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一下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严重皮肤病(多图)?哪些需关注的“皮肤信号”!

文摘   2024-12-17 08:18   河北  

艾滋病,并不是一类皮肤疾病,也并不属于皮肤传染病的范畴。但艾滋病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很有可能表现出一种或多种皮肤健康问题。

今天就来讲一讲: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严重皮肤病?哪些需要关注的“皮肤信号”!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但各种皮肤问题常常是最早被发现的症状之一。

随着HIV病毒不断的侵袭人体正常的免疫细胞(CD4细胞),人体皮肤正常的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艾滋病患者经常会出现各类严重的,罕见的严重皮肤病。

通过艾滋病患者的皮肤健康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病程的进展。

卡波西肉瘤(Kaposi Sarcoma)

卡波西肉瘤,这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的内皮细胞肿瘤,比较典型病变表现为皮肤多发性斑点状、斑块状或结节状病损,也可累及黏膜、淋巴结和内脏器官。

卡波西头瘤,在艾滋病患者,尤其是终末期的艾滋病患者中比较常见。

症状表现:常表现皮肤红色/紫红色斑块、丘疹、肿块、结节状改变,一般分布在患者面部、口腔、四肢和生殖器等部位。

发病原因:与人类第8型疱疹病毒(HHV-8)感染有关,当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低下时易发作。

发病数据:在未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发病率高达10%-20%。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带状疱疹是一种影响神经和皮肤的感染性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由于皮疹症状多呈带状分布,所以叫做带状疱疹。

艾滋病患者,尤其是发病期的艾滋病患者,由于身体免疫力持续受损,比较容易遭受带状疱疹的折磨。

症状表现:主要症状是沿单侧神经分布的水疱、丘疱疹,伴有剧烈神经痛。

发病风险:当免疫力持续低下时会导致更严重的扩散性疱疹,身体任何部位都可发病,常见于胸部、腹部及四肢,当累及头、面(特别是眼睛)时症状最重。

发病数据:HIV感染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倍以上。

口腔和皮肤念珠菌病(Candidiasis)

口腔和皮肤念珠菌病,是由各种致病性念珠菌引起的,身体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侵犯局部皮肤、口咽部(鹅口疮)、黏膜和全身组织、器官,临床表现各异,轻重程度不一。

症状表现:口腔、口角、嘴唇、阴道及包皮等处的皮损症状,发生在口咽部时,常可见白色斑块覆盖舌头;其他身体褶皱部位,伴有瘙痒和疼痛,常表现为念珠菌性间擦疹、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床炎以及念珠菌性肉芽肿等症状。

发病原因:该病基础病因是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得身体内念珠菌得以过度增殖,迅速扩散。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艾滋病患者中比较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皮肤问题。

症状表现:多发生在头、面、眉毛、鼻翼两侧、胸背或会阴部等皮脂溢出部位,主要表现为红斑性皮疹,表面附着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症状。

一般而言,艾滋病患者的脂溢性皮炎,要比普通人更严重,覆盖面积更广,治疗后易复发。

皮肤真菌感染(Tinea Infections)

由真菌引起的人类皮肤、黏膜及毛发和甲等皮肤附属器的浅部感染性疾病。

症状表现:可造成人体皮肤及黏膜、毛发和甲等皮肤附属器损伤,身体多处皮肤出现皮屑增多、环状、鳞屑斑片、结痂、脱毛、渗出、毛囊炎及明显瘙痒等症状。

一般而言,艾滋病患者感染各类致病真菌后,皮肤症状更顽固,传统抗真菌治疗可能效果有限。

病程进入到发病期后,艾滋病患者的皮肤真菌感染发病率高、具有传染性、易复发或再感染的典型特征。

毛状白斑(Oral Hairy Leukoplakia)

毛状白斑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口腔疾病,又称口腔毛状黏膜白斑、口腔舌侧湿疣,多见于舌侧缘,其次为舌腹、舌背、口底、颊、腭等部位。 

症状表现:多表现为舌侧缘的一种呈毛状的白色斑块状损害,其特点为脱色白斑,轻度隆起,边界不清,表面起皱,多毛或纤维状,看起来像“白色绒毛”。

发病原因:多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是HIV感染的标志性症状之一。

随着CD4+细胞计数的下降,当免疫功能持续低下时,口腔毛状白斑症状多发。

其他皮肤问题

毛囊炎与脓疱疮:HIV患者毛囊容易出现各种感染,可引发局部皮肤红肿、脓疱等问题;

口腔溃疡: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口腔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严重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持续性疼痛等。

皮肤过敏:某些艾滋病治疗药物(如磺胺类药物)会导致严重皮疹。

为什么艾滋病患者皮肤病多发?

HIV/AIDS多发皮肤疾病的核心原因是免疫系统的持续损伤,甚至进入到发病期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已经频临崩溃。

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力有能力控制多种病毒和病菌,而当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皮肤、黏膜就成了各种病菌的重要“突破口”。

随着CD4细胞数量下降,患者免疫力越差,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感染。

正是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力的持续缺陷,当一些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比如HHV-8和EB病毒,皮肤病情得以迅速发展,甚至感染多个系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如何降低艾滋病皮肤问题的发病?

应警惕上面提到的这些皮肤信号,及早进行干预!

定期检测,及时发现:

皮肤问题有可能是艾滋病的早期信号,切勿忽视!高危行为后,应及时考虑进行检测排查。

科学治疗,增强免疫:

确诊艾滋病后,应立即考虑开展治疗,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ART)是改善皮肤问题的关键。

护理皮肤,降低感染风险:

日常生活中,艾滋病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减少外界刺激,及时处理各类小伤口,避免出现各类皮肤感染。

艾滋病,无疑是针对全身各个系统的极限挑战,各种皮肤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皮肤是人体健康的“镜子”,也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关注自身皮肤的变化,尤其是高危行为后反复出现的红斑、水疱、瘙痒等症状,需要考虑潜在健康问题,包括艾滋病感染的可能性。

每天我会抽出一些时间回答大家的问题,有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或者给我留言。

班草不恐艾
艾滋病(HIV)科普,艾滋病预防教育,艾滋病咨询,风险行为分析,脱恐帮助,恐艾心理疏导,艾滋病检测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