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醉在云南石林
石滔
和人类社会相比较,我更喜欢大自然。大自然给与人类的是无偿的馈赠。人类社会给我们既有优秀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人有君子和小人的区分,人性就有了高尚和龌龊之分。构成的社会当然是千奇百怪、良莠不齐。而大自然几乎都是美;如果有丑,那是欣赏的人站立的角度不同。大自然万事万物中,尤其山和水,蕴藏了无限的财富和永恒的魅力。
我自从开始写文章发表作品,就想有一个最能代表自己的笔名,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才有了这个“石滔”自己认可的笔名。不论多大的山,构成山的成分都是石头。石头的学名叫作岩石。石头的种类虽多,我接触最多的是家乡的砒砂岩和天桥电站附近的石灰岩。这两种岩石虽然很普通,都在我的家乡构成了连绵不断的大山。前者是建筑窑洞的材料,家乡几百年历史的石窑洞比比皆是;后者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原材料,是现代工业、建筑业的必备原料。至于水泥的重要性就毋须多言。我的家乡有大河——黄河,和成T字形的胡桥沟小河,终于找到与此对应的“滔”。竖直的三点水是黄河从北到南,横着的三点水是胡桥沟由西至东。不论在哪里,这两条河流,是我的母亲河,是我的生命河。
既然爱石头爱的要命,哪里有名山,即使远在天边,我依然梦牵魂绕。云南的石林,摄影师的照片看到,美术家的图画看到,电视转播看到,手机视频看到,作家的文字描绘感悟到。艺术作品可以无限逼真,但和实物终究不同。今年4月下旬终于跑到云南昆明,一睹芳容,了却了我多年的心事。
4月24日,在北方是初春,是由春季过度到夏季的时序,天气并不稳定。而处于南国热带的云南是万木吐翠,鲜花绽放的时节。昆明没有春夏秋冬的说法,所谓四季如春源出于此 ,我完全体会到了。昆明天设地造,最适合人的体感温度。看那来自全国各地的红男绿女,有乘飞机的,有坐高铁的,有自驾游的。就知道旅游大省绝非浪得虚名。我来昆明的第三天,报名跟随旅行社石林游大巴。
离开昆明市区,一个多小时,来到石林景区。看到一个湖泊外围的石林。草木茂盛的平坦地方,突然出现了几尊高高低低的石林,是那个大力士搬来的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石头没有任何两块是雷同的。好像看不见的神仙在哪里堆放成的盆景。太神奇,太不可思议。这石头大的几百吨甚至上万吨的都有,高的几米到几十米不等。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一律指向天空,像利剑,像旌旗。远看蓝天白云,近瞧花树绿草、水潭奇石。难怪吸引那么多摄影家和画家前来取景。云南的天空与别处不一样,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在是工业化时代,各地的气体排放让本来湛蓝的天空笼罩了化解不开的雾霾。云南就是不一样。发展旅游业,碧水蓝天就是金山银山。世界各地的游客钟情于这片神奇的石头构成的如诗如画的森林。
在云南的一周时间里,每天都是风和日丽。天空像清水洗过一般,澄澈透明。后来走过大理、丽江,又到了泸沽湖。原来云南几乎没有什么工厂,没有让人讨厌的烟雾,才造就了这么一块人类的净土。
我站在未知名的湖边,踏着青色的鹅卵石,让时光洗涤岁月积淀的风尘,才知道生活是如此惬意,原来人是大自然一部分,当我们的心身沐浴在从未谋面的仙境中,灵魂早已净化的一尘不染。过去的荣耀仿佛眼前的流水,往日的耻辱好像天空的行云,那是一种宠辱皆忘的美妙享受。我心头默念一句话:你来云南石林吧!接受这天堂一般的洗礼。你会有一种浴火重生的感觉。
来到石林最集中,最奇特、最高大的打卡地。游人摩肩接踵。看肤色,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棕色人种,几乎囊括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来客。有不同的口音,有叽哩哇啦的外国人翘起拇指,有南腔北调的中国人呼朋引伴。眼前的石林互相衔接,围成半圆,半圆弧内的低洼处俨然专门留给游人。石林不是石山。山基本是一个整体,林就成了由一株株个体构成。地质史上说:这个喀斯特地貌是2--3亿年前二叠纪形成。是大自然风雨的杰作。原来的石灰岩,学名碳酸钙,被雨水淋湿溶解,溶解难易有别,溶解容易的随着流水进入大江,流入金沙江的,归于太平洋。流入怒江、澜沧江的进入东南亚各个国家。比较难以溶解的保留下来,形成今天看到的千姿百态的石林。还有大自然中的柔风,一点一点刮掉风化过的石灰岩,和风细雨长年累月,雕凿出这些美不胜收的嶙峋石头。让今天的人们叹为观止。接受了这美的熏陶,我迷醉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不能自拔。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边陲。号称为植物王国的天堂。全世界的植物几乎都能在云南觅到踪迹。唐宋时建立的大理国,让这片土地彪炳史册。中华民国时期,有云南王龙云把守。石林上有龙云的手迹,更有共和国元老朱德题字,让这片石头森林有了生机,有了活力。当然也有历代诗人墨客的附庸风雅。游人诵读雕文刻字,与古今圣贤对话亲密接触,平添一股文气,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一拍即合,顿时觉得人生升华,与仙为伴,灵感附体,只想引吭高歌。沿着高低豁口攀援,每登几步,景观不同,欣喜若狂。仔细阅读石林,顿时明白为何云南人是那样花枝招展,飘飘若仙。云南的民间舞蹈屡屡登上全国各地大雅之堂。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为何成为舞台艺术的翘楚,原因是有这么美妙的山水石林孕育。
七彩云南,绚烂无比;多姿石林,陶醉天下。我在恋恋不舍中挥手告别。用我拙笨的笔,在我的心灵上镌刻出你的烂漫形象,陪伴我走过新的人生旅程。
作者简介
石滔,本名王守贵,陕西府谷人。1981年榆林师范毕业,2010年中央电大中文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散文选刊》《海外文摘》《延河》《陕西诗词》《西部散文选刊》《安徽文学》《陕北》《榆林诗刊》《榆林老干部》《各界导报》《陕西电大报》《太原日报》《榆林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多次获文学奖励。 作品入选《中国最美的散文》《府谷县志(1990-2010)》《榆林历代诗词全集》《中国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选·散文卷》等选本。多次担任地方文学比赛评委,现任《府谷文艺》副总编。
作者寄语
各位读者朋友好:
是你的阅读和关注,才让我坚持下来。创作不易,如果你觉得我的诗文还有点价值,请你点一下在看或者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