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的定义
急性期是指HIV感染后最初的2-4周,此时HIV病毒在人体内迅速的复制,病毒载量已经达到最高峰,并且感染者在急性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症状比较轻微,不容易被诊断。
传染力有多强?
研究显示,初次感染HIV后的头3个月内,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viral load)可高达每毫升血液数百万拷贝,甚至数千万拷贝,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艾滋病通过性接触或血液传播的风险。
急性期的传染性是慢性期的26倍以上!
隐藏的传播风险
急性期时,血液中的病毒浓度比无症状期高出100-1000倍。
大量HIV病毒不仅存在于血液中,还广泛分布在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这些都增加了急性期发生高危行为后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很重要的一点,急性期患者大多没有意识到自己感染了HIV,常规的HIV感染检测方法可能无法及时发现病毒(可能检测不到 HIV 特异性抗体),部分感染者出现的急性逆转录病毒综合征(Acute retroviral syndrome,ARS)也通常被误认为是其他病毒性疾病(类似流感)的症状,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急性HIV感染不能被及时诊断。
相当一部分的HIV急性期感染者,他们很可能继续进行高风险行为而不自知,成为了“隐形传播者”。
调查显示,大约 50% 的新发性途径感染 HIV 者,都是与HIV-1急性期和早期感染者发生性行为暴露而导致感染。
与急性期HIV感染者发生各种高危行为,传播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很高。
艾滋病其他感染阶段的传染性对比
一般来说,无症状期(潜伏期)感染者,这个阶段患者体内的病载相对较低。
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通常稳定在每毫升血液数千到数万拷贝之间,远低于急性期的高峰值(每毫升数百万拷贝)。
尽管此阶段患者看上去可能外表健康,但病毒依然在免疫系统的淋巴组织中大量复制,患者仍然可能对外继续传播艾滋病。
考虑到无症状期时间跨度很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到十年以上。
并且在无症状期阶段,感染者病情相对稳定,身体状态普遍接近于没有明显不适的状态,无症状期对外的总体传播风险不容小觑。
尽管,无症状期的传染性低于急性期,但因为时间长,仍然是艾滋病对外传播的重要阶段之一。
研究显示,无症状期可能占到总传播量的30%-40%。
艾滋病感染晚期(艾滋病期)
进入到发病期后,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再次明显升高,与此同时,传染性也会增加。
艾滋病晚期,患者的免疫系统几乎完全崩溃,HIV病毒失去了免疫抑制,血液中的病毒载量通常会达到每毫升数十万到数百万拷贝,可接近或达到急性期的水平。
研究显示,再次升高的病载水平,艾滋病发病期感染者的传染性与急性期接近,尤其在无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
但进入发病期后,此时患者的发病症状明显,身体不适加重,活动范围受限,实际传播率可能不及急性期。
进入到艾滋病期,患者多伴随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如肺炎、卡波西肉瘤、结核)和体能衰竭,经性行为等传播途径可能因健康状况恶化而大大减少。
因此,尽管发病期的病毒载量也很高,但实际传播风险要低于急性期。
研究发现,发病期传播占总传播比例相对较低(约10%-15%)。
大多数传播发生在急性期和无症状期。
如何应对急性期的高传播风险?
早检测,早发现
发生高危行为后,常规HIV抗体检测可能无法检测到急性期感染,推荐通过HIV核酸检测(RNA/DNA检测)或HIV抗体抗原检测(四代)可以更有效发现HIV病毒的早期存在。
高危行为后考虑PEP用药
高危行为后,除了应尽快进行检测,可在必要时服用紧急阻断药物(PEP)。高危行为后的72小时内(越快越好),应考虑服用PEP药物,可大大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
避免“急性期”再次高危
急性期的“隐形威胁”常被忽略,如果近期有过高危行为,没有排除艾滋病感染的情况下,应避免进一步的高危行为,减少艾滋病继续传播的风险。
治疗的重要性
早期接受抗病毒治疗(ART)可显著降低病毒载量,从而减少对外的传播风险。
HIV传染性最强,对外传播感染人数最多的阶段是急性期,需要特别注意。
早阻断,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这些都可以大大降低艾滋病对外的传播风险。
每天我会抽出一些时间回答大家的问题,有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或者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