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保两县一城37 府谷保德黄河的上游

文摘   2024-10-28 22:38   山西  




    府谷保德黄河的上游


                   石滔


黄河在内蒙古的走向大体是由西向东,孕育了河套平原。有史以来,内蒙古是游牧民族生存发育的地方。由于地处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不太适合居住。牛羊遍地,地广人稀是这里的显著特点。相对来说,正因为人口比较稀少,才成了过去人们逃荒避难的选择。山西和陕西的正北端直抵内蒙古的南部。山西省偏关县老牛湾开始,是内蒙古和山西的界河。偏关县处于黄河南流入晋的交汇处。北依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偏头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屏蔽京师和中原的重要门户。

外三关指 明代经过山西境内沿外长城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三关历来以险要著称,是兵家必争之地。


老牛湾位于山西省和内蒙古的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南依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一个鸡鸣三市的地方。这里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


黄河自老牛湾进入山西,流经忻州180千米;流经偏关、河曲、保德三县,偏关县城往南不远处就到了河曲县城。黄河流到河曲县城对面就是府谷的墙头。往北就进入府谷县的麻镇。


河曲县文笔镇有西口古渡。我多次去过河曲县城。感觉不愧是文笔直指天空。河曲是晋陕蒙交界处的文化发达之地。河曲教育办的好。经常可以看到这个县有考上清华北大的。还有一个被外人称道的长处。河曲美女多,满大街都是身材娉婷的姑娘和俊俏媳妇,这个也不是虚夸。五十年前,我去河曲县,住在河曲县巡镇公社曲峪大队的招待所。已经感受到河曲县的超凡脱俗。我们一群拉练的学生,走路已经精疲力尽,于是就坐上河曲三匹马拉的胶轮大车。看到柏油马路上姑娘花枝招展,看到生产队的铁姑娘英姿飒爽,就感觉到生活也是甜的。


后来多次前往河曲县城,感觉比周边的县城繁华。河曲人还有一个拿手好戏,就是会唱二人台的居多,这种地方民间艺术,为了吸引眼球,常常有男女打情骂俏的场景和语言动作,时间长了,河曲女人就有了善解人意的美名。四十年前,我买了一个手提录音机,买的磁带里就有二人台专家尹占才,张美兰的二人台唱段。茶余饭后听一段二人台,感觉到世界是美好的。一个山西省忻州市下属的县城,怎么就诞生出如此了不起的人物。二人台来自走西口的路上。从河曲西口古渡坐船过黄河,先来到陕西府谷县的墙头、麻镇,接着经过长城的口子,就进入茫茫无际的蒙地,那广袤无垠的草原和土默川的肥沃的黄河水浇地,寄托了山西北部几代人的梦想。


于是墙头和麻镇的二人台兴盛起来。一个丁喜才更是唱响了大上海。和山西省河曲县城一黄河相隔的墙头和麻镇,也是府谷文艺的富庶风流之地。这黄河两岸为什么民间戏剧长盛不衰,因为这里的黄河两岸都有较为宽广的黄河漫滩。有了这个物质文明,相应也就有了精神追求。河曲县的巡镇,五花城,曲峪,府谷县的麻镇,墙头,段寨,川口。是旱涝保收的富裕村镇,塞上文化的发祥地。


沿着黄河行走30里,到了天桥大峡谷,两岸奇峰对峙,黄河在峡谷中奔腾。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修成的天桥电站,更是人类奇迹。黄土高坡由于她的存在,一举改写了历史。出天桥电站10多里,就到了府谷保德两个县城。隔河相距仅仅300米。两县城比翼齐飞,给寂静的黄土高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喧嚣。黄河在府谷有108公里,在保德也有80多公里。黄河不是同时进入府谷保德两县,但是同时流出两县。这是一篇神奇的土地。我们有理由为你歌唱。



                 作者简介


       石滔,本名王守贵,陕西府谷人。1981年榆林师范毕业,2010年中央电大中文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散文选刊》《海外文摘》《延河》《陕西诗词》《西部散文选刊》《安徽文学》《陕北》《榆林诗刊》《榆林老干部》《各界导报》《陕西电大报》《太原日报》《榆林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多次获文学奖励。 作品入选《中国最美的散文》《府谷县志(1990-2010)》《榆林历代诗词全集》《中国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选·散文卷》等选本。多次担任地方文学比赛评委,现任《府谷文艺》副总编。



                   作者寄语


各位读者朋友好:

       是你的阅读关注,才让我坚持下来。创作不易,如果你觉得我的诗文还有点价值,请你点一下在看或者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谢谢!

石滔诗文
推出作者石滔的文学创作,包括诗词、诗歌、散文、杂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