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风》吹过府谷岸
石滔
时序进入12月的第三天,我去保德县委宣传部,想找几本近期出版的保德县文学期刊《黄河风》看看。原来《黄河风》副主编陈向光老师和我交谈过,希望我送来文学期刊《府州文苑》的时候,也顺便带一些《黄河风》给府谷文友。他不在的时候,和冯云主编取。我拿了几本《府州文苑》《府谷文艺》《府谷诗刊》到了保德县政府。
保德县政府和中共保德县委在一座楼上办公。在梅花沟口友谊桥附近下了府保公交车,公交车停车点在保德中医院对面。下车后,沿着府前大街向东100多米就到了县政府6层高的机关大楼。门前是青石板材铺就,大院中间有一杆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左边是人大政协办公楼,右边是保德宾馆。我觉得这组建筑和周边环境很协调,没有鹤立鸡群的感觉。
和隔黄河的府谷县委、政府办公楼有不一样感觉。我不喜欢在县城看到高楼。府谷县政府大楼坐落在新区制高点,进大楼需要爬好多台阶,要看大楼全貌,需要仰视。15层的府谷县政府大楼堪比五角大楼,占地面积之广阔,规模之宏大,让人感觉很渺小,的确有一种压抑的感觉。府谷县这么豪华的“县衙”?明显有财大气粗的意思。每次进入大楼,总感觉到自己寒酸。有人断言,政府大楼特别豪华的地方,老百姓一定过的不怎么样。这个话是否有道理,不得而知。府谷县是多年的全国百强县,政府大楼豪华也许是给各行各业做一个表率吧。
由于府谷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文学事业的向前迈进。我受府谷县作家协会孙文慧主席的委托,把每期出版的《府州文苑》送到保德县文友的手中。
近年来府谷保德两县文化交流频繁,一起举办府保两县文学作品朗诵会,那激情澎湃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保德籍山西知名作家高定存先生应邀专门给府谷文友传经送宝。他的专场演讲《关于散文的创作》受到府谷文友的高度评价。有关评论文章和赞美活动的诗歌辞赋在府谷媒体广为传播。
高先生也是我多年的文友。10多年前拜访他,赠送我他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的散文集《黄河往西流》。一直是我的案头读物。后来他的散文集《祖辈的黄河》荣获山西省赵树理文学奖,成为颇有声望的山西省赵树理文学奖评委。
还有小说家李爱民先生,他的长篇小说《西口,西口》出版发行后,正本清源,对传统走西口的误判给与了颠覆性纠正,引发了台湾出版界的关注,繁体字版《西口,西口》在台湾出版。还有年轻诗人马建民老师,在府保两县的文学交流中崭露头角,广受追捧。
我来到保德县政府大楼4楼的宣传部,把交流的书刊给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冯云先生放下后。他特别热情招呼我坐下。急忙找了4个装材料的手提袋,把今年出版的4期《黄河风》一共80册送给我。这是保德文友给府谷文友的精神食粮。我非常感动。我以前经常阅读《黄河风》。觉得保德县文友水平很高。高定存、冯云先生的散文,李爱民、高艾彬先生的小说,马建民、雨柔老师的诗歌都让我爱不释手,受益匪浅。
在府谷县图书馆举办的高定存先生散文创作分享会
我和府谷一帮文友,曾经在保德钓鱼台和故城村留下脚印。保德县厚重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叹为观止。也曾经上了保德县十里林海——高地堎,在瞭望台上体会松涛阵阵,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跑到离府保县城很远的保德南乡——林遮峪,看保德县高树林先生创办的养元堂酒业和醋业公司。为保德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所感染。府保两县的文人墨客的交流互动,让两县的传统友谊更加发扬光大。现在5分钟一趟的公交,更是把两县城紧紧绑在一起。共同推动着两县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2024.12.6
作者简介
石滔,本名王守贵,陕西府谷人。1981年榆林师范毕业,2010年中央电大中文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散文选刊》《海外文摘》《延河》《陕西诗词》《安徽文学》《陕北》《榆林诗刊》《榆林老干部》《各界导报》《陕西电大报》《太原日报》《榆林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多次获文学奖励。 作品入选《2012中国最美的散文》《府谷县志(1990-2010)》《榆林历代诗词全集》《中国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选·散文卷》等选本。多次担任地方文学比赛评委,《府谷文库》之《小说》《散文》《纪实文稿》卷主编,现任《府谷文艺》副总编。
作者寄语
各位读者朋友好:
是你的阅读和关注,才让我坚持下来。创作不易,如果你觉得我的诗文还有点价值,请你点一下在看或者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