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关于这个数字,大家有什么看法,应该不会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很高的概率吧。
1万次行为中,有138次中招,这个数值高吗?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吧。
这里的1.38%,并不是什么幸运数字,而是美国疾控中心(CDC)统计出的单次“走后门行为”(肛交行为)传播感染HIV的风险概率。
在很多人眼里,似乎1.38%都是一个非常低的数值,甚至到了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
然而,今天要讲的是,看似“很低”的感染率,实则杀机四伏。
1.38%的真相:看似风险很低,实则暗藏凶险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相关的研究,单次男男肛~交,对方是HIV阳性患者,HIV传播风险为1.38%(每次无保护性行为的平均感染概率),远高于其他性行为方式。
也许很多人会说:“才1.38%,很低啊!”但别急,大家来算一笔账:
假设对方是艾滋病患者,与其发生5次无保护肛~交行为,累计感染风险已超过了6%;
与其发生10次无保护肛~交行为,累计感染风险将超过13%!
与其发生50次无保护肛~交行为,累计感染风险会超过50%!
随着多次无保护行为累积,叠加后的风险呈指数级增长。
一次高危行为风险较低,可能侥幸逃脱,但发生多次高危行为,可能真的不会有那么幸运了。
甚至发生无保护肛~交的次数足够多,似乎感染艾滋病反倒成为了大概率事件。
为什么肛交传播风险这么高?
肛交几乎是最危险的性行为方式,甚至没有之一,原因如下:
直肠黏膜非常脆弱
相比阴道黏膜,肛门/直肠的结构并不适合发生性行为,因为缺少腺体分泌足够的润滑液,行为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微小撕裂和黏膜损伤,这为HIV病毒进入血液提供了通道。
直肠免疫系统“很敏感”
直肠附近的免疫细胞(如朗格汉斯细胞)对HIV病毒很敏感,可以通过类似“特洛伊木马”的形式,俘获HIV病毒,并内吞进入人体,这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
另外,还有一些因素会进一步增加肛~交行为传播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包括:
病毒载量高传播风险更高
在感染的急性期,HIV感染者因为体内超高的病载,对外传播风险会增加7.25倍。同样的,进入到发病期(AIDS)后,AIDS病人体内病载同样很高,对外的传播风险会增加5.82倍。
合并其他性传播感染(STDs)
研究表明,双方存在其他性传播感染,生殖器部位表皮或粘膜屏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同样也会大大增加单次行为传播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对比其他行为,“走后门”有多危险?
来看其他一组数据(对方是艾滋病患者,每次无保护性行为的平均感染概率):
阴道性交:0.08%(男传女的风险),0.04%(女传男的风险);
口交:<0.01%(非常低);
肛交:1.38%(接受方/0的感染风险),0.11%(插入方/1的感染风险);
很明显,肛~交行为传播HIV的风险是阴道性交的17倍以上,是口交的上百倍以上。
肛~交行为是名副其实的传播艾滋病的高危行为。
“低概率”下的高危行为
从感染数据来看,男男之间的“走后门”行为是HIV传播几乎增长最快的传播途径:
美国:70%以上的新发HIV病例与男男性行为相关。
中国:新诊断报告的艾滋病毒(HIV)感染者中经男女异性和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的比例分别从2009年的48.3%和9.1%,上升到2023年的72.8%和25.7%。
过去的10年里,我国国家艾滋病监测数据显示,男男性行为者每100人中约有8人感染了HIV,这一数字远高于全人群千分之一左右的感染率。
2020年全国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感染HIV病毒病例近3000例,其中性行为传播占了98.6%。并且男男同性性传播占81.7%,男女异性性传播占16.9%。
2023年报告新感染HIV青年学生3010例,其中2925例为男性,85例为女性,男男同性性传播占比84.7%。
另外,“走后门”不仅带来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其他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和肝炎。数据表明:
肛~交行为传播感染梅毒的风险是普通性行为的20倍。
HPV病毒(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肛周的风险极高,甚至引发肛门癌。
1.38%,它看似是个“低风险”,却隐藏着很高的风险。
男男同性恋(GAY)和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为了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正确使用安全套:研究表明,安全套可以降低95%以上的艾滋病,性病传播风险。
大量使用润滑剂:行为前充分润滑,避免因干涩导致直肠黏膜破裂,减少感染风险。
PrEP、PEP预防药物:行为前,每日服用PrEP药物;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PEP药物,可降低高危行为感染风险高达99%。
定期检测:对于男男性行为者,非常建议定期进行艾滋病相关检测(3~4次/年)。
今天是艾滋病日,这里郑重提醒大家,每一次无保护的行为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好运。
切记!
每天我会抽出一些时间回答大家的问题,有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或者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