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承龙:乘坐火车回故乡

文摘   2025-01-27 19:28   江苏  
  
      
 乘坐火车回故乡
  作者:马承龙 

  日前,泗阳老家老同学的孙子结婚,请我回去吃喜酒,儿子对我年纪大一个人去不放心,决定陪我去。我问儿子怎么走,儿子说老家已通上了高铁。我说:“从镇江到老家的火车我还没坐过,这次就坐火车回去看看老家的新变化和苏北平原的好风光。”


  网购火车票非常便捷,与以往到售票处购买全然不同。到了镇江站候车室,有位戴着“志愿者”红臂章的女同志远远就向我们招呼,说东西太多不好拿,她来帮助送上火车。说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跨到了我们的面前,快速拎起最大最重的一个提包,和我们一起排队等待检票。

  火车通过五峰山大桥,看到了居多个世界第一的大桥雄姿。火车通过大桥如履平地,放在茶几上的水杯纹丝不动,只听到火车与铁轨摩擦的沙沙声,还有就是乘客对大桥的称赞声。在长江镇江段宽阔的江面上,雄伟壮观的公铁两用大桥,让我想到毛主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

  铁路建筑师们用精笔妙墨,在江苏大地的中部画了一道钢铁弧线,把南京和镇江扬州高邮宝应淮安泗阳宿迁等市县的颗颗明珠串联起来,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人们都夸赞说这是一条便民路幸福路。坐在后排的一位从大港南站上车的老奶奶,凑近我的耳边说:“以前去淮安看儿子都是坐长途汽车,这次坐火车感觉比汽车好百倍,以后来去都坐火车了。”

  我们父子俩毗邻而坐,我坐在窗口望着烧红了半边天的云霞和披上殷红色纱幔的广袤大地,不由得赞叹苏北平原的美丽风光,一座座青砖黛瓦的村落和一缕缕袅袅炊烟,被一簇簇的树林包围着,在火红的晚霞照映下,树林变成了调色盘,在我的视线里快速往后移动,不断辞旧迎新。

  我在镇江买了张铁路行车时刻表,看到火车都准时到达各站,下午3:09到达泗阳站,分秒不差。在泗阳站出口处,有三条公交线路到达城里。我们乘第5路公交车,每人车票一元,只用五分钟就到达侄孙举行婚宴的开元名都大酒店门口。我原来对坐高铁的那些担心,至此一扫而光。

  从镇江到泗阳只用了一小时四十分钟,比开小车走高速省三分之一时间,比乘长途汽车省二分之一时间。和亲人们拉家常说起今昔交通的巨大变化,我这个游子最有体会和发言权。

  记得1972年春节前夕,新婚的我们夫妻俩早上从镇江乘长途汽车回老家过年,汽车沿着运河堤坝路,颠簸了五个多小时才到达淮阴站,驾驶员形象比喻说是在刀尖上开车。我们从淮阴站转车到达泗阳,太阳已经落入茫茫遍野的意杨林海,回到老家已经万家灯火。

  第二天下午,从泗阳返回镇江,冒出个小插曲,堂弟和表弟帮我们拎东西上车,他们还没有来得及下车,火车就开动了,我急得直跺脚。一位女列车员笑眯眯地对我说:“不要紧,在送客单上写明原因,列车长盖章,到下一站淮安下车,再上开往泗阳的列车,不用买票。”我感叹:“火车对错失下车者的规定太好了,以人为本,令人称赞!”

  返程路上,再次经过五峰山大桥,我坐在车厢右侧窗口,远眺西边的太阳离长江水面很近,江面上显现出一根红色光柱,光柱上端顶着一轮火红的夕阳,下端连着大桥,就像是大桥弹出去的一个大火球,我被大自然的神奇现象感到震撼,情不自禁地赞叹:“哇,这是一幅多么漂亮的水墨画呀!”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作家文选

 长按进入

 


鼓励原创  欢迎投稿
有容乃大  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

编辑:楚江

邮箱:454661733@qq.com

统稿:成文

邮箱:812905642@qq.com

推广:吕小平

组稿:李学华


作家文选
为作家搭建平台,为读者提供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