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沟的大气象(2)
石滔
我们诗词学会一班写诗的人,感情容易激动,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如果你永远保持心平气和,真的难以写出好的东西。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自己激动了,人家看了你经过激动洗礼的作品,才有可能感动。
通往三道沟镇的野大公路笔直又宽广
我们看了新庙幸福养老院,真的很受鼓舞,感觉生活是甜的。以前我们往往抱怨生活,与整个社会或者周围环境的贫穷有极大关系。一首词表白:
醉花阴·新庙养老院
神府煤田开亮眼,新庙村容换。小镇立高楼,
机器欢歌,工矿恒高产。
老年养老合心愿,饭费零元恋。养老院开心,
笑意欢颜,翁妪深情赞。
三道沟的人造平原
车子离开新庙村,上了一个叫松树峁的山梁。这里的视野非常开阔。有长天大野、一览无余的感觉。
这里是德源公司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所在地。由于挖煤的缘故,采空区塌陷了。据说大地上有了很长的裂缝,水位下降,耕地受影响。德源公司承担了方圆十几里的修复。植被恢复大见成效。看到接连不断的松柏树,一座山连着一座山。三老庙大是府谷县的风沙区,过去栽活树很难,公司能漫山遍野植树造林,雄厚实力可见一斑。我猜想,一定是用油罐车拉水,或者是抽水浇树,才有今天的满眼碧绿。还有大块修理出来的平展展土地。已经安装了太阳能,看来已经并网发电了。有的树立了太阳能板的支架。远望那一片蓝色迎着天空,同一个方向,仿佛伸向天空的雷达。清洁能源将从这里起步。
三道沟的荒山野岭绿化,蓝色处为太阳能板
这里有长城的墩台,过去是否有砖包,不得而知。现在成孤零零突兀的土山。可以断定的是这墩台一定是人工修筑,不是天然的。因为和周围的辽阔原野没有形成一个整体。这墩台是长城守卫军的烽火台,当漠北敌人来犯,烽火台燃起狼粪,据说。唯有狼粪烟才能直冲云天。让很远的另一个烽火台知道敌情,做好战斗准备。所以把战争来临比作狼烟四起。
有几个文友爬上土墩,向下呼喊,想证明自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果大家都喊:快下来,快下来!保护长城,保护文物。下来后,我们和土墩合影留念。这个类似宁夏银川的西夏王陵。在制高点上瞭望,几十公里,一览无余。
收入眼底的是黄土高原的沟梁峁壑,现在退耕还林,大见成效。往昔的荒山秃岭披上绿装,显示了人类在改造大自然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驱动力,不论是好是歹,都能让大自然感到人类的厉害。三道沟虽然靠近毛乌素沙漠,近年植树造林功莫大焉。由沙地变成草地,林地,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正在安装的太阳能支架
我们跟随云永胜书记,王建兴镇长,岳文华主席来到阳湾村。眼前的阳湾新村彻底震撼了我们的三观。阳湾村在三道沟镇附近,是最近新建的移民新村。既有整栋整栋的五六层楼房,也有独门独院的别墅。如果不是在三道沟镇,那你一定以为走入了大城市的一个高档小区。
阳湾移民新村住宅楼和广场
小区楼房围起来的大广场,是各种不同颜色的石材铺就,规划有序,整洁平坦。在偌大的广场上,我们几十号人显得七零八落。单个儿人更是渺小。广场上健身器材特别多,有一些老年人在打羽毛球和乒乓球。还有下棋的,练习舞剑的。我们面对这个移民新村,非常感动。行走在空旷的阳湾村广场,我用手机拍摄了几张照片。从广场的展板上了解到:这是为解决松树峁,王家塔等采空塌陷区而专门修建的新村。镇上在府谷县城的新府山保障房小区安置了600多人。其余全部搬迁在这里。广场出口处有一堵高墙,红色石材镶嵌外表,雕刻了府谷县作家协会秘书长杨建勋先生的大作《阳湾新村赋》。赋云:“位于野大公路沿线,阳湾新村风光八面。青砖碧瓦,辉映朝阳;田畴展姿,禾苗吐芳。山川秀丽,瓜果飘香。人杰地灵,风调雨畅。物华天宝,土蕴黑金而珍贵;道通路直,川抱青山而安康。”可谓才思泉涌,妙笔生花。
杨建勋先生的《阳湾新村赋》镌刻在石碑上
我们又看了三道沟镇的普和养殖场。规模很大,四面环山。这样养殖场的废气就不易向外扩散。除了本地肉猪,站羊,还有鸵鸟,狐狸等珍惜动物。养殖场有很大的顶棚,外面有广阔的场地。动物雨天或者温度过高,可以到顶棚来躲避。同样可以在外面晒太阳。各种动物悠闲徜徉在顶棚外面,我感觉这些动物是舒心惬意的。
三道沟规模很大的普禾养殖场
采风队伍的午饭是在张明沟煤矿吃的。矿主用当地最讲究的烤羊肉、炖羊肉款待了我们。下午五点回到府谷县城。我情不自禁写下两首诗词,以表感动之情。
采风三道沟
秋末开颜三道沟,
放歌大道慰同俦。
太阳能板聚财富,
张明沟煤待客优。
新建阳湾人健美,
安居新庙鸟鸣柔。
经年村镇多时尚,
农贸工商争上游。
玉楼春·阳湾新村
高原有景阳湾美,
门院缤纷松柳翠。
健身玩乐伴歌喉,
别墅成排游客醉。
农民就地成新贵,
下地干活机器累。
一年欣赏好风光,
惬意彩霞天际坠。
写于2024.11.13
作者简介
石滔,本名王守贵,陕西府谷人。1981年榆林师范毕业,2010年中央电大中文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散文选刊》《海外文摘》《延河》《陕西诗词》《安徽文学》《陕北》《榆林诗刊》《榆林老干部》《各界导报》《陕西电大报》《太原日报》《榆林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多次获文学奖励。 作品入选《中国最美的散文》《府谷县志(1990-2010)》《榆林历代诗词全集》《中国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选·散文卷》等选本。多次担任地方文学比赛评委,《府谷文库》之《小说》《散文》《纪实文稿》卷主编,现任《府谷文艺》副总编。
作者寄语
各位读者朋友好:
是你的阅读和关注,才让我坚持下来。创作不易,如果你觉得我的诗文还有点价值,请你点一下在看或者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