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三线建设的思考

文摘   2024-10-21 09:59   山西  


请点击上面蓝字“石滔诗文”关注我哟!

  工厂转移西部要谨慎

                石滔

这段时间,牵动全国人民敏感神经的是重启大三线建设。想当年,新中国建立之后,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教员等集体领导把中国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迁移到广大的西部,在大战略之下谋划新格局,不失为明智之举。


我们国家一直大而不强,1949年就有接近5亿的人口,而可耕地总面积并不多,尤其是平原面积仅仅占国土总面积的12%,即使按当时世界比较低的生活标准来衡量,养活3亿人口已经足矣。就连后来被证实并不适合生存的黄土高原也养活了上亿的人口。

 图片文字来自网络


即使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了,建立了五权分立的民主国家雏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了上世纪20年代,共和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连孙中山都承认:辛亥革命后十来年,我国百姓的生活相较满清统治时代,没有什么实质提高。实际上是因为革命解放了的那点生产力被一直增长的人口给抵消了。当然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战争不断,导致民不聊生。这个观点其实有失偏颇。人们只看到战争给社会的破坏并且过分夸大,而没有看到引起战争的原因。军阀想打仗,为何在普通百姓中能一呼百应,本质上就是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当兵吃粮。许多人不当兵就得饿肚子。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他们来自农家,哪里有那么高的觉悟,有奶便是娘是农民出身的士兵共同的朴素愿望。我们今天的人不能拿上道德工具来审视过去的人和事。因为从封建时代到民主共和时代,这条路本身就是艰难曲折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开启了政治民主的先河,当时中国有过几百个政党。北洋时期的总统及议会是代表差额选举。中国是全世界公认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虽然在选举中出过舞弊行为,也不是全国直选,但代表选举也让人民当家做主有了一定的体现。可惜被国民党攫取政权之后,实现一党专制,民主气氛被扼杀殆尽。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记取。


解放后,中国的人口压力其实非常之大。遗憾的是那时的领导们急于求成,心想的是早日赶英超美,人多力量大曾经形成全国人民的共识,尽管有马寅初等人口学家一再提醒,可是无济于事。本来应该计划生育,结果推迟了10年,到了70年代才开始实施计划生育。理论到实践经过了很漫长的时间,说明国人的确有因循守旧的落后观念。


与此同时60年代,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极其严峻。传统盟友苏联对我国威胁恐吓,美国继续封锁卡我们的脖子,在这种情况下才有了大三线建设。大的工厂陆续从东南沿海搬迁到西北西南内陆地区。当时是清一色的央企和国企。罢官革职多年的彭德怀又被启用为大三线副总指挥。


后来改革开放,这些厂子陆续又搬到东南沿海,许多山沟里建成的工厂倒闭,工人陆续回归大城市。这段历史离现在并不长,五六十岁的人记忆犹新。不论从那个角度来说都是失败的,造成了国民经济的极大浪费。这种失误是由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决定,也不是那个人的错误。


现在由于经济出现了低迷现象,再加上漂亮国及整个西方世界的围追堵截。国际贸易国内消费出现了不尽人意的地方。其实这很正常,全党及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应该携手共进,共克时艰。有人提出重新开始大三线建设。这么大的战略转移一定要慎之又慎,万万不能一时感情冲动。据说在东南沿海的许多工厂企业难以生存,但我们依然要坚定不移走市场经济的道路,不能退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实践证明计划经济是无法快速发展的错误道路。根本无法改善民生,更不可能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工厂倒闭,企业破产这是所有的国家都出现过的现象。能够避免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很多。譬如减员增效,节约成本。政府也应该裁汰冗官冗员,各级政府给企业松绑减税就是非常好的举措。特别是当地的县级乡镇级政府应该增加服务意识,不要让企业远走越南,远走印度,搬家东南亚。就是搬家国内西部也未必是好做法。企业既然在东部地区发展壮大。说明东部有企业生长的土壤。有人说企业搬迁西部是为了避免战争破坏,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当代战争洲际导弹可以打一万多公里,再加上星链精确制导,要打工厂的话,你搬在南极洲也是无济于事。除非你把工厂搬在月亮和火星上。至于说可以让西部打工者就近生产,也是隔靴搔痒。居住本来应该自由。东部地方政府放开户籍管理,让打工者在当地买房定居有何不可。放开户籍这是全世界都基本实现了的事。我记得,只有朝鲜和非洲的马里等三个国家实现严格的户籍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个封建残余必将扫入历史的垃圾堆。当前应该实施的应该是减税降费。万万不可折腾。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让企业自行决定究竟该在何处生存。必要时给全国老百姓发消费券,富人不在乎这个,穷人求之不得。既可凝聚党心民心,又能促进生产,增加消费,何乐而不为。


                作者简介


       石滔,本名王守贵,陕西府谷人。1981年榆林师范毕业,2010年中央电大中文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散文选刊》《海外文摘》《延河》《陕西诗词》《西部散文选刊》《安徽文学》《陕北》《榆林诗刊》《榆林老干部》《各界导报》《陕西电大报》《太原日报》《榆林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多次获文学奖励。 作品入选《中国最美的散文》《府谷县志(1990-2010)》《榆林历代诗词全集》《中国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选·散文卷》等选本。多次担任地方文学比赛评委,现任《府谷文艺》副总编。



                  作者寄语


各位读者朋友好:

       是你的阅读关注,才让我坚持下来。创作不易,如果你觉得我的诗文还有点价值,请你点一下在看或者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谢谢!

石滔诗文
推出作者石滔的文学创作,包括诗词、诗歌、散文、杂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最新文章