷。有句话说得好:攻击时要有方法,防守时要有策略。

“快”是番子拳对技术的速度要求。俗话说:出招要像流星一样迅速,动作要快如闪电。而“硬”则体现了功力,也强调运动中技术动作的着力点和准确性。有句话说:出招必须准确,打中的话必定会造成伤害。而“弹”则指出拳要有弹力,像突然弹出的弹簧一样,力度要适中,如同射出的箭。有句口诀说:冷弹一样的速度发射,让人来不及反应。

因此,人们常说番子拳的拳法密集如雨点,连续不断像一挂鞭炮。总的来说,番子拳的特点是:套路简单实用,技术敏锐且强悍,结构严谨且连续,动作迅猛且有力。练习时,其气势如同暴风骤雨,招式一气呵成,身法灵活多变。

番子拳在运动中注重手的灵活翻转,手腕的巧妙运用,以及精确而迅速的动作。它的基本技术包括搂、打、腾、封、踢、蹬、扫、挂等八种。番子拳在技术层面上以翻、崩、滚、砸、搂、打、腾、封、踢、蹬、扫、挂为基本技法,并在运动中通过每个字诀的运动范围来指导整体技术的运用。

番子拳过去被称为“八闪番”,这里的“八闪”指的是拳技的组合招式和运动要领。番子拳的每个套路都比较短,基本上是以八个组合招式编成一个套路。在运动中,要求这八个组合招式要以闪电般的速度完成。

例如,站桩番的套路组合技法包括:出手攻击鼻梁,锁手击打胸膛,侧身迎击对方的肘部,双手上挑的袍式攻击,像铁杆一样的翻转攻击,顺手搂抱,向上打击,以及双手捆绑式的攻击。再比如萃八番的套路:以强大的开门旗鼓姿势开始,滚动和劈砍的三连拳步伐连环,上下挥打的攻击,下截后进步崩拳,点腿转身连环拳,左闪接右闪的攻击,锁臂压制的双拳击打,左右快速的圈拳攻击,缩步突然的迎面打击,以及连续五拳的上下左右中攻击。

这些套路都是以八个组合技法构成一个完整套路。在技术上,它要求快速连续的动作,明确的技法,充实的力量,以及一气呵成的流畅性。对拳技动作和路线的熟练程度要求非常高,技法动作需要特别熟练,并且都需要严格遵守规定的准确性。避免片面追求速度而破坏套路结构,否则会导致节奏不明,动作不清,以快掩歪。

每个动作组合以及套路,都必须展现出番子拳术的独特风格:动作勇猛且准确,技法如闪电般稳定,始终贯穿整体。对于每个字诀的技术要求,首先要理解其含义,对技法、动作、路线进行反复训练,达到一定水平后,再深入分析技术细节,“研究如何应对对手的招式”的应用和变化,明确技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在攻防过程中的快速应变能力,为进行实战对抗奠定良好的基础。

您的支持· 我的坚持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武宗

文创

武术史话  兵哲百家


武术的博大精深,有着丰富多样的历史渊源,包含哲学、兵法等文化内涵。武术不仅是一种身体技能,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体现。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

武宗
《武宗》——天下武术宗成。每天分享各门派各拳种武学知识。武宗“以武学打开世界”为宗旨,以“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为目标。武学不仅是大道、哲学,还训练人的智、仁、勇、能。学功夫,除了强身健体,掌握真正的技击能力才是武术之魂,武学之精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