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检测“阳性”,第一步该怎么办?很多人都做错了!

文摘   2024-11-26 07:50   河北  

有朋友跑过来咨询了这样一个问题:高危行为后,自己去医院检测艾滋病了,结果是阳性!!现在人是完全懵逼的状态,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想过自我了结,但还是舍不下家里人,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今天就来重点讲一下这个问题:

艾滋病检测“阳性”,第一步该怎么办?

第一步,怀疑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没错,艾滋病检测出了“阳性”,第一件事就是合理怀疑检测结果是不是足够的准确。

HIV初筛检测结果出现“阳性”时,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已经感染艾滋病了,并且对这个结果可能还深信不疑。许多人会感觉天塌下来了,甚至还想要重启人生……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

大家一定要明白,初筛阳性 ≠ 确诊艾滋病感染。

事实上,在HIV初筛操作过程中,医院初筛和疾控初筛使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试验、化学发光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免疫层析试验等,还包括HIV试纸快检,这些HIV抗体初筛技术都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情况。

假阳性的意思:就是本身并没有感染艾滋病,但HIV抗体检测结果却出现了“阳性”结果。

必须要反复提醒大家的是,HIV初筛“阳性”并不能直接确诊艾滋病感染,切记、牢记。

不同年份入伍初筛阳性分布情况

假阳性出现的情况多吗?

举个例子,针对不同年份的 49017 份入伍新兵血清标本,出现HIV初筛“阳性”的标本进行复筛后发现:2000年~2007年,初筛“阳性”样本分别为:33、49、41、19、81、37(人),哪怕是复检试验后仍然有 8 例“阳性”样本。
最终经过艾滋病确证试验,以上这些所谓的“阳性”样本全部为阴性,也就是没有人感染艾滋病,上面的初筛阳性样本(260例)和复检阳性样本(8例),最终证明全部都是假阳性。
关于假阳性,大家是不是稍微明白了一些呢!

不着急,还有另外一组数据:

哈尔滨2006年4月至12月,共检测50855名献血者,初检双孔复试阳性标本33例,复检双孔复试阳性标本57例,疾控中心确证实验阳性3例

2007年1月至12月,共检测83562名献血者,初检双孔复试阳性标本68例,复检双孔复试阳性标本119例,疾控中心确证实验阳性11例

2008年1月至12月,共检测95611名献血者,初检双孔复试阳性标本95例,复检双孔复试阳性标本141例,疾控中心确证实验阳性9例

同样的情况,哈尔滨的献血者中出现的初筛、复筛“阳性”病例,最终大部分被证明也都是“假阳性”。

当大家拿到“阳性”报告单时,首先要冷静下来,要勇敢的去怀疑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什么会出现初筛“假阳性”?

简单来说,艾滋病初筛试验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检出所有潜在的艾滋病感染病例,因此初筛试验一般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过高的灵敏度可能会牺牲掉一些可靠性。

检测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都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难以避免的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

艾滋病初筛检测“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已经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初筛结果很可能存在误差,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复筛、确证检测来确认。

最终,只有确证试验阳性,才能最终确诊艾滋病感染。

一般情况下,出现“阳性、“疑似阳性”或者“不确定”的情况,一般会建议过2~4周后,去当地医院或疾控进行复筛(行为后6-8周)。

复筛试验,使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核酸检测(NAT)。

通过复筛试验,一部分的初筛试验“阳性”,最终都会是好的结果。

如果复筛试验,仍然还是阳性或者不确定的情况,还需要进行后续的补充试验。

疾控中心一般会采血送到当地的确证实验室,如果确证试验最终阴性,则可以报告阴性,排除艾滋病感染。

如果确证试验HIV-1/2抗体阳性,则可以出具HIV-1/2抗体阳性确证报告,即感染了艾滋病。

如果确证试验仍然不满足诊断条件,则还是报告不确定,后续还可以进行核酸(NAT)试验或2~4周后继续随访。

每天我会抽出一些时间回答大家的问题,有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或者给我留言。

班草不恐艾
艾滋病(HIV)科普,艾滋病预防教育,艾滋病咨询,风险行为分析,脱恐帮助,恐艾心理疏导,艾滋病检测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