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自1981年首次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很快便传遍了全世界。
截止到今天,全球范围内仍有超过4000万人正在感染艾滋病。自艾滋病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已有超过 8840 万人(7130 万至 1.128 亿人)感染艾滋病毒,有超过 4230 万人(3570 万至 5110 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
也正因为如此,艾滋病被称为世纪大瘟疫!
1985年,我国发现了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外籍)。
1988年之前,我国官方共报告了19例HIV感染病例,其中4例为我国公民,病因是由于输入了被HIV污染的进口八因子(一种血液制剂)而感染,其余15例全部为外籍输入病例。
随后,艾滋病经不洁性行为,注射毒品,不安全的采供血、不安全的输血,母婴传播等迅速在国人中传播开来。
近10年来,我国每年新增的艾滋病感染病例(HIV/AIDS)都超过了10万例,甚至一度超过15万例。
截至到2024年6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1,329,127例,报告死亡474,006例。
毫无疑问,艾滋病大流行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对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中国也不例外。
我国艾滋病大流行如何被终结,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今天就来讲一下这个问题:
我国终结HIV的目标如何实现?
广泛普及检测
检测是发现感染者的第一步。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国内对艾滋病的检测人次数,从2012年的1亿上升到2017年的2亿,2019年1月至10月全国共检测2.3亿人次,新报告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3.1万例。
扩大检测,是国内感染者数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只有尽可能多的感染者被发现,各种隐性传播被有效阻断,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终结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ART)覆盖率提升
及早确诊,发现即治疗,这是全球公认的最有效的HIV治疗策略。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可以将患者体内的病毒水平降至检测不到的范围,可大大延长感染者的生存寿命,并且大大降低其对外的传播风险。
根据最新的研究,HIV感染者通过长期系统治疗,当病载低于检测下限时,意味着其不再会通过性行为对外传播HIV病毒。
现阶段,我国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治疗成功比例也达到95%以上。
对社会真正危险的不是已经发现,并开始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而是那些还没有被发现,还没有开始治疗的HIV感染者。
重点人群的干预
加强对某些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包括对男男性行为者、性工作者和吸毒人群的宣传和预防教育,降低其发生高危行为的可能。
举例来说,2013年,中国新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中有近9%是通过吸毒传播,然而这一数字已经大大降低,2024年第二季度,我国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经注射毒品传播45例(0.2%),经性接触加注射毒品传播15例(0.1%)。
通过更严厉的打击毒pin犯罪,跟毒品相关的艾滋病传播病例已经大大减少。
同样的,我国经非法采供血,输血传播艾滋病的病例同样已经基本阻断,
重视青少年的性教育
性教育覆盖率的提高可以让更多年轻人、尤其是青年学生中的男同人群了解保护措施的意义,避免高危行为。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2023年共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病例3,010例,其中经男男同性性传播84.7%,异性性传播占14.0%。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披露,2010年至2019年,包括年轻学生在内的15-24岁人群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41,557例,男女比例为33.9比1,平均年龄19.9岁。
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艾滋病,性病预防教育工作,才能避免下一代过早的暴露在艾滋病高风险行为下。
预防性干预手段
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针对某些高危人群的预防性药物,可以有效减少艾滋病的感染风险。
暴露后预防用药(PEP):高危行为后,可以通过紧急服用阻断药的方式,可有效降低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母婴阻断:通过药物干预阻止HIV母婴传播,已使HIV阳性妈妈生育后代的感染率大幅下降。
现阶段,我国艾滋病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已经实现了基本阻断,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针对HI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治疗成功比例也达到95%以上。
随着医药科学的进步和防控政策的落实,我国距离终结HIV这一目标,正逐步靠近。
毫无疑问,我们国家在终结艾滋病的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的全人群感染率约为0.1%(1000个人里有一位艾滋病患者),在全世界仍然处于低流行水平。
接下来,通过继续完善检测和治疗体系(更多感染者被发现,更多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持续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避免高危行为),消除艾滋病的污名化(更多的人愿意检测,并接受治疗),我们一定能迎来HIV终结的那一天。
每天我会抽出一些时间回答大家的问题,有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或者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