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敬老院的歌声

文摘   2025-01-08 18:41   山西  

请点击上面蓝字“石滔诗文”关注我


 

       中心敬老院的歌声

                       石滔

2024年12月31日上午8点30分,我们一行进入位于新府山的府谷县中心敬老院。

府谷县中心敬老院交通便利,面向新城区,背倚农村田园,优雅恬静



天气格外寒冷,呼出一口气,可以看到一道寒光。过了立冬,天气渐渐进入凛冽寒冬。这是塞北府谷的气候特征。寒冷的天气并不影响人们的出行,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匆匆忙忙的行人,上班的、上学的,走亲访友的,构成了东出西进、南来北往人的河流,忙而有序地演绎着生活的主旋律。占据宽阔大街的是各式各样的小汽车,在红绿灯的无声操控下,喇叭声汇集成一曲永无休止的交响乐。

隔黄河的陕西府谷和山西保德两县一城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府谷县城总共才8000多人,那时农民和市民界限分明。干部和工人挣得是国家工资,农民几乎一代又一代就是种地的,是为国家生产粮食的。事实上农民的粮食价钱贱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城市的工商业的发展也是捉襟见肘。你可以看到每年的浩荡车队把城市的高初中学生一批又一批送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实际情况是城市青年无法就业,送到乡下和农民争夺那点少的可怜的土地资源。


改革开放以后,其实我们不是搞单纯的市场经济。是给各行各业特别是农民松了一下绑,农村就焕发出勃勃生机。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城市的工商业迅速繁荣起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代人现在老了。他们中的许多人由于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成了城镇和农村普遍存在着的孤独老人。


2008年,府谷县在新府山建立了中心敬老院。承担全县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这个区域,政府建了12000多套经济适用房 ,安置了不少工作人员的家属和农民工家庭。有学校,也有幼儿园。新建住房和府谷县古城一路之隔。古城墙内,有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府谷文庙。城楼高大,民宅古朴。脚下黄河,浩荡西去。远山近水,视野开阔,敬老院坐落其间,也算一块风水宝地。


我从黄河河滨公园上方的府谷镇政府乘车。府谷县民间戏剧协会边宝善会长亲自驾车。同去的还有府谷县心理研究会韩继平会长。两位先生都是一县名流,也是我的朋友。今天府谷县中心敬老院举办的《福满新岁 情 暖桑榆——府谷县中心敬老院2025年元旦联欢活动》就是府谷县心理研究会、府谷县民间戏剧协会和府谷县旗袍文化协会支持协办的。今天他们都有表演给老年人的文艺节目。我也应府谷县中心敬老院邀请作为特邀嘉宾出席。


沿着黄河畔的柏油路,车子走了不到一公里,移步换景,这里有让人赏心悦目的风景。黄河像一条玉带蜿蜒西去,河面上的三座大桥,似长虹卧波。大南门的石梯从崖底成之字型向古老的城墙延伸。隔黄河的保德县城在黄河漫滩上氤氲出一绺海市蜃楼。我们来回盘旋,感觉车子像是刚刚脱离地面的飞机,在空中转了三圈之后,才明白这是升空立交桥。躯体由沟底到了半空,眼见府谷古城的北门城门洞,敌楼在更高处瞭望,仿佛蒙古铁骑从天而降,古城墙外正在进行一场血腥的厮杀,历史俨然倒退了300年。十几年前,这里是良田,农民的锄头在山梁上挥舞。今天车水马龙成了闹市。大街左右的楼房插入云霄。第八中学的学生正在上课。那五彩楼墙,那透明窗户,见证了农业文明已经成为过去,工业社会、信息化社会让每一个亲历者目不暇接。


穿过重重住宅区,在一片农田的后方,两栋大楼沐浴在冬天的阳光下。府谷县中心敬老院到了。阔大的院落里有很多健身器材。还有收获过蔬菜的水浇地形成的长方形格子。一些常青树点缀在大院里。形成了半城市半乡村的格局。让一些农村来的被救助的老人享受一下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是敬老院领导的匠心独运。


我们上了三楼演播大厅,在这里养老的老翁老妪竖直坐了几列。养老院姬院长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民间戏剧协会边宝善会长的剧团已经穿好了行装。演员穿戴整齐划一的绫罗绸缎,现代化乐器应有尽有,条件不输专业剧团。养老院姬院长很年轻,热情招呼我们坐在比较靠前的预先准备好的座位上。观看元旦前一天的文艺演唱,让这里的养老康复的老年人观看一次文艺表演,活跃一下平淡生活,精神生活注入文艺元素,老人们会开心快乐。我借此机会,问访了几位老年人,他们都说:养老院的领导很有爱心,饭菜合乎营养标准,比过去自己做饭吃的好,也不用自己做饭洗碗。房间卫生、衣服铺盖都有专人清理洗刷。让老年人过一个舒心惬意的晚年,是整个社会的进步。我听了非常欣慰。我想:再过几年,我也许成了这里的一员,去享受集体养老的方便,不要连累儿孙,和一大群高龄老人共度余生,是许多人的心愿。


舞台上的二人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的文友三完小退休的白翠赟老师在表演节目。他们四人的小合唱把表演推到一个小高潮。耳熟能详的二人台旋律让我心潮澎湃。节目一个接着一个。合唱、独唱、民歌、山曲、舞蹈、二人台、流行歌曲,要有尽有。舞台音响像模像样。感谢政府,感谢社会的进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经触手可及。我们没有了太多的忧虑。感谢社会的进步。


姬院长让我吃午饭,我找了一个借口离开。我还没有到了社会养老的年龄,蹭饭吃不花钱有点不光彩。于是坐不花钱的公交车离开府谷县中心敬老院,从新府山下来黄河畔。用手机捎带照了几张照片。感觉2025年的元旦过的真好。让我开了眼界,让我深入了基层的老年生活,切身感受了社会的温暖、温馨、温情。



石滔,本名王守贵,陕西府谷人。1981年榆林师范毕业,2010年中央电大中文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散文选刊》《海外文摘》《延河》《陕西诗词》《安徽文学》《陕北》《榆林诗刊》《榆林老干部》《各界导报》《陕西电大报》《太原日报》《榆林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多次获文学奖励。 作品入选《2012中国最美的散文》《府谷县志(1990-2010)》《榆林历代诗词全集》《中国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选·散文卷》等选本。多次担任地方文学比赛评委,《府谷文库》之《小说》《散文》《纪实文稿》卷主编,现任《府谷文艺》副总编。



                       作者寄语


各位读者朋友好:

        是你的阅读和关注,才让我坚持下来。创作不易,如果你觉得我的诗文还有点价值,请你点一下在看或者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谢谢!



石滔诗文
推出作者石滔的文学创作,包括诗词、诗歌、散文、杂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